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期李冬梅:
随着深秋的脚步悄然降临,京城被斑斓的落叶温柔覆盖,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满怀敬意地邀请到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整形科的杰出代表——博士生导师李冬梅教授(1982级68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独家专访。
李冬梅教授,作为眼科整形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其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业界享有盛誉。她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屡创佳绩,为患者带来光明与希望,更在科研与教学领域深耕细作,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学人才。此次访谈,我们将深入了解李冬梅教授在眼科整形领域的卓越贡献,聆听她背后的故事,以及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现在,就让我们携手踏入李冬梅教授那充满智慧与奉献的世界,共同探索她如何用医术书写眼科整形事业的传奇。
A:在中国医科大学就读学习,是我一直特别引以为傲的。中国医科大学有光辉的历史,是我党建立的第一所医科大学。另外,中国医大的各位前辈校友,也一直在激励着我,是我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的原动力。
A:说来话长,当年中国医科大学参加26家部属医院统考,我们学校是统考第一,所以我们当年获得了50个进京名额。我获得了一个进京名额,我当年想做眼科,所以就如愿来到了同仁医院眼科。
来到同仁眼科之后,当时的李志辉院长比较高瞻远瞩,希望把眼整形科建立起来。因为我在同年进同仁医院的十来个医生中算比较优秀,李院长就选中我去进修整形外科。进修回来之后,我自己一点一点踏踏实实地工作,就这样坚持了几十年。
A:这个不太正确,我第一次出国是去日本,当时我是拿了武田奖学金。去日本学习期间,我不仅学习了眼整形,也学习了整形外科,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对于开展眼整形工作是非常有益和有必要的。
去美国学习,确实一直是我的愿望,但比较晚才实现。去了美国之后,我和当时美国的眼整形主席在一起工作,我们相处很好,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他一直都说“我们是life-long friends”。
虽然那个时我已经是中国著名的教授,但我下决心要走向国际大舞台,去美国学习工作的经历,对我的国际化职业生涯,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
A:其实眼整形外科,也包含眼眶病、泪道疾病等。双眼皮手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眼整形还包括先天/后天畸形的整复,以及外伤后的重建。
当然美容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努力创造美,而双眼皮是其中之一。
A:这个太多了,工作中的案例非常的多。中国眼整形学科是比较薄弱的,我算是中国比较早的拓荒人,所以有很多艰辛,也有非常多难忘的病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A:其实每一步都非常不容易。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机会学习英文,我从四十几岁开始发誓要走向国际,就开始找家教、并努力自学,我一直坚持读英文原版图书、英文原文期刊,也主译了很多英文专著,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熟练掌握了英文,克服了语言障碍。
另外,我们的很多媒介和国外用的都是不一样的,除了邮件联系之外,其他的一些媒介,我们用起来还有些阻碍和不习惯。
在专业方面,我努力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我反而觉得我们的专业上的差距并没有很大,主要的还是国际学会对你的认同。
A:以刚刚走向国际舞台的话题为例,我一直对我学生说,走向国际的艰难是非常多的,除了语言障碍,还有国际对我国的认知。范院士(当时我们都叫他范教授)在2008年的时候,希望做亚太的主席,他邀请我们去国际上讲课,我就一直坚持下来,在各种国际会上讲课。
其他国家的医生,很多都是从很年轻时就开始在国际会议上露面,但是我是一直到了做教授才露面,而且一露面就是invited speaker,也曾受到质疑。随后几年里,我讲课的很多内容让他们觉得很震撼,才慢慢得到认可。
所以我也对我学生说,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坚持3年,可能别人看不见;坚持5年,别人就会觉得你小有成绩;那么你坚持十年,再坚持二十年,你会发现前面的人越来越少,而后边的人越来越多。那你要能坚持三十年如一日的不懈的努力呢?
很少有人能坚持30年或者坚持40年,我坚持了38年,基本上都是学生一样的作息,每天回家写东西、看东西。我不能说我前面没有人,前面还有很多伟大的人,但是后边的人是非常的多了。我学生就开了一句玩笑,说因为到40年很多人都不在了,我说那得是80年。
A:过奖了,你提到的伟大建树,我觉得还算不上。我一直都在坚持着和国际学术进行交流,我认为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专业,进行国际交流、获得国际认可,都是非常重要的。眼整形领域也是同样的。
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些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发展。每次开国际会的时候,我都是要选择两到三天,从早晨坐到晚上,不管能听进去多少,我都要听,因为总是会有一些新的东西。
A:目前为止,我觉得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了很多学生,当学生给我过60岁生日的时候,大家欢聚一堂,唱的一首歌我就觉得非常感动。还有就是我站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亚太眼整形主席,在中国主办国际会,然后站在国际舞台上的时候,我说“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当时我是非常自豪和感动的。我自己真的是从追随到引领、再到让我们这个领域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啊。
A:其实很多时候面试时间很短,我觉得一见倾心的很少。开始的时候,我是看谈吐、面相,看他的成长经历,看他曾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做出什么样成果。然后是英文水平,因为我觉得英文水平是几乎决定这个学生将来的走向的,如果英文不好的话,他连文献都看不懂,何谈做课题写论文。
谈到最注重的能力和素质,最关键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知道,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习惯,学习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每天都要学习,永远在学习。你选择了做医生,你就是要永远学习。我会和我学生说,你要想好了,你是要选择做医生吗?你要选择做医生,你就要学习一生,如果说你坚持不了终生学习,那你就现在放弃还来得及。
所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他们离开我之后,也一样是优秀的。
A:我之前关注比较多的是临床和科研。之后,我会更多做一些培训,我不可能把技术带到坟墓里,我会把积累了30多年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下去。现在我已经开始做很多的培训,包括科研、临床、技术等。我希望在中国的眼整形界,做一些规范、做一些提升,尽自己所能,把下一代后起之秀带起来。
李冬梅教授的医学生涯是一部跨越40年的传奇。她不仅是中国医科大学的骄傲,也是中国眼整形界的宝贵财富。期待李教授继续为中国眼整形界培养更多人才,带来更多、更大的贡献。
校友简介:
李冬梅教授(1982级68期),198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中国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眼科分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整形科创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爱尔眼科医院北京特区副总院长。曾担任亚太眼整形学会 (APSOPRS) 主席,亚太眼科学会女医师分会常务理事(WO),世界眼整形美容学会(WSOPRAS)常务理事,国际甲状腺相关眼病学会常务理事(TED),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学会眼科专委会常委,北京眼科学会副会长,《中华眼科杂志》、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APJO)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