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11岁,已造出了“二代火箭”

文化   2024-10-09 17:29   浙江  




/个人/名片/

火箭男孩严弘森。


     严弘森,2013年出生于绍兴,自幼对航天充满热情,是目前中国年龄最小的火箭制作者。2022年7月,在参观拉萨“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时,他指出馆内视频错误,获得官方认可,被誉为“火箭男孩”,并登上央视。2023年6月,严弘森尝试发射第一枚自制固体燃料火箭,火箭顺利升空,但未能开启降落伞而降落失败。今年9月,他的第二枚火箭“森行号一代箭”经升级改版成功发射。


     “倒计时,五、四、三、两、幺,点火!”9月22日中午12点左右,随着一声令下,一支长约1米的黑色小“火箭”在绍兴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附近一处空地拔地而起。点火、发射、开伞、降落等步骤都顺利完成,“森行号”火箭发射成功了!不远处帐篷“指挥部”里,严弘森难掩心中的激动。


     早在今年7月,这位11岁的越城“小孩哥”就在网上火了。4岁与航空航天结缘,8岁立志造一枚“火箭”,11岁第二次自制“火箭”成功升空。旁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严弘森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目标,朝着自己的航天梦不断进发。


11岁“小孩哥” 自学造“火箭”

                                    

严弘森在工作室中调试火箭电路板。

     9月22日上午,在绍兴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附近的一处大草坪上,严弘森正全神贯注进行着自制固体燃料小“火箭”“森行号”起飞前的准备。调试“火箭”元件,进行网络测试,将“火箭”箭体进行组装和封装,从早上9点开始,他足足忙碌了3个多小时。


     临近中午,一切准备就绪。在按下“点火”指令的瞬间,一枚1米多高的黑色“火箭”在50米开外空地上腾空而起。“火箭”升至高点,开始缓缓下落,降落伞却迟迟未开。严弘森焦急地蹙起眉头。


     “开伞了!成功了!”在又下落一段距离后,“森行号”火箭降落伞顺利打开,这是一次成功的发射!目睹着来之不易的成功,饶是向来沉着冷静的严弘森也露出了开怀的笑容。


     严弘森目前研制的是一种低空探索小火箭,其制作过程和升空原理与真正的火箭大致相同。火箭取名“森行号”,“森”指的是制造者严弘森,“行”既有航行之意,又饱含自己的鼓励,寓意着通过努力必定能“行”。


     今年夏天,江浙地区持续遭遇高温天气,日间气温频频突破40℃,让这枚“火箭”的发射比原定计划推迟了将近一个月。固体燃料作为火箭升空的关键动力源,却极易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液化,从而影响火箭的推力性能。8月的两次尝试,最终都未能达到发射条件,严弘森决定再等等。


     9月,11岁少年升读五年级。几场秋雨过后,越城的气温回落至25℃左右,严弘森意识到,时机成熟了。趁着周末,他抓紧进行了本次发射活动,实现了他自制“火箭”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射成功。


     其实,这并不是严弘森第一次制作、发射火箭。严格来说,这是他的“第二代火箭”。2023年6月,严弘森自制的第一枚固体燃料“火箭”,在元培小学操场上发射。这是一枚“测试箭”,主要目的是测试发动机性能。当时,“测试箭”升至高空后出现了故障,降落伞没能自动打开,“火箭”没能实现完美着陆,发射并不算成功。


     十个月的心血摔成了碎片,但严弘森并未气馁,他很快平静下来,将残骸一一回收。经过分析,严弘森发现隔热问题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的超高温度将电路板烧坏了。


     知道了问题所在,同年暑假,严弘森即刻投入到第二枚火箭的改良升级中。新一代火箭与第一枚火箭相比,箭身外壳使用耐热性和强度更出色的碳纤维材料,发动机与火箭衔接处用铝合金插销件进行加固。同时,通过编写代码,严弘森还设计出了一套程序,可以实现飞行姿态调整、远程控制、数据回传、遥测等功能。今年国庆前夕,新一代火箭成功发射。


     “经过无数次修改与实验,‘森行号’小火箭在第二次试飞中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一次火箭不仅顺利发射升空,降落也相当平稳。对弘森来说,这次的成果是对他多年来不懈学习和刻苦钻研的最好回馈。”严爸爸感慨道,“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空等他去探索。”


兴趣始于一次偶然,专给天文馆“找”茬

                                     

严弘森与他的“森行号一代箭”。

     今年7月,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了“火箭男孩”严弘森在家画电路板、自制火箭的故事,引发全网关注。当时,正是他研发新一代火箭的关键时期。


     事实上,这并非严弘森第一次在网上走红。2022年时,8岁小男孩严弘森在西藏“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指正科普错误,随后天文馆官方承认“确实搞错了”。相关视频被严爸爸记录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严弘森那博学而自信的小模样,让网友们夸赞不已,称赞他为“火箭男孩”。不久后,央视《新闻1+1》栏目也报道此事,点赞严弘森。正是这一年,他正式走上自学制造“火箭”之路。


     严弘森与火箭、与航天的故事缘起2017年时的一次自驾游。当时严爸严妈带着年仅4岁的小弘森行至甘肃酒泉,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了中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二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的过程。这一幕,带给年幼的弘森极大震撼。


     “就像开了窍一样。”严爸爸这样形容。从此以后,小弘森对一切与航空航天有关的内容着了迷。看电视,要看和航天有关的纪录片;买绘本,要买普及航天知识的。出门旅行,要去各种航天博物馆、天文馆。对航天的热爱,在小弘森的心中生根发芽。


     不断地学习与知识摄入,让小弘森在还没能识字的年纪,就打下了科学探索的基础。5岁时一家人前往北京,在某天文馆的科普点前,小弘森突然扯了扯爸爸的衣服,“爸爸,这个望远镜的名字写错了。”


     小弘森的话让严爸爸十分惊讶,“你都不识字,怎么知道人家写错了?”“我听到介绍得不对!”上网一查,果然错了。这是小弘森第一次给天文馆纠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到天文馆必“找茬”。这个过程,增长了他的知识,也让他有足够自信与勇气对错误与问题进行质疑。


     2022年初,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严弘森萌生了强烈的分享欲望。他不仅向父母讲述航空航天知识,还央求爸爸将他科普的过程录制下来并上传到网络,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科普“小老师”。早在纠正“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中的错误之前,他就因为网络科普小火一把。


     同年,在一档节目中,他有幸见到了航天人、“探月女神”张玉花。正是在那天,他向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梦想——造一枚火箭。此后,严弘森以每年发射一枚自制火箭的频率,投身自己的热爱。


     近年来,严弘森自制“火箭”的故事在网络上频频引起关注,严爸严妈也时常接到一些媒体的采访和邀约。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度,他们选择低调处理,拒绝多数采访,以保障弘森的学习生活不受干扰。而弘森本人则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淡定与专注,在平衡好学业与兴趣的同时,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常向老师、同学科普航天知识。


     内敛沉稳、一心钻研的严弘森,将火箭制造视为自己不变的爱好,并为此坚持了长达七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凭借着对火箭的无比热爱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深深崇敬,一步步地从无到有、从零到一,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火箭梦想。


梦想制造真的火箭,目前已瞄准“第三代”

                                   

整理火箭测试配件。

     自制一枚“火箭”,需要跨越航天学、空气动力学、燃料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父母和学校课程能帮助他的并不多。除了3D建模软件由父亲教授外,其他如编程语言、物理化学原理、航天基础理论以及电子线路设计等知识,则全靠严弘森自学成才。看书、跟着网课学,家中成堆的资料和专业书籍,既见证了一个小小航天迷多年的自学历程,也铸造了他通往梦想的阶梯。


     为了全力支持儿子的兴趣,严爸严妈将家中的客厅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工作室,里面配备了各种工具和材料,为严弘森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在这里,他可以无拘无束地沉浸在自己的火箭世界中,不断尝试和进步。


     自从开始制造火箭以来,严弘森的生活几乎被这件事填满。放学回家后,除了吃饭、睡觉和完成作业外,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台前,或是设计程序,或是组装火箭,乐此不疲。去年暑假,当其他孩子都在享受假期的欢乐时,严弘森却仍选择与火箭为伴,争分夺秒完善新一代火箭。


     严爸爸形容,严弘森是一个自律到难以想象的孩子。由于目前仍处小学阶段,弘森的学业压力相对较小,他每天课余花费在火箭研发上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当学习感到疲惫,或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严弘森会短暂地放松一下,找父亲痛快地玩会儿游戏。但通常不会超过十分钟,他又会迅速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到火箭制造中。


     对于如何培养出这样一位“理科学霸”,都是文科专业的严爸严妈也百思不得其解。“或许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种爱好带来的自觉性和父母逼着学是不一样的。”


     当然,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2月,严弘森在自制火箭的主控系统上遇到了难题,一度感到茫然和气馁,甚至有一个月的时间都不想再碰火箭。为了帮助儿子重拾信心,严爸爸让儿子教他编程,通过亲身体验让严弘森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同时,在一位航空航天专业老师的远程辅导下,经过半个月的“爆改”代码,严弘森终于攻克了难题。


     每一次火箭发射的成功,都是对严弘森努力的肯定,但他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最近,他已经开始为下一代火箭作准备,新一代火箭的设计目标是解决回传速度延迟的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电路设计。“9月发射的这枚火箭,就好比是一台庞大的‘台式电脑’,有三十多个模块,特别冗长。下一代火箭,弘森的目标是造成一台‘笔记本电脑’,把所有功能模块集中到三四块电路板中,实现精简化。”严爸爸透露。


     今年2月,严弘森应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官方邀请参观校园。在哈工大,他感受到了何为大国重器,科技的魅力让他心潮澎湃。“坚定理想信念,立志航天报国”,是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李传江对他的寄语,成为严弘森不断努力的方向。


     从一个对火箭制造一无所知的孩子,到如今能够独立设计、组装火箭的佼佼者,严弘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热爱和坚持。为梦想持续奋斗,少年,未来可期!


/ END /



来源:绍兴日报



绍兴文明
传播文明风尚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