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学校成立最早并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设计、美术与书法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产品设计、美术学五个本科专业。设计学为重点发展的一级学科,艺术设计是“陕西省特色专业”、“陕西省重点扶持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是“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本科生2371人、硕士研究生173人。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专业实验室23个,专业画室35间,专用实践教学场地总面积4866平方米。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需要,推进“新文科”背景下的“民艺奠基、艺科交融、产教结合”教学改革;打造平台、引才聚力,强化科研反哺教学,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匠心精神+艺术素养”,人格健全、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的美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立德树人
(一)民艺奠基,筑牢育人根基
注重学生传统民艺知识与素养的积累和提升,深挖专业课程与民间艺术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强调其与现代设计专业知识的传承与融合,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区域优势,着重突出“民艺文化、传统技艺、现代设计”三位一体的目标。
开设民间美术陈列馆,建立“民艺奠基”课程群,获批立项省级特色线上课《陕西民间美术与文化》1门。开展“民艺工作坊”,拓展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传统技艺的实践体验,吸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8人,省级10人,市级12人,民间艺人10人,组成以汪天稳(皮影)、邰立平(木板年画)为主的40人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参与民间美术教学与训练指导。
举办“复兴之光”课程思政成果展及研讨会,累计遴选优秀作品上百件。依托实践课程平台,以调研、参观、实习等形式,利用寒暑假开展“走向民间”“民间美术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拓宽提升民艺素养的途径。“民艺奠基”教改举措有效提升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效,筑牢了育人育才根基。
(二)艺科交融,优化课程体系
顺应时代、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科交叉的知识诉求,优化课程体系,开展艺术与工程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新文科改革。
建成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IP智造实验室1个、专业机房12个,逐步对现有5个本科专业的15门课程进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AI赋能建设,形成艺科交融课程群。
“艺科交融”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科技素养和现代设计技能,学院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重点课程9门,校级一师一优课71门;公开出版主编教材8部。
“艺科交融”
课程改革
有数10位教师、44人次在校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其中两位老师曾获省级课堂创新大赛二等奖。
/ 教师竞赛 /
获奖
(三)产教结合,促进协同育人
学院与政府、企业、协会紧密联系,搭建产学一体实践平台,建立校企、校政合作基地122个,通过师资共享、课程共建,推动产教结合、协同育人;依托产教结合基地,实施8学分的“专业综合训练设计”环节,做实做透专业采风、实习等实践环节,形成了产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体系。
近三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4项,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799项,其中“互联网+”大赛获省级奖项6项。教师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项,产教结合协同育人取得较好效果。
(四)价值引领,促进学生优势成长
落实学校“价值引领、优势成长”学生发展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发展好自己的优势,以“对口协议”方式形成个人的发展规划,以完善的机制促进学生在四年中的优势成长。目前学生专业意识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氛围浓厚。近三年获评国家奖学金7人。
优势成长
构建“艺术+思政”育人格局,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发展之中,服务社会、扎根基层。近年来,开展的“喜迎二十大和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手绘红色墙画,见证乡村振兴”等主题党团日活动,“井冈情·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艺缕阳光”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80名学生参加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暨残特奥会,以及“艺”心战疫主题抗疫长卷等被全国主流媒体报道二十余次。
(一)注重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聚焦人才培养需要,持续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银龄教师和博士的引进培育力度,解决好教师专业能力、学术水平提升的堵点、难点问题,不断优化教师创新实践环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9人,硕士以上学位96人,占比88%;高级职称占比近40%。拥有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全国艺术教指委专家、中国科协专家库专家、西安市百优青年文艺人才等10人。
近三年,13幅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5幅作品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荣获“中国空间设计大赛”奖项10项,“中国包装设计大赛”奖项14项,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专业机构收藏。
(二)发挥榜样作用,建设“四有”教师队伍
强化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教育,注重榜样引领、深挖优秀事迹,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增强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内生动力。目前全院教师团结奋进,潜心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达100%。严格落实导师制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常态化开展教学观摩、示范课、教学创新大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大练兵”等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实现信息共享,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专业视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名师、卓越教师培养,定期开展暑期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发展。近三年,2位教师荣获校级教学名师,1位教师荣获校级师德标兵,22位教师荣获优秀教师,7位教师荣获最美教师称号。
(三)强化成果转化,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学院坚持以应用性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落实学校一系列教研科研举措,提升教科研水平。曾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56项。近三年,立项纵向课题28项、横向课题124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44篇,授权专利32项。
获批省级、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项,出版面向行业企业实际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材5部。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25项;共有150名学生(本科生87人,研究生63人)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和授权专利。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
学院迎评工作全过程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指导方针,切实推进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制订了《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单位自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院长主抓落实、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分层落实机制。将审核评估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各级指标和审核重点的评建工作,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本科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二)统筹推进,落实审核评估任务
2021年9月,学院落实《西京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2022年3月,学院依据校审核评估启动大会精神,制定《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细则》。2022年8月-2023年11月,持续梳理问题及措施,形成《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问题及整改方案》。
2023年12月-2024年3月,完成个人岗位自评深化工作和《单位自评调研会议自评报告成绩、问题与不足阶段性落实整改情况说明》。
2024年3月15日,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单位自评第二阶段工作进行部署。2024年6月28日,学院召开《“预评估工作总结暨整改工作部署会议精神”设计艺术学院讨论会》。2024年7月,全院完成《西京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预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学习解读,撰写《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预评估整改工作方案》,梳理、修订完成《西京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设计艺术学院自评报告》。
(三)持续改进提升,整改成效明显
2023年11月第一阶段单位自评调研会议召开至今,对近三学年共1200余门课程试卷和近三届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开展联合自查工作;修订400余门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本科教育教学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核查工作,优化设计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线上线下工作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学院自评工作,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成效。
设计艺术学院供稿
编辑丨强轶
责任编辑丨周李丽
审核丨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