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总打造职工补充医保新样本
职工“零投入” 理赔“零跑腿”
“我是烟台莱阳市一名普通职工的家属,来信特别感谢烟台市总工会为我们办理了补充医保,让我们不花一分钱就享受到理赔,帮我们渡过了难关。”日前,山东省烟台市职工服务中心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职工林先生的妻子因患肿瘤住院,出院后获得补充医保的理赔款项,成为烟台市数十万名获益于补充住院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补充医保)的工会会员之一。
为减轻住院职工的医疗负担,近年来,烟台市总工会探索推出工会“零出资”、职工“零投入”、服务“零跑腿”的工会会员补充医保机制。以工会会员优惠服务卡为载体,由市总工会牵头组织,与银行、保险等第三方公司合作,向职工免费赠送补充医保,有效减轻了职工的医疗负担。
自2017年启动以来,烟台补充医保参保单位达2000余家,累计赠送保险103.45万人次,办结理赔案件22231件次,赔付金额达3925.8万元。
“一卡一计划”全覆盖
“因为这个病,我们夫妻俩都没法上班,多亏了补充医保,没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么实在的帮助。”龙口市富龙汽车工会职工杨成的爱人赵女士告诉记者,2023年杨成被诊断为脑溢血,在龙口市人民医院多次住院治疗,通过申报补充医保,共计得到5万元的理赔。
传统的补充医保模式下,需要工会全部或部分出资运作。有别于此,烟台市总工会创新联合量典网、银行共同开展“一卡一计划”工作,在全市征集合作伙伴,形成了由市总工会负责统筹领导协调,由量典网搭建平台,由烟台银行、齐鲁银行参与运作的三方合作机制。
“职工只要办理一张工会会员优惠服务卡,并保持卡内日均2000元的存款余额,即可获得银行赠送的补充住院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最高可享受5万元的住院医疗赔偿,工会不出资,职工不掏钱,就能帮助职工解决住院费用二次报销问题,帮助解决了职工‘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难题。”烟台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市私营企业工会主席王伟光说。
“许多职工2017年就开始参保。”烟台市职工服务中心负责人钟庆军介绍,相比市面上的多数保险产品,补充医保具有显著优势:不设任何门槛,可以带病投保,无论职工是否已有疾病,只要住院产生的合理治疗费用都能得到赔付。同时,没有等待期,持卡会员一旦需要理赔,保险可以立即进行。此外,该保险不分病种、不计次数,允许在一个保险期内多次累加理赔,为参保会员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全面的保障。
“云端”理赔实现职工“零跑腿”
随着补充医保覆盖面的扩大,为方便广大职工理赔,让职工少跑腿或“零跑腿”,烟台市总工会以“智慧工会”建设为契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齐鲁工惠”APP开设“补充医保”应用模块,实现了补充医保流程的网上办理、网上审批、网上理赔。
“职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端了解保险信息、提交理赔申请,并享受快速审核与赔付服务,真正实现了服务线上化、流程一体化。”钟庆军介绍,2024年补充医保结案2691笔,理赔476.23万元,其中线上占比50%。
“上午提交理赔材料,当天晚上就收到了理赔款。”山东通兴公司职工郭鹏新连续参加补充医保7年,因病先后两次住院治疗,出院后他将理赔资料收齐,于2024年11月19日9时通过线上递交理赔申请,当天18时就收到了理赔款。
搭建线上理赔平台的同时,烟台市总工会全方位、多渠道推进和宣传补充医保工作。每年定期召开调度会,对全市补充医保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细致安排,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成立宣讲团专班,在全市范围内深入企业车间和班组,面对面向职工宣讲;每年借助“齐鲁工惠”APP开展有奖知识问答等宣传活动,推广补充医保的最新政策,有效提升该项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保率。
升级扩围,职工保障更全面
2024年,烟台市总工会进一步扩大补充医保范围,设计推出定制型补充医疗保险项目“AB计划”,不断优化满足职工及其家庭健康保障需求。
A计划将参保范围扩大到职工直系亲属,职工只需办理一张会员优惠服务卡,其配偶、子女和父母就能享受同等政策的补充医保;B计划针对职工住院期间产生的陪护等费用,补充医保增设了住院陪护津贴理赔,确保职工生病住院期间能够得到更好的陪护,减轻经济负担。
招远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矿车间职工李绍辉父母双亡,岳母患有脑血栓,家庭生活困难,此前连续7年参保补充医保。2024年5月,李绍辉通过单位工会宣讲,得知烟台市总工会针对职工家属专门推出了《烟台市工会会员定制型医疗保险计划A》,立即为其配偶报名投保。
不久后,其配偶突发疾病住院治疗,补充医保于2024年6月10日正式生效,通过二次报销,最终赔付2.8万元。
“2024年5月,‘AB计划’一经推出就得到职工会员们的广泛关注,短短数月,已有近900人参与投保。”钟庆军说,随着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计划的持续推进,保障人群和保障内容不断拓展,补充医保已经成为职工的“第二医保”,截至目前,已有14780名职工为其直系亲属投保,理赔案件354件,理赔金额36.21万元。
来源:工人日报
文字:杨明清、张嫱、张与澄
编校:张璇璇、从静
编审:徐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