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的浪潮中,每一个奋勇向前的脚印都值得铭记;在建设的长河中,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闪耀着光芒;在奋斗的岁月中,每一位先进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奉献、精益求精,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不断探索、勇于实践,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社会评价。即日起,中建西部建设微信公众号将开辟【西建榜样】专栏,不定期进行更新,带大家一起走近中建西部建设的榜样人物,听听他们的故事。
十六年,在混凝土行业摸爬滚打,张远始终永葆工作初心,坚守理想信念,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四川工匠” “成都工匠” “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最美职工”等荣誉称号。
披荆斩棘,刻苦钻研,树立行业标杆
为推进混凝土行业的转型升级,张远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超高层高强高抗裂预拌混凝土的制备与施工技术、四川省课题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成都市课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先后受理发明专利27项、授权发明专利1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参编标准4项;发表论文30篇;获得科技成果评价8项、施工工法7项、科学技术奖26项。多项成果技术在重庆来福士广场、成都天府机场、成都绿地468、印尼雅万高铁等重点工程项目中得到推广应用,助力“成渝经济圈”建设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深入发展,为川渝地区及东南亚地区的混凝土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执着追求、勇破纪录,展现超越精神
作为一公司的总工程师,面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张远总是主动请缨,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创造了领先、打破了纪录。
2015 年,面对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单根方量超800方的超大桩基混凝土施工、双导管水下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夏季高温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等诸多技术难题,他率领团队攻击克难,逐一解决,针对项目研发的“复杂建筑结构大体量特色饰面清水混凝土技术集成”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西南地区行业空白。
2019年,面对混凝土泵送高度西南地区第一的成都绿地468超高层项目,他亲自调研周边材料,开展胶凝体系优化试配工作,并引入机制砂制备C70低粘度超高层混凝土。其“机制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优化与品质评价”成果经认定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面对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技术标准、原材料的巨大差异,他对国外混凝土技术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国外市场、环境等客观条件进行迁移转化,提供了技术依据、满足了项目需求。其中“印尼特殊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雅万高铁项目混凝土技术应用”经评定,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2022年,他带领团队提前开展核电业务技术攻关,成功中标广东廉江核电项目。在2023年成功完成1号核岛FCD混凝土浇筑,全程混凝土零报废;2024年4月圆满完成廉江核电项目2号机组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任务,为公司开拓新领域,布局核电蓝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榜样力量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张远一直践行的管理方式。原材料溯源、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浇筑、强度回弹检测……张远总是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强调注意事项、交代关键问题、解决实际困难……他将人才培养寓于工作之中,通过“传、帮、带”,形成一套自有的传授体系,为公司培养出诸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技术人才。他所带领的团队也获批成立了“张远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同时,以“张远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核心,唐天明、卢佳林、李晓欢、谭勇创新工作室为辅助,公司初步形成了"1+4"科技创新矩阵格局。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培养出高级工程师15人,工程师126人、助理工程师137人;拥有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95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16项,各类科学技术奖50余项,省级施工工法8项,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面向未来,张远还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
更多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