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强化“四驱联动”提升“产改”效能
▲2024年12月19日,“匠心筑梦建功泉城”2024年度“济南工匠”展演活动举行。
近年来,济南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各级部署要求,强化“四驱联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效推进,推动产业工人整体素质逐渐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总工会荣获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强化部门联动
形成协同推进“一盘棋”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将“产改”工作纳入市重点改革事项、市“十四五”规划。市总工会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有关单位出台“产改”政策配套文件50余个,构建支撑“产改”“1+N”政策体系。济南市12个区县全部成立由党委领导牵头的“产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每年制定“产改”工作要点,召开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暨“产改”协调小组会议,整合各方资源,统筹谋划推进“产改”工作。召开全市“产改”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举办“产改”工作专题培训班,加强经验总结与交流,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在基层落地。
强化政策驱动
提高产业工人“获得感”
推荐优秀产业工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不断提高产业工人在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评选中的名额比例。积极争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支持,规范劳动和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按照相关标准颁发劳动竞赛有关奖项。鼓励支持各级工会积极承办竞赛项目,对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竞赛项目的分别给予专项资金补助。联合10部门出台《关于深化“济南工匠”建设工程的意见》,将“济南大工匠”“济南工匠”分别纳入全市D类、E类人才目录。开展“数字大篷车”进基层活动,搭建“工事共办”议事厅,实施“求学圆梦行动”,组织开展一线职工疗休养活动,打造“泉城有约、泉心互助、泉心工惠”“三泉”普惠服务品牌等,对产业工人权益的保障更加有力、服务更加贴心。
强化竞赛拉动
勇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每年组织开展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100项,带动各级层层开展竞赛活动。“建功‘十四五’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劳动和技能竞赛入选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发挥中国职工技协压力容器、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作用,定期开展跨产业、跨地域、跨技术的竞赛交流活动。组织承办全国数据技术与应用大赛、省黄河流域化工行业技能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市总工会获5项全国、省级竞赛优秀组织奖。济南市5名职工入围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决赛各赛道全国前10名。
强化典型带动
锤炼改革队伍的“排头兵”
全面总结近年来济南“产改”经验,筛选采编形成《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济南实践》。指导企业党组织设立党员示范岗、成立党员突击队,实施国企党建提质行动,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组织“筑梦泉城”劳模工匠宣讲团等开展宣传宣讲活动,精心打造济南劳模工匠风采展览馆,举办“向新而行 劳动筑梦”主题展览,出版发行《从平凡到卓越》济南劳模工匠故事丛书,大力弘扬“三个精神”。建设以市级工匠学院为龙头,区县、行业(院校)、企业、网络工匠学院为支撑的“五位一体”工匠学院体系,培养更多高精尖缺的工匠人才,现已成立工匠学院22家。大力推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建设,现有市级及以上创新工作室122个。组织举办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交流研讨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带动和骨干引领作用。聚焦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举办泉城职工全员创新竞赛,经验做法被《中国工运》刊发。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进企业”“大国工匠助企行”多场活动,带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大众日报
编校:张璇璇、从静
编审:徐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