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宁文旅之声
西宁社火巡游活动“燃爆”浓浓西宁年
为丰富和活跃春节期间全市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传统年味儿的向往和期待,2月7日(农历正月初十)上午,西宁社火·火“豹”大秀——2025年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如期举行,为全市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从西大街到东大街3公里的道路两侧市民游客熙熙攘攘,近13万人次驻足观看,中新社、青海日报、省广播电视台、西宁晚报、市广播电视台等平台直播总观看量超过460万人次。
本次社火巡游活动以“祥蛇纳福至 雪豹携瑞来”为主题,除西宁及五区二县的8个板块节目以外,特别邀请了潮汕英歌舞、玉树藏族原生态服饰及伊舞表演,共有50余支团队近2800名演员参与展演,公安、消防、应急、医疗、交通、城管、林草等多部门参与保障,活动规模为历年来全省社火展演之最,地方特色浓郁鲜明、多种文化交相辉映。
非遗民俗南北对话
本次社火巡游活动通过市州联动、地域互动等方式邀请多项省内外国家级非遗项目集中亮相。英歌舞作为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首次来宁,与河湟社火同台竞技,让市民游客在感受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领略中华战舞的魅力。湟中区文化馆陈义作为我市优秀的“南狮”代表,与传统“北狮”切磋展演,将南北舞狮表演的“意”和“形”展现得淋漓尽致。85人的玉树藏族伊舞方阵浩浩荡荡,气势恢宏,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展现高原人民的豪情与活力。20台“空中戏剧”千户营高台“高、悬、妙、奇”,在脸谱绘画、装饰设计等方面尽显独到。此外鲁沙尔高跷、大通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滚灯、顶灯、太平鼓、霸王鞭等20余项非遗项目均在巡游活动中陆续登场,向市民奉献了一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
传统时尚交汇互融
2025年社火巡游活动在保留传统社火节目的基础上,将城市文化、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致力于打造一台老少皆宜的节日文化盛会。龙狮、秧歌、钱棍、扇子舞、太平鼓等群体舞蹈表演,高跷、旱船、高台等神像巡游展演,还有报儿、灯官老爷、哑巴、胖婆娘、八仙等传统社火角色表演,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氛围中向人们传递着美好的新春祝福。健身龙、花束舞蹈等现代元素的加入更是让传统社火“洋气”起来。20个雪豹卡通人偶让“雪豹之都”城市IP更加深入人心。各色花车装饰结合凤凰台、拱辰门、青海体育中心、浦宁之珠、共字桥、青海省博物馆等西宁地标建筑剪影,向全国群众展现了西宁这座城市的现代与活力。
文化薪火赓续传承
本次社火巡游活动进一步优化参演群众年龄结构,由老中青少四代齐上阵,中青年群体为主力,年龄最小参演群众仅3岁,年龄最长参演群众74岁,体现了群众对河湟社火的坚守与传承。城东区《雄狮闹春福满堂》方阵由32名儿童组成,孩子们身着华丽狮装,手持彩球,为观众带来生动活泼的舞狮表演;城中区《寸寸跷声迎金蛇》方阵由60名孩子组成,他们脚踩寸跷、身穿戏服,扮演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故事人物;城西区《锣鼓喧天歌盛世》的百人方阵中半数是青少年,他们以激越的鼓点、铿锵的节奏和昂扬的豪情,击打出城市的活力与希望;湟中区巡游队伍中共有120余名3—11岁的儿童参与表演,其中《萌娃巧踩矮跷乐》方阵30名儿童,《高台绝技绽芳华》方阵75名儿童,高跷、锅庄方阵也均有少儿参与,观众熟知的“三小只”一如既往发挥稳定,深受全网观众喜爱。
以本次市级大型社火巡游活动为带动,春节期间,我市还将开展县区社火巡游展演、村(社区)小型社火展演活动2000余场,以“千场社火走千村”的浓厚年节氛围,让河湟社火走街串巷、进村入户送喜送福,让全市群众度过一个热热闹闹、欢乐祥和的的新春佳节。
—END—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西宁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阅读推广及弘扬传统文化,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的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未能明确标注原作者信息敬请谅解。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西宁市图书馆
微信:xnslib
网站:www.xnlib.cn
联系电话:
0971-816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