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日有消息称,为了实现史上“最低碳”奥运会的目标,巴黎奥运村将不在奥运村提供空调设施。这一做法受到了多国奥组委的质疑,也引发公众对主办方决策的广泛讨论。
空调缺席的低碳奥运?
要知道,本届巴黎奥运会举办时间(7月23日-8月11日)正值巴黎全年最炎热的时期。2019年7月,巴黎一度创下了42.6摄氏度的高温纪录。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4年7月23日在法国巴黎开幕(图源:新浪)
尽管巴黎奥组委宣称将在运动员房间内配备“地热冷却系统”以及风扇,理论上能使得房间降温5℃左右。但这些举措在极端天气情况下的作用就显得杯水车薪。
巴黎奥运会期间运动员房间将不配备空调,仅提供风扇(图源:澎湃新闻)
为了保证运动员的生活及参赛体验,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国代表团已经表示会“自带空调参赛”。澳大利亚奥委会负责人Matt Carroll表示,奥运会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澳大利亚运动员不是去巴黎“野餐”。
碳减排,就要我们牺牲?
巴黎奥运会面临的“减排困境”恰恰反映了环保事业开展的一大“痛点”——
如何在环境与个人体验之间取得平衡。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承认促进碳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如果实现碳减排需要以牺牲个人体验或付出额外成本为代价,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支持环保事业就往往 “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如何在保证个人生活体验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呢?
减排也能更无痛!
事实上,减排并不意味着减体验。通过对日常行为的一些简单改变,我们可以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比如,我们在选择出行方式时,短距离可以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出行,长距离也可以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购置新能源车出行。
新能源汽车具备较强的“绿色”属性(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再比如,我们在购买商品时,按需购买,避免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不仅能省钱,还能减少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即使一不小心做了“剁手党”,闲置物品也能够交给转转处理。每一台闲置手机的再利用,至少可以实现约25公斤的碳减排量。选择上门取件服务,就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同时实现物品回收和钱包回血。
截止2023年底,转转累计实现碳减排411.3万吨(图源:转转)
总之,环保和个人体验并不是对立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节衣缩食、忍饥挨饿。通过选择环保产品和改变生活习惯,我们在保护环境,也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