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东南,向海而歌”系列诗歌活动之二:福建海洋诗歌交流会

文化   2024-10-03 15:12   福建  
点击上方“福建文艺网”订阅


9月30日晚,福建海洋诗歌交流会在福州举行。来自省内各地三十多位诗人齐集三坊七巷,在福建省文学院交流海洋诗歌创作心得,畅谈福建海洋诗歌发展态势。本次活动为省文学院策划举办的“潮起东南、向海而歌”系列诗歌活动之一,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诗歌朗诵会同期举办。


 

谢宜兴: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相对于内陆诗人,福建诗人对海洋多有近距离的体察和感悟,创作的海洋诗歌相应地也会少一些概念性的想象,多一些真实性的“质感”。随着诗人们海洋意识的增强,福建海洋诗歌未来可期。

 

卢辉:真正的海洋诗不应该只是海洋自然属性的那部分狭义海洋属性表达,若仅仅是这样的海洋诗,充其量只是“以海言志”的海洋诗,只是一种借海生情的泛情表达。在我看来,真正的海洋诗,它是集自然、历史、社会、文化、时代为一体的历史自觉与生命自觉、自然气场与时代气象交汇而成的精神景观,它是“天下一体”“四海一家”的真正写照。这样的海洋诗真正打破内外割离的状况,真正实现海洋诗是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能动整体”,改变了海洋诗只期许彼岸神居、不主张此岸落户的二元论,还海洋诗一个“能动整体”。  

 

少木森:福建海洋诗歌是丰富的创作题材,而不该是某一类诗歌形式或创作路子。每位诗人应依自身风格书写海洋。比如我长处在禅意诗的探索,那就坚持禅意方向,让海洋在诗中展现独特的空灵与深邃,赋予海洋别样的诗意魅力和禅意发现。人人坚持自已,而尽量避开彼此趋同,福建海洋诗未来可期。  

 

伍明春:海洋诗歌写作不仅是当代闽派诗歌的显著特色,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闽派诗歌的新的艺术增长点。

 

林典铇:海洋可以引发关于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各种深刻的哲学思考。诗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海洋进行独特的哲学解读,并将这些思考融入诗歌创作中。 

 

何金兴:上周,我刚参加宁夏的六盘山诗歌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段,历史给固原市遗留下精美的石窟佛像和三千年纵深感的战国秦长城,令人心生羡慕。而作为锚定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新标识,福建海洋诗歌该如何汲取历史的文化营养,更好地呈现历史的纵深感和艺术的生命力,值得诗人们思考探讨的问题。写出历史的纵深感、个体命运的悲欣交集,借鉴好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力,福建海洋诗歌还需一场蝶变。     

 

郑泽鸿:大海的博大、深邃、包容、灵性,大海的冲击力、感召力、生命力,不停地治愈我疲惫的灵魂。我依稀看见,“翻腾的大海在光芒中咆哮向前/盲目地咀嚼着海藻和沮丧的污斑”,它一次次掀起我内心深处的潮汐,成为我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和题材富矿。大海就像我的声带,不停发出孩提时第一次撞见它时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因此,在我最新出版的第二本诗集《当我再次写到大雨滂沱》里的第一辑就是“雨是海的文身”。

 

黄鹤权:福建海洋诗是有质感和坡度的,在场感很强。它以大海为幕,立足于真诚的生活,带入了不同的生命体的视点,展现浓郁地域色彩。诗人们大多钟情于海洋的地理、生态、历史、文化、性格,探索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用精练语言和多变句式,描摹出热气腾腾的世相,这过程轻而易举就产生了剽悍的野性和“抗争性”。这类诗歌正不断拓展蓝色的边界,告诉我:地理学,也是乡愁的发生学。

 

成业:不同艺术门类中的海洋书写,总是可以互相借鉴。许多影像中的大海,明显受诗歌中海洋意象影响。同样,新媒体对海洋形象的表现,也可以反哺我们的海洋诗歌创作。


(来源:福建省文学院)


福建文艺网(ID:fjswlwx)

投稿邮箱

fjwywtg2022@163.com(文艺信息)

福建省文联官方微信——福建文艺网

投稿文章需提供

作者单位或姓名及联系方式,

有照片需提供原图。

未按要求,

则不予采用。

点个“赞”,文艺范;点“在看”,齐分享


福建文艺网
福建文艺门户网站,多彩的“网上文艺之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