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不知道不平等的厉害

文化   2025-01-10 20:59   广东  

来源:李子旸,作者:李子旸

《金融化与不平等》这本书很好,好就好在,深入剖析了美国金融化的种种表现和危害,对我们中国很有借鉴意义。按说,这个主题已经足够深刻,但这本书的关注重点另有其他,那就是如书名所示:金融化与不平等。本书关注的重点在于:金融化怎样扩大了不平等。

不平等是个很重要的社会话题——好像在美国尤其重要。美国的很多“政治正确”,背后的终极目标就是反对不平等,比如你不能歧视LGBT等人群,要平等对待他们。

不过,他们翻来覆去地强调“反对不平等”,却并没充分解释这个问题:不平等的危害到底是什么?在他们看来,不平等不好、不对、危害巨大,好像是个不言自明的公理,无需论证。
可这事,好像不是那么不言自明。

我们完全可以问:不平等不是可以激发人们的干劲吗?不是可以刺激人们“比学赶帮超”吗?人人平等的大锅饭,那不是我们多年以来一直批判的计划经济吗?如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都平等,那经济还怎么发展呢?那岂不成了“共同贫穷”么?

因此,我就很关注在一本名为《金融化与不平等》的书中,作者是怎么解释不平等的危害的。可是,看来看去,不得不说,如果说这本书可以代表美国经济学的前沿水平,那么,美国人对不平等的危害的认识,实在很不够。 

作者在书中用了很大篇幅分析金融化是怎么促进不平等的,列了很多数据,比如收入上贫富差距的扩大,但关于不平等的危害,找来找去,好像只有两条。

第一就是贫富差距会导致人们生活境况的不同,富人花天酒地,穷人流浪街头。

不过,作者也认为这并不特别重要,因为事实上,前10%的富人家庭并没有花很多钱在奢侈享受上。所以有了不平等危害的第二条,那就是作者说的:“财富不平等与其说是关于奢侈享受,不如说是攸关人生机会”。

作者认为,富人家庭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培养、教育后代上投入充分资源。“儿童时期家里有钱,对当事人未来医生的财务状况非常有利”。
于是,越是富裕的家庭,他们的后代越有可能继续富裕乃至更加富裕。“不平等因此导致财富不平等一代比一代严重,最终是贫富两极化”。

也就是说,在作者——或者说美国人看来,不平等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固化财富分配格局,穷的越穷,富的越富,贫富两极分化。

这种说法,看上去很深刻很正确,但仔细一想,却好像是在循环论证。不平等的危害是什么?会导致更大的、更固化的不平等。可到底危害是什么?不平等错在哪里,还是没说清啊。如果一个事,没什么危害,难道仅仅因为它更大更多,就变得有危害了?


关于贫富分化、财富不平等的危害,我们中国人其实早有充分认识。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但在“利润至上”“自由市场”的思维框架里,容易成为思维盲区。

本书就是这种思维盲区的一个例子。作者在分析不平等的危害时,只看到了“代际传承”这个问题,但在分析金融化的现象时,其实已经发现了这一点,可惜他没有进一步分析。

在分析金融化的种种表现时,作者提出的其中一项是“政治参与加深”(第97页)。在指出这一点时,作者提供了一个图表:美国不同行业竞选捐款的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金融业的政治捐款额,差不多是医疗行业的两倍,是能源行业的三倍。在政治捐款上,金融业已成为美国最“慷慨”的行业。

政治捐款越多,对政治、政策的影响越大,说话越好使。这才是贫富差距的最大危害:经济优势,一定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转化为政治优势,进而影响(其实就是扭曲)国家治理,让利益集团凌驾于国家整体之上。
国家,因此沦为利益集团巧取豪夺民众的工具。

事情到了这一步,国家的政治必然败坏,民众必将处于被系统性剥削的不利地位。无论是法治,还是法制,都将沦为反人民的帮凶和走狗。
这种情况如果继续恶化,到了很严重的地步,那只有一场彻底的革命——人头滚滚、尸山血海——才能拯救、重建国家。

我国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大规模的商业。那时,就有了富可敌国、经营规模巨大的大商人,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国古人就认识到了商业的这一面——经济优势和政治优势之间的关系。

吕不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财力,投资于政治,大获成功,从一个商人变成了类似“太上皇”的人物。世间再没有什么投资能比投资政治收益更大了。显然,当时投资政治的商人,不会只有吕不韦一个人,类似做法肯定已经成熟完善,成行成市。

因此,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政治经济是不分家的。认为商人只是为了赚钱,商业只有促进流通增加财富的好的一面,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

更重要的是,相比古代作为“国之根本”的农业,商业赚钱的速度要快得多。如果不对商业加以控制,如果放任商人赚大钱,一方面,很多“农人”会不安心耕作,纷纷转行经商;另一方面,赚了大钱的商人,势必插手政治,操控政治,利用国家机器剥夺民众。

农业国家可禁不起这种“折腾”。这就是在动摇国本,后果可不会是市场繁荣、购销两旺,而很可能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这就是中国古代长期“重农抑商”的原因所在。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说,重农抑商是“固本培元”“国祚绵长”的关键原则。忽视了这个原则,就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很多人不理解这其中深厚的历史智慧,而是站在今天“市场经济”的角度上,轻浮地抨击重农抑商,说这是中国人的“保守和愚昧”。
西方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同样的道理。从迦太基,到威尼斯,到大英帝国,西方历史上出现过一系列“商业立国”的政治体。这些政治体的共同特征就是——短命而亡。其中的细节,无法一概而论,但从现在美国社会的现实反推,可以看出其“短命”的基本模式就是:

商业促成贫富分化,富裕的商人阶层掌控政治,利用国家机器剥夺民众。社会因此分裂,丧失凝聚力,最终,在内部外部的冲击之下,分崩离析,短命而亡。

这才是最深刻、最底层的人类社会规律。
而要想充分认识、理解这个规律,没有足够长的文明“试错”史,没有仔细记录的“治理国家错题本”,仅靠个体生命百八十年的经历,很难很难。

美国并不是没有聪明人。美国的聪明人很多,但他们的文明“试错”史毕竟还短,个人主义、自由市场等似是而非的观念,进一步扩大、强化了他们的思维盲区。他们因此很难充分认识到这么底层的社会规律。

他们也知道,不平等、贫富分化是个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但不平等的危害到底是什么,他们的认识还很不足。

— END —

期待与磁场相同的你相聚

『 要么庸俗,要么悦读 』

悦读进化论
世界纷扰,唯有心灵的进化永不止步。聊历史、地缘、文学、时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