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各行各业取得显著成绩。为全面展示成绩背后的奋斗情怀,展望未来发展,迸发蓬勃力量,即日起,“南和发布”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我们这一年》,敬请关注。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织密健康服务网
2024年10月,河郭镇的张书文不幸遭遇脑梗,导致左侧身体偏瘫,需要持续的康复治疗,家附近的河郭镇卫生院设备齐全,而且服务好,成了张书文的第一选择。
“经过一个多月治疗,我母亲左侧身体从毫无知觉,逐渐恢复到可以自理,治疗效果显著,我感觉非常开心。”张书文的女儿方雪丽告诉记者。
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放心的医疗服务,受益最大的是群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南和区医改工作“瞄准”的就是这条路。
祁琪是南和区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师,现在她已经在河郭镇卫生院工作8个多月,在此期间,她同所在团队一起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中医康复专业科室。据她介绍,现在平均每个月能治疗90多人次。平时她还利用空余时间组织科室同事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内容涵盖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等知识,帮助大家共同提升工作技能。
南和区人民医院作为全区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不仅与河郭镇卫生院完成了中医康复专业科室共建项目,还帮助贾宋中心卫生院成功开设口腔科、阎里中心卫生院开设皮肤科门诊,并选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护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常年驻守服务。
一年来,医院完善并调整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11个资源共享和管理中心,免费为各乡镇卫生院提供支持及帮助,降低基层卫生院运行成本。我区还成立区域慢病管理中心,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县-乡-村三级管理体系,目前共管理6种慢病39272人,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
养老托育 共筑幸福晚年与美好童年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了子女们关心关注的大事。
在河郭镇养老院,护理员正为76岁老人王爱的进行日常护理。老人5年前因突发脑出血失去自理能力,长期卧病在床,日常照护成了一家人的难题,长期护理险的政策让王爱的老人一家的生活有了转机。“俺娘住这儿挺好,24小时都有医护人员看护,照顾得挺周到,我们做儿女的也放心。现在申请了长护险,每个月只需要自费1千多块钱,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王爱的女儿梁利英说。
南和区依托长期护理险,根据群众差异化医疗养老护理需求,设定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三类服务模式,建立多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康复理疗、精神慰藉等多元化服务,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呵护老人晚年生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断优化升级养老服务的同时,该区积极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打造以“托育为主体、儿保为依托、医育相结合”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将医疗服务和托育服务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有效供给。
2024年,全区顺利实施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工程,新增普惠托位30个。目前,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数26家,已完成托位建设1760个,实际入托557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04个,有效助力婴幼儿健康成长。
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事业焕发新活力
在三思镇卫生院,前来就诊的患者郭献忠介绍说,他刚到卫生院时病情比较严重,无法自主行动,但经过中医的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现在已经能够独立行走。
近年来,南和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区8个乡镇卫生院实现“国医堂”全覆盖, 16家村卫生室完成“中医阁”建设,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中医诊疗服务。
一年来,南和区用心用情增福祉,全面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2025年,该区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疾病预防能力,扎实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邢台市南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齐春佳 霍木荣 报道)
初审编辑 ▏冀云飞
往期回顾
![]()
您每次点“在看”,都是对小编的最大褒扬 ![]()
点点赞!
![]()
点在看!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