▼点击关注,新疆官方微信公众号▼
“稻、 黍、 稷 、麦、菽”,原来五谷是这五种。
一次出发去村里采访,望着窗外一片片绿油油的冬麦苗,有人问我五谷是哪五谷,我脱口而出了水稻、小麦、小米,还没说完,另一位老师打断了我,说虽然她也不知道五谷具体是什么,但她认为五谷是用对应的五个字来表述的。
于是大家纷纷拿出手机开始搜索“五谷”。“稻、 黍、 稷 、麦、菽”,原来五谷是这五种。
“古代新疆也有五谷吗?”有人问道,“肯定有”“不一定都有吧”大家又开始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下面一起来感受古代新疆的五谷吧!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沙漠上的水稻田长啥样?今年4月,有科研团队运用前沿科技在和田沙漠温室试种快速繁育水稻首次获得成功,也是世界首例沙漠温室水稻快速繁育技术取得成功。
古代新疆人也种植水稻吗?
据报道,在近日举办的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上,我国研究人员通过植硅体分析方法,在新疆哈合仁遗址发现史前水稻种植证据,表明很可能存在一条首先经过新疆,再达到中亚西部的早期水稻西传路线。
来源:新华社
在阿尔泰山的文化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的通天洞遗址,它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新疆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遗址中还发现了不少炭化粮食颗粒——距今5200多年前的小麦青稞和距今约5000年前的黍。
黍源自中原地区,麦自西而至,它们的相遇,表明距今约5000年前,生活在通天洞遗址所在地区的人既与中原地区有联系,也与来自西方的文化有联系,因此这里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研究发现,黍经过中国的新疆地区,传播到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地,乃至更远的地方,丰富了当地的食物结构,是中国早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新疆考古工作者在阿斯塔那墓中发掘出土了馕和各种花式点心、饺子等精美食品,再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出土的饺子长约5厘米、宽1.5厘米,保存得比较完好。饺子以小麦面制成,其外观与现代水饺已无太大差异。这些饺子的出土,证明早在1000多年前,饺子不仅已在中原成为“天下通食”,而且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成了当地人的美食。
出土的馕比较原始,直径19.5厘米的馕,呈圆形,出土时碎为12块,土黄色,已经脱水干化。其原料为小麦粉,是在馕坑中烤制而成的,它中心薄,边缘厚,中央戳有花纹,样子与现在新疆维吾尔族家庭日常所吃的馕完全一样。
粟,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作物,先秦古籍中记载为“稷”,就是我们常说的“谷子”或“小米”,是中国北方民众的主食之一,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普遍发现,至少有六七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是黄河流域最主要的作物种类之一。
国内外学界公认中国黄土高原及北方一些地区是粟黍类作物最早被人工驯化的地方,并且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向周边地区传播。其中,粟黍向西传播的路线,一般认为由河西走廊沿着天山山脉传入。北疆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把过去研究农作物传播的视野扩展到了阿尔泰山一带。
新疆首次发现用粟黍类作物制作的食物,是1978年、1986年在哈密市五堡墓地的两次考古发掘。出土较多的植物类食物是一种粟饼,也有少量圆形小饼。由于加工技术不够精细,饼内卵圆形粟颗粒清晰可见;1991年在五堡墓地又发掘了2座墓葬,对出土的农作物检测发现,五堡墓地发现的粟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品种。
1989年发掘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扎滚鲁克墓地二号墓中,用红毛线扎口的白色羊毛小袋中,装有6块小圆饼,似用粟米粉加工烤制,其大小略有差异;另一袋内装了7只形如圆柱条的面饼。1999年发掘的哈密市伊州区艾斯克霞尔墓地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用粟类作物制作的长条状面饼。
吐鲁番市苏贝希墓地、洋海墓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察吾乎墓地、和硕新塔拉遗址、孔雀河古墓沟墓地也出土了粟类作物。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黍、粟、青稞、小麦、大麦、大麻、水稻和大豆等八种粮食作物以及葡萄、枣、杏、甜瓜、葫芦、核桃、苹果属和梨属等八种园艺作物。
吐峪沟石窟遗址也出土了小麦、粟、黍、大豆、青稞和薏苡等六种粮食作物以及桃、杏、枣、葡萄、核桃等十一种园艺作物。(文/李嘉妮)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