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打造工匠之城

政务   2025-02-06 11:05   山东  



青岛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打造工匠之城


▲2024年7月26日,庆祝2024青岛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举行。


纵深推进“青岛工匠”培育工程,设立“青岛工匠日”,许振超获“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年均组织3000余场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各级工匠人才9000余人……一项项工作、一串串数据,是青岛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打造工匠之城征途上留下的坚实足迹。


自改革启动以来,青岛市以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多个环节协同发力,团结引领广大产业工人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注入强劲推力。



构建全领域联动机制
高位布局改革落地见效



注重顶层谋划,统筹深化全域改革。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深改委工作要点,市本级和10个区市一体化打造“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改革从“试点探索”到“全域展开”。

注重调查研究,保障改革行稳致远。“产改”措施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同向发力,是确保改革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青岛成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以专家学者、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为主要成员组建高端智库,为深化“产改”提供前瞻思考和理论研究。

注重政策集成,推动改革靶向发力。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制定印发《青岛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规划(2023—2027)》《青岛市产业工人赋能成长工作方案》等40余项配套政策,各区市结合实际协同制定衔接措施,共同推动改革全面发力、走在前列。



构建全链条产才赋能生态

促进产业工人加速蝶变



实施匠心传承铸魂行动。坚持用更大舞台、更多镜头、更浓笔墨赞扬工匠,推出《xuan了!工匠》系列融媒体栏目,大力开展“学习‘人民工匠’许振超”主题宣传教育、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激励引导产业工人争当工匠、提升技能,投身高质量发展。


实施未来工匠孵化行动。把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畅通职工发展通道作为“产改”核心任务。深入推进中职学校提质扩优、高职办学规模扩增等6项工程,职业院校在校生突破20万人,技工院校每年输送优秀毕业生7000人以上。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百名工匠服务千家企业”活动,成立“青岛工匠学院联盟”,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实施建功平台拓展行动。以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为牵引,广泛开展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带动岗位练兵150余万人次。每年出资近1000万元资助职工创新创效,职工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数量等同比增长约50%。高质量承办第三届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等世界和国家级技能大赛,吸引海内外职工广泛参与,有力提升好客山东、时尚青岛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知名度。



构建全覆盖惠工服务体系
绘就产业工人幸福底色



打造“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组织体系。坚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不动摇。实施“平台+合作企业+镇街联合工会”建会模式,实名制基层工会组织达1.9万个、会员192.2万人。大力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已建会国有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超过99%。

打造“干支并联”惠工服务阵地。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工会驿站等,构建形成服务职工阵地“十分钟”网络覆盖,为职工群众提供常态化、便捷化、多样化的普惠服务,年均开展各类活动近2000场次。

打造“法润职工”维权工作品牌。倾力保障产业工人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推行工会、法院、检察院、司法、人社“五方联动”职工法律维权机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6859万元;发展互助保障会员337.45万人次,惠及职工50.97万人;建立“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十大典型经验。




来源:大众日报

编校:张璇璇、李博闻

编审:徐泽清

山东工会
关注社会热点,讲述工会故事,竭诚服务职工。来了,你就是“工”家人!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