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网络
正月初七是“人日”,别名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创世造物,把正月初一到初六安排给了六畜,到正月初七创造出了人类。
在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的写的《占书》中记载:就有“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人日”至少有2000年以上历史了,古代汉族人会在“人日”这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在唐朝这天皇帝会赐群臣彩缕人胜,登高大宴群臣。
“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七宝羹与八宝粥类似,只是材料不同。一般包含: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葱(聪明)、韭菜(耐久)、鱼(有余)、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团圆之意)。借七种菜的谐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家庭美满幸福。
“正月七日,北人此日食煎饼,於庭中作之,曰‘薰天’”,这句话来自于南北朝古籍《荆楚岁时记》中。由此可见,大年初七摊煎饼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候,人们的家中一般都会有庭院,大家会选择在院子里摊煎饼,有“熏天”之意,寓意日子红红火火,好运不断。
李商隐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月初七这天,人们会带上头饰,把自己装饰得漂漂亮亮,外出游玩。走街串巷,喜气洋洋,希望可以在未来的一年里顺利安康。
这天,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重阳节登高是为了避祸,正月初七登高则是为了祈福。正月初七,又要开始重新打拼事业。此时登高望远,可以开阔视野和胸怀。为一年的事业定下更大的格局。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要问正月初七吃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吃长寿面。没错!在古代,除了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以外,还有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称为“人日子”。并把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在正月初七这天吃长寿面有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讲究越长越好,有健康长寿、日子越过越顺的寓意。
北方地区有正月初七送火神的习俗。人们点燃火把,徒步送往三里之外,活动持续三天。希望自己一年平安无事,远离灾祸。
1、忌教训孩子
古人将“人民安”作为“人日”的核心思想,因此人日这天要本着“人为尊”的准则,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这天如果家里的小孩犯错了,作为父母的在这一天是不能打骂孩子的。在古代,在正月初七这天连官府都不能处决犯人。
2、忌吵架、骂人
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
3、不宜远行
初七被称为“七煞日”,不适宜进行户外活动或远行。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总之,正月初七是“人日”,这天有很多习俗和禁忌,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安的意愿。如今这些习俗和禁忌在我们生活中已经被遗忘或者淡化,但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永远不变。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西宁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阅读推广及弘扬传统文化,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的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未能明确标注原作者信息敬请谅解。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供稿部门:网络信息中心
版式编辑:谢天妤
责任终审:杨秀清
西宁市图书馆
微信:xnslib
网站:www.xnlib.cn
联系电话:
0971-816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