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耐心这篇文章,尽管只需花10分钟,但是他们宁可去某音上多看几个“精彩”的视频。
但是请相信我,你如果能安静下来阅读这10分钟,收获一定很大。
的确,自从某条/某手/某音相继火爆了之后,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学习或者安静思考一件事了。
因为我们总是轻而易举的享受那些火爆刺激的视频,这会让我们一瞬间感到很“爽”,从而得到了一个个碎片化的满足,于是我们所有的生活都被它们填满了。
然而,上帝作为整个宇宙的设计师,他最精巧/最公平的一个设计,莫过于给人类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枷锁: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
人性有一种基本特征,会对那些让我们精神和身体感到“爽”的东西产生依赖。
这是人最天然的、最原始的需求。
“爽”是如何产生的?
人在存在“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五个层次需求的前提下,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爽”感!
这句话,有两重意思——
人无爽,然后才能生爽,这就是第一句话所谓的“前提”。
举个例子说,你吃得饱饱的,朋友一定要请你吃山珍海味,不吃就是不给面子,你会觉得爽吗?
又比如说,大臣请皇上吃民间难得一见,宫内却是天天吃的“美食”,皇上会觉得很“爽”吗……
如果人在某方面没有需求,或是需求不强烈的情况下,去“满足需求”,别说爽,难受都有可能吧。
人只有处在一种“存在需求/不爽”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如果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爽”感。
举个例子,天气炎炎,你冒着太阳赶路,口干舌燥的,很明显,你很热,也很渴(生理需求),这个时候,如果手头有瓶饮料,而且还是罐装的,冰的……又比如,小时候读书成绩不好的你,逢年过节,走家串户,你总是“沉默”的那一个。(很明显,这十几年你心中压抑着“尊重需求”)
可是去年,你做生意发了一笔小财,过年时你开着一辆70-80万的“破车”前来拜年,亲戚们纷纷地投来赞赏敬佩的目光……人无爽,然后才能有“爽的需求”,需求得到满足,这时就会产生“爽感”。
从这个过程,我们自然可以推知,爽的程度,跟“需求”和“满足”的程度,恐怕是息息相关。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开放/无束,人们挣脱了很多传统束缚,去最大化的去追求各种“快感”。
当我们去追求快乐时,快乐可能变成依附于外在事物的一种东西,成为我们的目标,而不是内心自然的感受。
此时,我们为了追求高强度的快乐,就可能设置过高的标准,人们都有一个思维怪圈,认为得到的越多就会更加的快乐。比如,钱赚的越多越好,我就会很快乐;我拥有更多的朋友也会更快乐。
你可以仔细想想,究竟是这些东西的量更多让自己快乐,还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的某种体验而使自己感到快乐。
由于设置过高的目标,如果我们在努力了一段时间过后,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快乐目标,自然会失望透顶。因此,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多的就是失望。
快乐其实是廉价却又昂贵的东西,有的人简简单单的就获得了快乐,而有的人小心翼翼、计划周密却得到的是痛苦。
快乐,需要我们通过恰当的方式获得,但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才能真的带给自己快乐。
心理学研究发现,与在自己身上花更多的钱相比,在别人身上花钱会使自己的幸福感更高。其实,有两种追求快乐的手段并不会给自己带来 的快乐。
而且极致的快乐反而让人表情扭曲,比如性爱,每一阵快乐结束后都伴随一阵空虚,毒品的副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这也是《道德经》里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人产生快感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
比如有的人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
鸦片、吸毒、色情、偷窥、赌博都遵循这个逻辑。
总有人说,只要一种东西有人需要,就可以去生产。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黄赌毒这三种东西将在社会上大量泛滥。
因为黄赌毒才是最容易让人刺激上瘾的东西。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让小鼠踩踏放电,每踩一次,电极就会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
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最最可怕的是:现在这种“爽”的感觉,竟然可以被现代技术和算法设计出来。
首先,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各种应用程序(APP),大部分APP的本质是什么?
每个APP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用尽最前沿的科技(AR+VR);
用更大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大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再在各种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的给你刺激,让你持续的“爽”,越离不开它们越好。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提到现在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对外宣称“能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 App 令人上瘾。
他们为各种App 定制这样的服务: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比如不断的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开率,提高打开时间,这会让APP更值钱,赚更大钱。
因为在资本的眼中,用户数量、日活、月活和平均在线长度等等数据决定了一个APP的价值。
如今各种各样的APP里,从图文到视频,从网购到资讯,从社交到游戏,从搜索到各种应用工会局,没有一个APP不以此为衡量标准。
在资本和利益的围剿之下,我们都只不过是一只只小白鼠,安静的立在时代中央等待发落。
当你收看完一个内容之后,甚至不需要做出任何反应,系统马上会自动推送给你一个类似内容。
看得越多,系统就越了解你的喜好,给你的推动也就越“精准”,就是要无限满足你的胃口。
即便像谷歌这样的以“不作恶”来标榜自己的公司,其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如何才能提升增加点击率,延长用户使用时间。
然后见缝插针/算计的地去卖广告,满足这个逻辑才被定义成好产品。
这些算法会根据你的浏览/搜索/停留时间,计算出你最感兴趣的东西,然后不断的匹配相应的内容对你轮番轰炸,让你在最沉迷的领域里高潮不断。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三俗内容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当一个的欲望可以被无限满足之后,离灭亡就不远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但同时又让我们变的越来越慵懒。
它提供了很多浮华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意淫、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当每个人在虚拟世界的热情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越是应付生活。祖先数百年发展出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可能在我们这里因为很少行动而导致神经回路消失。
我们逐渐成为丧失行为能力的人。懒人经济在未来有巨大前景,因为大家都变得越来越懒了。现在火爆的外卖服务、网络购物都解放了人的时间、便利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以前要做的一些事情被外包。
在思维变得浅薄之后,行动上我们也变得更加懒惰。互联网外包了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也随之改变了,变得浅薄而懒惰。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社会上沉溺于各种刺激里的人将越来越多,甚至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无用阶层”。
这些人连提供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没有信用、没有思想、不能借债、不能纳税,只能过着一种糜烂颓废、暗无天日的生活,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
这个世界是辩证的。人性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辉的一面。
既然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一定会让你痛苦。那么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终也一定也会让你功成名就。
那些越能让你在当下感到痛苦的事,越能给你带来真正的价值。
比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寒门出贵子等等。
人生是一个天平,一个托盘叫“人前富贵”,另一个托盘叫“人后受罪”,这两者永远都是平衡的。
世间真正的高手,都把人生每一件事每一个当下,当成一种修行。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或痛苦或开心,或好人或坏人,都是修行的参照。
人生,先苦就后甜,先甜就后苦。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则。
克己的本质,就是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
但是现在主动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了,当绝大部分人选择被麻醉的时候,只有极少一小部分人选择精进。
所以,只靠自律和修身养性是不够的,社会上必须有一种监管机制,来抑制人性的阴暗面,激发人性光辉的一面。
我们每一个人能做的,就是形成和巩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修身和正己,不贪图享乐和刺激,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
希望,每一个人认真读完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做到“精进”。
健康与财富交流平台聚集了全国经济管理和金融投资领域的高端人才,如果你也对经济管理或者投资理财有兴趣,欢迎你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平台(China-jkcf)或主编个人号(jkcf21st)。我们的平台不是一个单纯的发布平台,你有什么经济管理或者投资理财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和我们咨询与交流,希望我们能早日相识,共走财富人生路!
长按以下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