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导学团队 | 以数学为钥,解生命之秘——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团队

教育   2024-11-14 17:30   上海  


上海理工大学2024年优秀导学团队


理学院

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团队


团队合照


01

团队简介


理学院“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团队原三领教授领衔,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沪江博士后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29人。团队立足学科发展前沿,专注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系统研究,致力于将数学方法与生命科学相结合,推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发展,力求为解决当今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团队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十余项,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团队成员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多次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在科研之余,团队成员也热衷于社会实践,关心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总之,“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团队”是一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导学团队。



02

团队理念

以数学为钥,解生命之秘:致力于实际问题驱动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03

勤奋好学筑基石,顶天立地攀高峰

团队带头人原三领教授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生物数学的研究工作。原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团队成员及研究生们。原老师常常熬夜与学生一起修改论文,逐字逐句斟酌文章内容,边修改边讲解写作思路和要点,每一篇发表的论文中都凝聚了原老师的心血、汗水与智慧,这种对待科研严谨努力的态度,使得团队的研究生们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成长、研究成果显著。团队已获得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其中有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2023年毕业的5名博士均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博士毕业生赵胜男(2022届)、李帅(2023届)的毕业论文均获评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高书飞博士在读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荣获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硕士毕业生张涵和费英杰分别荣获2022届和2023届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此外,团队与东海水产研究院、加拿大生物数学首席科学家王皓教授保持长期合作,发表一系列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逐步成为一支富有活力、特色显著的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创新团队。


04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原三领教授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始终强调团队建设和德育活动的重要性。他将思想引领有机地融入到导师工作中,注重思想价值引领,润物细无声。在科研方面,学生们在团队老师们的指导下,大量查阅和浏览资料,积极参加讨论班学习,认真研读重要文献和经典书籍,在科研上都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已毕业学生宁夏医科大学的赵瑜教授曾说,在原老师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领悟到了科研求实的精神。在指导学生时总是会想起原老师往日的言传身教。已经毕业的博士们会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整理成册,与在读研究生们共享,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学术的传承,也是一份执着与信任、学脉相承继往开来。生活方面,原老师会主动关心团队里的每一位学生。原老师会定期组织团队活动,为新生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分享生活、学习和科研经验,解答新生的疑惑。他经常与同学们谈心交流,地点不局限于办公室,包括食堂、线上等场景,同时同学们也很乐意思考、提出问题并分享和交流。这种互助互爱、共同进步的精神为团队的进步提供了思想保障、提升了学术氛围,更为每位成员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05

平凡善举,传递光和热

本团队不仅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凝聚力。团队成员赖世腾同学,作为班长和支部组织委员,秉持“服务同学,一心为公”的志愿精神,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积极参与了多项志愿活动,如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誓师仪式暨党史教育嘉年华志愿者工作、2023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先锋大会的志愿服务等。徐珊珊同学积极参加上海理工大学2023年研究生开学迎新志愿活动和慈善志愿活动,在国庆期间担任引导员志愿者,协助地铁站工作人员疏散人流。张涵同学参加了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联合会开展的“党员先锋岗--我为师生办实事,党员先锋百日行”志愿服务活动。费英杰同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线,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和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这些志愿活动不仅促进了团队学生们的个人成长,也为整个团队的学术与社会责任结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体现了团队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的积极进取、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形象,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行列。


团队成就



01

学术论文

图1.1 学术论文

图1.2 学术论文

图1.3 学术论文

图1.4 学术论文

图1.5 学术论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02

团队学生所获奖学金

图2.1 张涵荣获

2021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图2.2 杨安计荣获

2023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图2.3 张涵荣获上海理工大学2020/2021 (二)  — 2021/2022 (一) 学期一等奖学金

图2.4 高书飞荣获上海理工大学2021/2022 (二) — 2022/2023 (一) 学期一等奖学金


图2.5 杨安计荣获上海理工大学2022/2023 (二) — 2023/2024 (一) 学期一等奖学金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03

道德风尚、学科竞赛、文体比赛

等获奖情况

图3.1 原三领同志

在2022年度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记功


图3.2 朱娜娜获得“华为杯”

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图3.3 张涵获得

2022届上海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

图3.4 费英杰获得

2023届上海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

图3.5 高书飞荣获

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

第十届学术年会-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04

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获奖情况

图4.1 赵胜男获得2023年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图4.2  李帅获得2024年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05

国际化建设

图5.1 2023年5月邀请加拿大约克大学

朱怀平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图5.2  2023年7月邀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康云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图5.3 2024年5月邀请阿尔伯特大学王皓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何岱海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图5.4 2024年7月段西超副教授

赴韩国首尔参加学术会议


图5.5  2024年7月李林林

赴日本大阪公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06

社会实践、社会工作等情况

图6.1 原三领团队访问兰桂骐崇明岛基地

图6.2 赖世腾同学参加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先锋大会志愿服务活动

图6.3 李帅等4名同学前往三沙湾出海调研

图6.4 徐珊珊同学荣获

2023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志愿者称号

图6.5 费英杰参加上海理工大学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工作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07

突出事迹

图7.1 团队负责人原三领教授

入选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

图7.2 团队负责人原三领教授

当选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08

其他成果

图8.1 2021年团队承办上海理工大学“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动力学影响”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图8.2 2023年上海理工大学

生物数学与动力系统学术研讨会

图8.3 2023年7月原三领教授团队

赴武汉参加第十次全国微分方程定性理论会议

图8.4 2023年原三领教授团队赴山西参加第十届全国非线性生物动力系统学术会议

图8.5 2024年原三领教授团队赴哈尔滨参加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

第十届学术年会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以优秀导学团队为榜样展现上理师生风采


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导学团队评选活动旨在展现学校优秀导学团队风貌,打造和谐导学共同体,树立研究生导学关系建设活动品牌。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导学团队介绍仍在继续,活动详情请持续关注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排版|杨鹏玉
初审 | 王荫鹏   复审 | 郭紫烨
责任编辑|唐运尧   微信审核|张玉卓

·更多资讯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秋炫沪江|研究生科技文化节:“以美育人,‘艺’起向未来”艺术晚会,邀您赴约!
校园红色电影节|《钱学森》我的归宿在中国!
关于2024年体育文化节暨田径运动会期间停课的通知
让科学家精神的磅礴力量生生不息!这场论坛在上理工举办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
秉持“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理念,服务广大师生,传播校园文化,展示科研成果!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我们将不负所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