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网络图片)
张仪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纵横家。他以智慧和口才著称,善于运用外交手段和谋略,为秦国在此起彼伏的纷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6年,缅甸华裔张姓来内黄寻根问祖,自述其家谱中记述:“先祖春秋纵横家张仪,生于内黄县南清河……”难道张仪是内黄人?
内黄县成立于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当时,张仪已经去世百余载,他当然不知道“内黄”。那么,张仪是哪里人呢?网络上说他是山西省万荣县人,理由是那里有个张仪村。但是,濮阳市华龙区也有七个张仪村,据说就是张仪故里。
清河,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一条普通河流,也是一条重要的历史河流,最早可以上朔至上古五帝时期。相传,张姓始祖挥公世居清河,因发明了可以用于战争的弓箭,被颛顼帝赐姓“张”。故,后世把挥公后裔张姓称为“清河系”。张仪就是张氏清河系中的代表人物。
清河,又是汉代内黄县的标配。《汉书·地理志·内黄县》“清河水出南”。显而易见,清河发源于汉代的内黄县南部。濮阳县城东部第一个乡镇叫“清河头”,相传这里就是清河的源头,也是和史书记载相吻合的一个重要地方。清河发源于这里,流向了何处?张仪村就是下一个坐标点。
张仪村位于濮阳、清丰、内黄三县交界附近,在清河头西北约30里,历史上三县都曾经管辖过该地。这也是缅甸张姓族谱记载其先祖张仪“生于内黄县南清河”的出处。换个说法,清河头——张仪村一线在汉代属于内黄县。
濮阳老城(《开州志》)
说到这里,许多人会发出疑问:“老张,按照你的说法,那汉代的濮阳县城在哪里呢?”
现在豫北的濮阳、内黄、滑县、浚县、淇县、汤阴等县,一个比一个历史厚重,动不动就和三皇五帝或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相关联,让人叹为观止。但是,这些古县也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其治所位置都发生过变化。有的移动幅度较小,如浚县。浚县历史上称黎、黎阳、黎州、浚州等,其治所一般都在大伾山附近移动。有的移动幅度就比较大,其中要数濮阳最突出。
公元前629年,卫成公把都城由楚丘迁帝丘,并逐渐改名濮阳,濮阳之名始行于世。帝丘是上古时期颛顼帝的都城。今内黄县南有颛顼帝陵(建国前属滑县),帝陵东南五里的大城村即颛顼帝都“帝丘”,也就是濮阳的源头。秦始皇二年(前242年),迁卫君角于野王,改卫都濮阳为东郡及濮阳县;到了东汉后期,曹操当东郡太守时,东郡已经迁到东武阳了,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乐县东部或山东省莘县中北部。至于说濮阳县是否随东郡一起搬迁,史书没有记载,也不便揣测妄议。
吕布曾经大战濮阳,还差一点活捉曹操。
汉代的濮阳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御史大夫、淮阳太守汲黯。汲黯墓在颛顼帝陵正南30里的滑县留固镇尖庄村,似乎也可以说明汉代的濮阳县位置偏西。
《皇览》:“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这说明颛顼冢在汉代属于濮阳管辖。
《太平寰宇记·濮阳县》:“旧三乡,今五乡。”“旧三乡”,即秦汉时期的濮阳只有三个乡,面积很小。汉代的内黄县有十八个乡,顿丘县甚至高达三十个乡。秦汉郡县制,最小的县不能少于三个乡。濮阳县恰在这个下限。这可能和濮阳、东郡同城有关,当时的濮阳县,其实就是东郡的郊区。
《晋书·地理志》:“濮阳国,故属东郡,晋初分东郡置。统县四,户二万一千。”“濮阳,古昆吾国。师延为纣作靡靡之乐,即而投此水。”
到了晋代,濮阳分为濮阳国和濮阳县两个部分。据专家考证,晋代的濮阳国就是后来的濮阳郡、濮州,即现在的濮阳市范县濮城镇(或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晋代的濮阳县具体位置不祥,但师延墓在滑县万古镇梁村北,却是不争的事实,可以佐证当时的濮阳县仍然在内黄县的大城村附近。
颛顼帝喾陵
也就是从汉末晋初开始,濮阳就像一位游走在梅花桩上的武林高手,在今范县濮城镇、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内黄县梁庄镇大城村、濮阳老城、濮阳县子岸镇故县村(或许还有另外一个未知地点)间来回摆动。在南北朝时期,甚至出现了两个濮阳县,一个属于濮阳郡,一个属于东郡,叫西濮阳县。
《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东郡:东燕,白马,酸枣,长垣,西濮阳。”“濮阳郡(后来称濮州,治今范县濮城、山东鄄城):濮阳,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北)。”
《元和郡县志·濮阳县》:“ 上,东至州八十里,本汉旧县也,古昆吾国,即帝丘,颛顼之墟也。昆吾即夏诸侯,为五伯之首。左传曰‘狄灭卫,迁于帝丘,卫侯自楚丘徙。濮阳县,秦置,东郡理此,汉仍为东郡及濮阳县也。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濮州。”由此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的濮阳县仍然在大城附近,“东至(濮)州八十里”,里数基本符合。
作者在黄河山东省鄄城县旧城段留影
今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范县濮城镇曾经叫“濮州”,还是晋濮阳国,北魏的濮阳郡,同时期那里也成立过濮阳县。所以,当时大城这个地方也叫“西濮阳县”。直到清末,今范县濮城镇还叫“濮州”“濮阳”,现在的濮阳老城叫“开州”。1914年,濮城改称“濮县”,开州变成了濮阳。总之,濮阳至少变更了五个地方,或为郡国,或为县治。不要一提濮阳就习惯性认为是濮阳老城。
今濮阳县城(老城)古为黄河渡口,叫得胜渡。唐末五代时期,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后晋李存勖在得胜渡口筑石为垒,建成军营,也叫得胜塞、得胜寨。因其为南北跨黄河对峙,亦称夹寨。后晋天福四年(939年),诏移濮阳县于得胜之南郭为理所。后周时期,澶州和濮阳县同时移治得胜北城,就是现在的濮阳老城。
不知道为什么,濮阳史界对于曾经域外设治一直讳莫如深,不愿谈及此事,对内黄县的大城村更是耻于提及,也许是认为现在外市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怎么配作汉代的东郡濮阳呢?所以,他们只愿在现在的濮阳境内寻找卫都遗址。当新世纪发现了高城遗址后,有些人真的是欣喜若狂。国务院明明把高城遗址确定为“卫国故城遗址”,一些人硬是将其吹捧成“卫国故都遗址”,高城遗址被宣传成是古帝丘了。这么一来,没有滑县、内黄县什么事儿了,谁叫你们穷呢?谁叫你们的大城遗址一直是地上遗址,并且所剩无几了呢?
濮阳高城遗址
回归主题,再说张仪村。1993年,泰国张姓来濮阳寻亲,其家传族谱中也有“春秋战国秦国张仪公,祖居清河”等记载,足以佐证濮阳的张仪村就是张仪故里。
至于说山西省万荣县的张仪村,许是张仪两度为秦相,数次进兵河东,曾经夺取过魏国的蒲阳,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的永济、万荣地区。因为张仪到过那里,所以当地有个以他名字命名的村庄也合情合理。但是,清河绝对不会流经那里。
作者简介
张国胜,河南省内黄县人,农民,县政协委员。网名老张,笔名肖河、张驰。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内黄县作家协会副主席。2023年度河南省“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