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东师大先生|在大师的课堂上——记文学院的老先生们

教育   2024-08-26 19:34   吉林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全面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两代师表共育的师范大学,东北师大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躬耕教坛的“大先生”。他们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他们既为“经师”,更为“人师”,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共同的精神气象,那便是教育家精神近日,官微特开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东师大先生专栏,连续刊载东师前辈的育人故事、从教心得,展示东师“大先生”们的师者风范教育情怀,希望以其事迹和精神持续感染、教育广大师生,传承好、弘扬好教育家精神。



在大师的课堂上
——记文学院的老先生们

周毓方

我是1948年12月进入东北师大——也就是当时的东北大学中文系学习的。当时中文系会聚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学者,如杨公骥、孙晓野、张松如(公木)、蒋锡金、王志之、吴伯箫、何善周等。这些大师们有很多都曾经参加过革命工作,所以在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保持了那种“革命工作”的热情,兢兢业业,严谨认真。

1949年,文学院全体师生合影

上世纪50年代初,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穆木天(前排左),文学家、教育家吴伯箫(前排中),诗人、学者、教育家张松如(公木)(前排右),红学家张毕来(后排左),文学史家杨公骥(后排中),现代诗人、作家、学者蒋锡金(后排右)在东北师大合影


在我读书时,何善周先生就已经开始讲授现当代文学史了。1953年我毕业留校后,也经常与何先生打交道。一次,我去何先生办公室时,发现他正在认真地备课,而备课的内容居然还是现当代文学史。我于是问他:“我们上课时您就讲这门课,到现在都讲了这么多年了,还用那么认真地备课吗?”何先生看了我一眼,半开玩笑地说:“下节课讲的内容是创造社,说不定创造社的元老会去听课,不认真准备哪能行啊!”原来,创造社的元老之一、时任我校校长的成仿吾先生经常率领学校有关领导、教师,到各个教室“突击”检查教师们的上课情况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其实,何先生的认真是出了名的,不论有没有领导检查,他都一直坚持备课。这也是当时几乎所有东师人的工作态度。

1955年,中文系何善周老师(右二)为学生答疑
对待工作认真,对待学生则充满了热情。吴伯箫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我们上课时的教材中已经收进了很多先生的作品。先生讲课时神采飞扬,我们听课时也是津津有味。每次先生的课结束后我们都围上去问一些问题,而先生也从不急于走,耐心细致地为我们答疑解惑,最后每每说:“剩下的问题今天晚上到我家去解决,咱们一起研究研究。”于是,晚饭后一大群学生就会聚集到先生家,秉烛夜谈到深夜……
1983年,曾在我校工作过的作家萧军(中)与蒋锡金(左)、张松如(右)在长春重逢
由于这些先生们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所以他们在上课时也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其中,公木先生是著名的诗人,讲课中也饱含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气质,讲到兴奋处,往往诗意大发,随口就说出诗句来。记得有一次他和我们讨论真理问题,先生在讲台上手握书卷,以略带着沉思的神情说:“真理像一条道路,弯曲而没有尽头,莫矜夸已经占有,只贵在永生追求……”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追求真理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经过先生这样诗意地表达,我们这些同学一下子就被带进了一种诗的意境中,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们大学同学的聚会上,公木先生又认认真真地在我们的同学录上写下了这几句诗。

1958年,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时与校领导合影留念(前排左四为副校长张德馨,左五为党委第二书记胡绍祖,左六为校长成仿吾,左七为副校长丁浩川)

1959年,中文系实习学生在讲课
我上学和最初留校工作的那几年,学校还处于初创阶段,但是却会聚了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正是他们,为东北师大今天“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作者为我校文学院1953届毕业生,曾为学术期刊社编审)


排版 | 韩彤

初审 | 谭海洪

复审 | 闫冬

终审 | 吕春宇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文蕴东师·往事(一)》《文蕴东师·印相(一)》

投稿&帮推&合作邮箱

wx@nenu.edu.cn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