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有:
(1) 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患糖尿病者;
(2)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
(3) 超重或肥胖,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²(米²)]>24,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4) 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
(5) 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
(6) 年龄40岁以上者。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轻人显著增高;
(7) 吸烟、缺乏运动、饮酒过多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
(1) 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或反复咳嗽、咳痰、尿急、尿痛确认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2) 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3) 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
(4) 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
(5) 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6) 伤口难以愈合;
(7) 排除白内障、近视或远视外出现的视物模糊,无明显原因出现的四肢肢端麻木。
如果诊断为糖尿病,应及时到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果不进行积极降糖治疗,血糖持续升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单纯血糖升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升高后带来的各个器官损伤所致的并发症。糖尿病可以导致急性及慢性的并发症,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可发生;临床上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硬化、下肢血管硬化)、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其他并发症,且随着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血糖控制得越差,发生得越早。
目前糖尿病仍为一种无法根治的终身性疾病,但是它可以通过治疗来控制血糖,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治疗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的原则。
(1) 糖尿病教育方面:让患者全面认识糖尿病;
(2) 饮食控制方面:要改善膳食结构,控制饮食的总热量;
(3) 运动治疗: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天至少要锻炼30分钟;
(4)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双胍类药物、磺脲类的药物、格列奈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对于初发的糖尿病患者,建议优选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达到糖尿病临床治愈的状态。糖尿病的药物很多,种类也很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是不容易的,需要在完善检查后由医生制定符合自己的方案;
(5) 自我监测:包括血糖的监测、体重的监测、血脂、血压,还有血黏稠度的监测,其中血糖的监测最为重要,血糖的监测有助于调整治疗的方法和方案。
有学者把糖尿病的预防归纳为四个一点: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和放松一点。
多懂一点,就是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
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
放松一点,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