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佛门常讲:“万法由心生”,我们人的一切言语、行为,无不是由心念所产生的,只有心里有了念头,才会表现于外,才会付诸言行。
所以说一个人的行为是善是恶,心态是根源。
人心复杂多变,有时候是善心,有时候是恶,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但是在繁杂的心态当中,“贪”心为首,是我们大多数人最容易有的。
贪
贪在佛门当中,被列为“贪、嗔、痴三毒”之首,这“三毒”是三种根本烦恼,也是产生烦恼的根源,“贪”字列为第一位,是第一个要破除的心态。
那为什么要将“贪”列为“三毒”之首呢?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人在世上生存,离不开金钱,人们对金钱正确的取得和使用,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快乐。
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人们对金钱的追求和利用很难自我节制,适可而止。
往往受到贪心的牵引,终生劳碌奔波,追求累积更多的财富,永远没有休止的时候。
贪
由于过分贪求身外之物,很多人便陷入烦恼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人们贪的对象,无非就是财色名利,权势地位,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但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得到的快乐越来越少,痛苦烦恼却越来越多。
因为物质生活虽然越来越丰足,但精神生活越来越空虚,再丰足的物质,都无法弥补精神上的空虚。
并且一个人无论有多少财富,你真正所能享受到的毕竟有限。
古人常说:“家有千顷良田,夜眠不过八尺”,人本身所需要的并不多,多的都是贪欲,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们为了金钱名利,绞尽脑汁,疲于奔命,最后虽然发财了,却背上了极为沉重的心理包袱,日夜为这些财产忧虑。
怕别人偷,怕别人抢,又怕别人惦记,总是患得患失,心不安稳,为了保住所得的财富,费尽心机,劳心伤神。
贪
况且呢,一旦富有了之后,又容易对子女溺爱,娇生惯养,使子女依赖成性,得不到培养锻炼,甚至娇惯出个败家子来,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挥霍一空,害了家庭,害了子孙。
人们一旦对金钱的欲望泛滥时,往往会不顾一切,践踏道德法律,铤而走险,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不择手段,像飞蛾扑火一般走向堕落,自取灭亡。
人在发财以后,还能从金钱中获得乐趣的人,少之又少,大多被贪心所迷.
所以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人一旦把追求利益当成人生目标,自私自利,为利益不择手段,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大家都怨恨你,还何谈快乐呀?
贪
世人除了贪钱,就是贪色,这两个是一丘之貉,常常结伴而行,是贪心里面最严重的。
有的人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但金钱并不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因素。
金钱确实可以得到美色,也能得到一定的名声,但却买不到人间的真情,买不到纯洁的心灵。
历史上因为金钱美女而招来祸患的例子,举不胜举。
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人一旦起了贪心,就很容易造成道德品格的堕落,最后往往酿成可悲的下场。
所以佛陀要我们戒除贪心,把“贪”列为“贪、嗔、痴”之首。
如果要加入佛法交流群,请加群主,加好友时请注明你所修的法门或者所念诵的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