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留坝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交通为旅游服务 旅游为公路增彩
文 / 梁晨静
一个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总人口仅有4.2万人的县城,如何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帽子,又在短短几年将旅游综合收入提升到超过33亿元?日前,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部公路局,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及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举办“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路线主题推选暨陕西·留坝秦岭最美廊道宣传活动,记者走进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探寻当地以路为媒、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
近年来,留坝县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精心打造“秦岭最美廊道”——全长171公里的交通旅游环线,并将其作为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项目线路。依托这条对外与干线公路无缝衔接、对内与重点景区紧密联系的廊道,留坝探索“交通先行、促旅发展、融合反哺”的特色发展模式,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实现了将环绕“绿水青山”的公路优势转化为建设“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
拓宽筹资渠道 促路衍经济升温
时下,正值秦岭留坝最美红叶季,沿着高江路蜿蜒前行,在玉皇庙镇两河口村的露天院坝里,游客们围炉而坐,煮着坝坝茶,吃着户外小火锅,满满人气点燃乡村袅袅烟火气。
对于深居内陆的留坝县,只有把“动脉”打通了,才能真正让人流、物流流动起来。“修路本身就是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留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丹深知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修路的资金从何而来?
李丹介绍,留坝通过拓宽筹资渠道,先后争取专项债券超2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06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8亿元,保障旅游环线顺利改造提升,推动环线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培育更多带动乡村发展的增长极。
半旧的水缸、随意摆放的几把椅子,这些原本与咖啡馆不搭边的物件,在留坝旅游环线的秦岭公路市集上却和谐地融为一体,阵阵浓郁的咖啡香,浸润着独特的乡土气。
“我以前在外地做咖啡,后来看到家乡游客越来越多,就决定回家创业。”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留坝人,之前在城市打拼多年。近两年,随着留坝旅游环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而至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他一天销售额最多可达四五千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依托留坝旅游环线,路衍经济持续升温。目前,旅游环线沿途布局了19家精品民宿、7处房车营地、100余家农家乐,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还提升了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体验感。
先后建成170余个特色产业基地
年过六旬、头发花白的留坝县原高江路养护工人黄开成,站在曾经工作过的道班内,反复辨认着眼前一间间配备小花园的民宿,好不容易才找到曾经住过的宿舍。这里曾经是一处闲置的道路养护站,后来在改建过程中充分融入公路文化元素,如今已成为秦岭“网红”民宿。
留坝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队长赵越告诉记者,道班宿采用“政府+扶贫社+运营商”的管理运营模式,政府先期注入村扶贫社启动资金,村扶贫社再将土地房屋折价入股,引进专业民宿企业运营。村扶贫社与企业按合约比例分成,其中村级合作社将每年通过道班宿获得分红收益的20%,直接“反哺”于全村农村公路养护。目前,玉皇庙村扶贫社已实现分红收益近60万元。
同样见证留坝因交通而变的,还有秦岭山珍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曾鑫。当谈及交通对于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他说,越来越多的留坝农特产品正走出大山。
据介绍,留坝以旅游环线为依托,推动“交通+旅游+产业+乡村振兴”全面深度融合发展,先后建成代料食用菌栽培、土鸡、蜜蜂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基地170余个;推进县城快递物流中心建设,完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加快布设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让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搭上销往全国各地的“快车”,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景看、有活干、有钱赚。
下一步,留坝县将结合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试点工作,深度挖掘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与交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交通为旅游服务、旅游为道路增彩,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原文刊登于《中国交通报》)
编辑:刘袁抒
审核:权丽娟
投稿邮箱:sjbdq@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