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发源地之一!湖南“稻”路,万年传奇

文摘   2024-11-16 09:45   湖南  


从1万多年前的道县玉蟾岩稻作遗存,到距今7400年的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中的炭化稻谷粒,再到6500年前澧县城头山的世界最早古稻田遗址……湖南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稻作文明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这些遗址曾深藏于地下,经过漫长岁月洗礼,与世隔绝。但在考古学家的一次次发掘中,古老的大门被打开,尘封千年的稻作文明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稻,不仅是餐桌上的佳肴,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近年来,湖南省不断推进稻作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让稻作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位于洞庭湖滨澧阳平原上的城头山遗址。受访者供图

 

稻作遗址遍布三湘大地


城头山遗址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7月的一个暑热天。当时,澧县文物专干曹传松在澧阳平原发现了一处突兀隆起的土岗。经过仔细掘探后,曹传松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古城遗址”。


不过,城头山的发掘工作,直到1991年才深入开展。此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主持对其考古发掘。考古专家取第一期城墙下压的木炭标本做碳14年代测定,结果是距今6000年以上。由此,“中国最早城”的桂冠就戴在了城头山的头上。


1996年,在城头山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规整的小土埂,两侧有平整的灰色软泥,在泥土中找到了不少稻叶、茎、须、稻粒等。经鉴定,稻田年代距今6500至6300年,是迄今全世界发现最早而且保存最完整的水稻田。


令人欣喜的是,惊艳世界的稻作考古成果不断在三湘大地涌现。


1993年11月,在发掘道县玉蟾岩中,发现了古栽培稻和原始陶片。两年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打制石器、骨角器、动物残骸、稻谷和原始陶片等,其中稻谷栽培化已较明显,近于现代籼稻类型,但兼备野、籼、粳特征,是一种由野生稻到栽培稻演变的古栽培稻特征。此后,考古专家又在玉蟾岩堆积层中发现多颗古栽培水稻稻壳,经鉴定,其栽培年代距今约1.2万年。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

 

出土于道县玉蟾岩的炭化稻谷。资料图

 

1991年至2005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洪江市高庙遗址进行了3次发掘,出土了以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为主体的丰富遗存,所处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就在人们以为对高庙文化遗址的价值认知定格了的时候,2017年,考古学家又发现了7400年前的炭化稻谷粒,这是高庙遗址中首次发现稻作农业。


此外,新化县紫鹊界梯田,自流灌溉系统堪称水田工程的奇迹, 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茶陵县独岭坳发现的稻粒,证明远古先民在此栽培水稻。这些发现都在诉说着湖南与水稻的不解之缘。


农耕工具见证了稻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耒耜是早期稻作农具,炎帝神农氏“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是中国远古稻作农业的开创者,因“始作耒耜,教民农耕”被尊称为“农皇”,葬于炎陵县城西鹿原陂。

 

合力保护稻作遗址


城头山遗址、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先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湖南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023年6月,怀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高庙遗址保护利用的决定》,指出对标落实遗址保护规划、统筹做好规划衔接、细化完善专项规划。一个月后,洪江市高庙遗址保护利用中心成立,搭建起抢救保护、合理利用、推动发展的工作平台,打造“沅水曙光”洪江高庙文化陈列展馆,编制完成《高庙遗址保护规划》。

 

高庙遗址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考古发现。资料图

 

今年,高庙文化遗址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大遗址名单,高庙遗址博物馆建设完工。目前,高庙遗址保护展示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当地正在积极推动高庙文化进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范畴。


面对遗址保护的难题,相关部门积极奔走、协同发力,专家们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头山——中国最早的城市”特制大型模型在中国馆展出,影响海内外,对遗址的保护随即全面启动。其中,城头山有一段被发掘出来的西南城墙剖面长达38米,远古先民4次筑城的地层清晰可见。但由于潮湿多雨,土城墙保护极其不易。


为此,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对土遗址保护进行科技攻关,专家们使用各种材料,试验了一两百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创造性使用“土遗址窄槽注浆防渗技术”,有效地保护了遗址原貌。


城头山遗址的总体保护坚持高规格规划,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及各类具体保护方案,均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专业团队编制,并按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执行。


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多管齐下保护的合力。为保护好紫鹊界梯田,新化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发放补贴,实施田长制,统一管理、修缮恢复、代耕代种,着力开展梯田整修,保护原有风貌。

 

推动稻作文旅加速“出圈”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要呵护好、弘扬好,还要让其绽放时代芳华。近年来,湖南加大对稻作文化遗址的保护力度,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稻作文化加速“出圈”,让文旅流量变为发展增量。


202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湖南要着力打造“五张名片”,其中就包括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


澧县乘势而上,致力将城头山打造成集人文、旅游、体验、科普为一体的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先后开展“爱你一万年·约会城头山”“稻梦奇妙夜·梦幻城头山”“国际稻草人艺术节”等系列主题活动。2023年,“中华城祖世界稻源”城头山农耕文化之旅线路入选湖南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


如今,走进澧阳平原上的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既可以逛6000年前的城市,探究史前古城神秘,还能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当地还将充分利用AI虚拟交互、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科技手段,打造一个超越时空的文化博物场。

 

新化县紫鹊界梯田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料图

 

入秋后,雪峰山上的紫鹊界梯田,金黄色的稻谷层层叠叠铺满山川,与一座座干栏式板屋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画卷。


为让良田变成美景,近年来,当地政府在田间建设了步道,既方便农民耕种、收割,又方便游客漫步赏景。通过彩色稻观景工程、梯田生态游步道、梅山农耕文化演艺等项目,打造沉浸式梯田体验品牌;提升紫鹊界梯田核心吸引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重点建设紫鹊界梯田旅游区、紫鹊界康养小镇、天门健康养生基地等,为游客提供体验类乡村旅游产品。


沅水浩荡,碧波滔滔。其北岸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重要遗址——高庙遗址,南岸则是世界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


当前,洪江市正围绕打造“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文旅品牌奋力而为。为将一江两岸丰富的稻作文化资源串点成线,洪江市规划建设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以“一园一苑”为核心,培塑高庙遗址考古公园和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苑两大片区。其中,高庙考古遗址公园以高庙遗址展示区、高庙遗址博物馆、高庙陶艺部落等6个核心区为依托,争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苑以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大畲坪·白陶岭等6个核心区为抓手,力争3年内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陈彬

编辑 | 罗艳芳

美编 | 彭鹏

政协云
由湖南省政协主办,立足于宣传湖南政协工作,广泛倾听社会各界呼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