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把年味 “编” 进灯笼里~
时事
2025-01-23 18:30
河北
![]()
![]()
“春节到,灯笼俏。”新年临近,在南和区东三召乡西任城西队村更强灯笼加工厂,正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负责人刘更强和工人们“陷”在一片红色灯海里。据刘更强介绍,年前这段时间,从早上7点开始,工人们就陆续来到工厂,穿骨架、套灯罩、捋金条、晾晒、打包装箱,一直在赶制订单,每天可以制作灯笼1200余个。
今年45岁的刘更强,是远近闻名的灯笼专业户,从小接触灯笼制作,已经有数十年的灯笼制作经验,家族做灯笼的历程也是可以追溯到爷爷与父亲。
2002年,刘更强刚接手灯笼制作,那时还是传统的制作方式,灯笼的骨架为竹坯子,灯座是木头,整个流程完全依靠手工,一年也就生产600多个,因为产量少,收入也十分有限。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外地有个村庄专业生产灯笼,得到启发,想规模化生产灯笼,以此来扩大市场。
竹坯骨架的灯笼不但制作过程复杂,而且不耐用,市场反馈并不好。刘更强通过学习,改用钢丝骨架,不但灯笼强度增加了,可以重复使用,更重要的是钢丝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实现快速生产。二十多年来,刘更强一直在跟着市场需求改进制作工艺,灯座由原来的木头改为塑料,灯布由绸子改为植绒,图案也从最开始单一的“福”字演变成“家和万事兴”“恭贺新春”等图案……不仅样式丰富起来,制作工艺更是方便不少,现在一只灯笼制作下来只要五六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的是工艺,不变的是他对制作灯笼的认真负责,正是保留着这份初心,才让他的产品一直具有竞争力。
刘更强的灯笼口碑好,不愁销路,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谈合作,订单络绎不绝。除本地销售外,还销往山东、山西、邯郸、石家庄等地,每年销售灯笼逾15万个,年产值200余万元。“火红的灯笼不仅装饰了人们的生活,更照亮了我们的致富路。”刘更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积极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原有基础上,生产更多群众喜爱的形式,把灯笼品牌打响叫亮。(邢台市南和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欢 高瑞勇报道)![]()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南和发布” -
权威声音,南和发布关注南和发布,获取南和区最新、最权威的资讯↓↓↓
(欢迎各界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征稿邮箱:nanhefabu@163.com)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