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与复杂共存 顺势而为——从复杂性看社会系统管理

教育   2025-01-31 20:31   黑龙江  

与复杂共存  顺势而为——从复杂性看社会系统管理

一、时代呼吁从复杂性视角进行社会系统管理


社会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社会系统管理与社会系统共生共有,但是从复杂性的角度考虑社会系统管理,是到了近代才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现代社会之前,作为个体的人类活动时空相对窄小,距离稍远一点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稀少而艰难,社会变化的速度与现在比要慢得多,人类对社会系统的认知相对从容,彼时社会管理措施的有效时间相对比较长,加之复杂性科学诞生较晚,无法产生从复杂性的视角进行社会系统管理的意识。

 

最近三、四十年,一方面,复杂性科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些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为人类理解和刻画各类复杂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交通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将整个世界紧密、快速地连接起来,不仅本质性提升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而且社会系统运行的起伏跌宕也更加激烈。

 

进入数字时代以后,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社交网络和自媒体,不仅带来意见的多样化,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对人们持续不断的思想灌输,多数的人变得更加从众,容易出现观点极化和思想茧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的形成。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有了跳跃式的增加,使得传统的社会系统管理方式力有不逮,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从复杂性视角进行社会系统管理就变成时代的迫切需要。另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也为从复杂性视角进行社会系统管理提供了工具。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算力的发展,使得追踪和探测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走向成为可能,对于社会系统的干预,已经能够精确到微观个体的层面。因此,技术的进步为复杂社会系统管理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二、社会系统复杂性的来源


复杂系统是指由于系统内部组元之间存在着非线性作用,使得系统运行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复杂物理系统的复杂性,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系统内部不同组元各自运行的周期有所不同;二是系统内部组元或者组元群之间、以及内部组元与系统外部因素之间存在着时变的关联、反馈等非线性作用关系;三是这些作用关系可能还受到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影响;因而系统运动呈现出涌现甚至混沌特征,造成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复杂生命系统除了具有物理复杂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之外,还有着自身的演化特征。生命生态复杂系统的演化不仅表现为系统状态的跃迁,而且会出现对系统而言相反的效用。


复杂社会系统不仅有复杂物理、生命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而且自身有更强烈的复杂性特征。社会系统的基本组元是人,人是宇宙中迄今为止我们所知最具智能的物种。首先,复杂物理、生命系统中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是一些机械性作用关系;而社会系统中组元的相互作用是博弈关系,这使得社会系统的关联关系极其复杂。其次,人类具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学习创造知识和技术,不断开拓其生存和活动的空间,使得社会系统不断膨胀,且这种膨胀不仅是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不断丰富着新的元素和连接。与之同时,人们还通过学习,随时对事物的运行进行反馈、调整和改造,使得社会系统的演化呈现一种加速度变化的态势。再次,人类有着非凡的、没有物理约束的、漫无边际的想象力。人们对事物的反馈、调整和改造,大量掺杂着他们的想象和信念。最后,人的智力、见识、对事物的判断力、性格品性、鼓动力、被其他人忽悠和欺骗的容易程度等等千差万别,如果说自然进化造就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那么人类大脑进化造就出的思想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相比不遑多让,增大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


与复杂物理、生命系统相比,社会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时时刻刻地大量产生虚假信息。信息论的创立者、数学家香农在其开山之作《通信的数学理论》中对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他的定义是针对物理和生命生态系统,而人类社会中大量的信息是被人有意制造出来制造不确定性以便能够影响他人而获得利益。


系统复杂性取决于组元的自由度,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相比,生命系统的组元比非生命系统的组元有更大的自由。而社会系统的组元——人,是迄今为止宇宙中最具自由的物体。


三、从复杂性视角看社会系统管理


第一,社会系统复杂性的增加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宇宙的演化、地球上生命系统的演化,一直处在复杂性增加的过程。人类社会是整个生命系统中复杂性增加最快,也是最为精彩、最有意义的组成。社会系统复杂性中所蕴含的自由特征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因此,复杂社会系统管理,不是要消除复杂,而是与复杂共存,并且进一步保护和促进社会系统复杂性。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一样,保护和促进社会系统的多样性。


第二,有效的社会系统管理需要建立在对社会系统演化性质的正确认知之上。社会系统管理中很多的问题,是由于僵化的认知造成的。社会系统中人和组织是演化的,不同的条件下人的表现和欲求是不同的,随着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变,一些人的追求可能走向其过往的反面。而对于社会系统演化性质的认知难度,要远远超过对物理、生命生态系统演化性质的认识难度,需要加大对社会系统复杂性研究的投入。


第三,对社会系统管理需要设计“简单”、鲁棒的管理机制。与人们的直觉恰恰相反,不是因为系统复杂增加就对应增加其管理机制的复杂性,而是首先要立足于“简单”。一方面,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无处不在,而且这种复杂是演化的、生长的,任何给定的机制再庞大精巧,也难以应对遍布整个系统、随机产生着且动态演变中的复杂。另一方面,从保护促进社会系统复杂性的角度,也不需要把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都约束起来,造成社会系统失去活力。因此,需要设计“简单”的管理机制,给具体的管理留下空间去应对蔓生的复杂性,从而顺势而为,保障相关的管理机制有比较好的韧性,经受得起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从而使得社会运行有稳定的规则和预期,减少规则频变带来的社会系统内部的茫然无措和投机倾向。


第四,社会成员相互博弈关系决定了社会系统管理需要有博弈思维。需要认识社会系统的管理机制追求的是平衡和制衡,需要保障社会系统所有成员的合法权益。同时,社会系统的管理机制需要是激励相容的,使得这一高度智能的系统走向良性治理的轨道。例如,在一般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博弈论中的TFT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方针。该策略规定首先与对手合作,释放善意,鼓励良善;但是如果对手背叛,则严加惩罚,“草芥待我,仇寇报之”;而一旦对手改正,则继续合作,“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整个策略清晰明确告知博弈双方,严格实行,从而起到激励相容的作用。而反向TFT策略,则是假设被管理对象都是坏人,制定苛刻的规定约束被管理者,造成大面积的违反规定,当需要惩治时进行选择性执法,无视被管理对象的改正行为。这样做虽然对管理者短期有利,但“苛政猛于虎”,会导致被管理者的“躺平”,不利于系统长期的发展。


第五,虚假信息是社会系统复杂性负面效应的驱动力之一,虚假信息管理是社会系统管理的重要抓手。对社会系统整体而言,虚假信息常常是导致系统运行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系统管理,一方面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提升人们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建立制度限制和打击虚假信息的产生。另一方面,研究开发相应的技术,识别、追踪和溯源虚假信息,使得社会系统的管理建立在尽可能真实的信息基础之上。


以上文章刊发在《管理世界》2022年第10期第1-24页《复杂系统管理是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杨晓光、高自友、盛昭瀚、黄丽华、曾大军、陈晓松、杨克巍、黄伟、丁荣余、郑新华、姚轶崭)。


(来源:《管理世界》)

量化研究方法
以量化之思想认识世界,体会量化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