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退去,警惕3类疾病“排队上岸”!

文摘   2024-10-22 17:23   河南  


8 月以来,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已全面进入主汛期。俗语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意思指在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很容易出现各类传染病流行。相关研究表明,2000 年以来全球洪涝灾害后有文献报道过的疫情暴发共 19 例,主要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肠道传染病、皮肤病等 3 类常见疾病。其中我国常见的有感染性腹泻、痢疾和疟疾等传染病。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肠道传染病


1

危险因素  


洪涝灾害后,供水系统毁损,导致供水不足且水质较差;同时,食物匮乏且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此外,原有的污水、垃圾、粪便的固有排放方式受到破坏,这极大地增加了环境和水体被污染的风险。而灾后群众往往只能临时居住在政府提供的临时场所中,人口密集,居住地点拥挤,卫生问题凸显。这些环境因素、饮水和食品污染因素是促使肠道传染病产生的危险因素。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

预防措施


(1)饮水安全:选择饮水时,首选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自来水是否可以饮用需要听从当地自来水公司或政府部门的建议,根据建议,如果自来水可以饮用,第一次喝前至少要放水 3 分钟以上再接水煮沸,煮沸 1 分钟才能饮用。如果自来水不可以饮用,可以选择临时水处理设备的出水。


(2)食品安全:与洪水直接接触过的食品和性状、气味发生改变的食品直接丢弃;如果冰箱断电超过 4 小时,里面的食品也建议丢掉。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少吃或不吃凉拌食物,腐败变质、霉变的食物不能吃。餐具要清洁并消毒后再使用,饭前便后要洗手。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环境卫生


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包括清理积水和淤泥,清除粪便、垃圾,及时处理动物尸体,清理后消毒再进行回迁。加强对粪便及垃圾的管理,不随地大小便,不在水源附近建公共卫生间、禽舍;垃圾放在指定地点,不乱扔垃圾。


自然疫源性疾病


1

危险因素 


暴雨和洪水使得鼠类等病原体宿主动物栖息地发生变迁,和人类一样向更高的位置转移,这种情况下,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同时,环境潮湿,卫生条件下降,蚊虫密度大大增加,灾民居住条件又相对简陋,被蚊虫叮咬的机会也会显著提升。


2

预防措施 


(1)防治蚊蝇:穿长袖衣服、将裤腿卷入袜子里防止蚊虫叮咬;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使用蚊香、驱蚊喷雾、苍蝇拍等灭蚊蝇措施。


(2)防鼠灭鼠:避免密切接触老鼠或其他野生动物,防止被咬伤;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灭鼠时,应同时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到鼠虫并灭;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处理动物尸体时,要戴口罩、手套,做好防护。


皮肤病

1

危险因素 


洪涝灾害后水体污染,长时间浸泡易导致浸渍性皮炎;夏季温度高、湿度大,接触污染的水后如不能及时洗澡更换内衣鞋袜,极易导致脚气,会阴、大腿根部湿疹;同时灾后普遍易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原有皮肤病易复发。特别是救灾人员工作强度大,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出现皮肤疾病的概率远高于受灾人员。


2

预防措施 


预防皮肤溃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时用毛巾等擦汗。可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暴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要设法穿长筒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除以上积极预防传染病的各项措施外,如确实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特别是发热、腹泻的患者,要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如自己或家人出现传染病,要遵医嘱,患者及必要情况下的密切接触者需配合传染病隔离,按要求服用药物。


参考文献

[1] WALIKA M, MOITINHO D E ALMEIDA M, CASTRO DELGADO R, et al. Outbreaks following natural disaste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 2023,17:e444.

[2] 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洪涝灾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技术指南[J/OL].https://www.chinacdc.cn/yyrdgz/202408/t20240802_293755.html


来源:科普中国

山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切为了公众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