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小程序收听音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类社交平台的快速发展,在极大丰富人们交流方式的同时,一些以个性化、缩略化、谐音化为特点的网络语言,也在不断涌现。有些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用语。但也有一些低俗媚俗、粗制滥造、恶意曲解的不规范网络语言,正在侵蚀汉字之美,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潜在威胁。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语言的演变》中写道:“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这一观点在网络语言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有些网络新词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卖萌”“点赞”“刷屏”等,被已收进第十二版《新华字典》,“内卷”“躺平”等词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它们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热点和民众情绪,也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然而,网络语言的另一面却不容忽视。一些低俗、暴力、黑话烂梗等不规范用语开始泛滥。这些语言如同网络空间中的“杂草”,不仅破坏了网络生态的纯净性,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他们可能在不自觉中模仿这些低俗用语,甚至将其带入课堂和考试中,严重影响了学习和成长环境。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网络烂梗和低俗黑话正逐渐侵蚀规范用语的阵地。例如,在直播间中,“啵啵间”“多少米”“绝绝子”等替代词汇频繁出现,还有一些字母、拼音缩写以及谐音黑话等,使得交流变得晦涩难懂,如同新时代的“摩斯密码”。而一些滥用汉字、隐蔽性更强的低俗色情黑话暗语,更是网络空间的“毒瘤”,严重违背了公序良俗,污染了社会风气,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同时,这些粗俗的网络语言也是对汉字的糟蹋,更是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侮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早在2016年,《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就提出,要“强化对互联网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2021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再次指出,要“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在中央网信办开展的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提出要重点整治通过故意使用错字、滥用谐音指代词、编造黑话烂梗、恶意曲解文字含义等方式,传播低俗色情、攻击恶搞、煽动对立等违法不良信息问题。
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净化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芜湖市委网信办提醒广大网友,每一位网民都应该自觉抵制不规范网络用语,做到不使用、不传播,发现违规内容积极举报;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强对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辨别和运用能力。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来源 | 喜马拉雅安徽
主办单位 | 芜湖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