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空气质量预报,11月3日起,北京市空气质量好转。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规定,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已于11月2日24时解除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
10月31日—11月2日,受静稳、逆温、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历一次长时间的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回顾本次重污染过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高级工程师王威表示:“总体上看,这次污染过程具有‘来得早’、时间长、污染重等特点,从时间来看,比过去5年平均提前了一到两周。”记者了解到,10月23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就发生了一次轻中度污染。污染带几乎覆盖整个京津冀平原区,北京市污染水平在区域中偏重。区域污染最先出现在河北中部、山东西部,南风下污染带北移,夜间京津冀中东部唐山、天津、保定、廊坊、石家庄达到3级轻度污染水平,其中廊坊短时达到4级中度污染。24日夜间至25日上午,燕山—太行山前北起秦皇岛、南至邢台一线城市均出现高浓度污染带,PM2.5浓度达到轻至中度污染,北京为良至轻度污染。25日白天,区域污染向京津冀北部山前进一步辐合,上午至中午北京PM2.5浓度由2级良快速升至4级中度污染,夜间进一步上升,在20—22时短时达到5级重度污染。25日夜间至26日上午,北京市污染物浓度略有降低,基本维持在4级中度污染水平,中午前后再次升至5级重度污染,14时浓度为179微克/立方米。王威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本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从10月23日以来一直持续至今,中南部污染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清除,处于持续污染状态,累积形成了区域性污染团。本次污染程度重,截至10月30日,“2+36”城市共出现31天(次)中至重度污染,其中,重度污染达8天(次)、中度污染23天(次)。此外,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康妮”台风路径北上,也增加了本次过程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京南分析,从区域PM2.5组分特征来看,硝酸盐占比最高,达到50%左右,反映出工业企业、重型柴油货车、工程机械等排放的NOx在静稳小风、贴地逆温、高湿大雾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发生了快速的化学转化,是本次出现PM2.5中至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应对本次污染过程,10月31日,京津冀区域内37个城市依法依规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北京市启动黄色预警,天津市、河北省11个城市、山东省6个城市、河南省全域启动了橙色预警,积极应对本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区域针对重点行业、重型货车等采取管控措施,并对一些重点企业采取协商减排措施,有助于减缓PM2.5污染累积。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持续强化统筹调度,梳理五大类9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开展“清单式”管理,反馈各区排查整改,助力各区精准、有效推进。北京市各区领导带队开展“四不两直”现场检查,各区继续聚焦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油车械,开展全时执法检查,督促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北京市相关部门对照应急减排清单,通过现场+非现场方式检查固定污染源,督促整改涉气类问题。加强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对工地开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均已督促整改或移送处置。加强移动源执法,截至11月1日22点,已累计检查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7225辆(次),发现问题190个,督促改正,并移送公安交管部门145辆(次)。天津市生态环境依据2024年新修订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督促企业通过停止涉气排放生产线或主要产排污环节(设备)、提高治污效率等方式,严格落实相应的应急减排措施。部分企业已采取自主减排措施。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执法队员张洋表示,重点检查了企业对于重污染天气的预案落实情况、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如果发现未落实到位的情况,会进行相关的处理。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哲在10月30日—11月1日期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先后赴许昌市、焦作市,深入多家企业调研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工作,帮扶指导企业强化污染治理、在线监测等设施运行维护,加强环境台账管理,实施错峰生产,扎实落实重污染天气各项应急管控措施。
山东省德州市生态环境系统也立即行动,由生态环境部门领导干部带队深入企业精准帮扶,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减缓污染程度。
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沧州市、保定市、邯郸市等地均发布了管控措施,积极应对。
同时,天津市、山东省等地还发布了寒衣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广大群众文明、绿色、安全祭扫。
空气质量趋势特征仍需持续跟踪
胡京南表示,从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京津冀区域内污染源活动水平降低、污染排放减少,将有助于减缓过程发展、降低PM2.5峰值浓度。在减排措施及气象条件综合作用下,区域北部污染已经有阶段性缓解,特别是北京缓解明显。
据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分析,本次污染应对措施有效,对污染削峰降速起到一定作用。针对此次污染过程,北京及区域周边城市积极开展污染应对,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减排。经初步估算,污染物减排2-3成,污染物的有效减排对污染削峰降速起到一定作用,实际空气质量较预报好1-2个级别。
10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11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预报显示,北京市11月上半月,冷空气活动较弱,扩散条件整体一般。3—7日,高压作用为主,整体扩散条件较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8—12日,低压作用为主,期间有弱高压扰动,整体升温、偏南风,预计发生一次轻度污染过程;13—15日,受冷空气活动影响,偏北风,扩散条件有利,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同时,11月3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北部以优良为主,中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在改善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11月上半月,4—5日,受冷空气影响,扩散条件有利,区域大部以优良为主,局地可能出现轻度污染;6—7日,扩散条件一般,区域中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其他地区以优良为主;8—10日,地面以偏南风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积累,区域中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山前地区个别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其他地区以优良为主;11—15日,扩散条件一般,污染物积累,区域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中南部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
预报也显示出区域内其他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强化分析研判,持续跟踪空气质量趋势特征,精准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重污染应对工作,确保管控取得实效,助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来源:中国环境APP
编辑: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