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欧立德、汪榮祖等16 位中外著名學者共同研討相關理論議題和方法實踐 |《思想與方法:歷史中國的秩序變動與文明交錯》出版

学术   2024-10-11 20:35   广东  

人文学术社

学术传播 × 知识共享


編者: 方維規

出版社:中華书局

出版日期:2024/09/18


本书简介


 中國之為中國,乃是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多重形勢與觀念形塑的後果。今天,在全球格局複雜變動的語境下,深入理解這些形勢與觀念的形構過程,對於重建中國人的精神根基與文化譜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

  本書為第四屆“思想與方法”國際高端對話暨學術論壇論文結集,圍繞“變動的秩序,交錯的文明:歷史中國的內與外”這一主題,葛兆光、歐立德(Mark C. Elliott)、汪榮祖、寶力格、馮錦榮等16位中外知名學者展開熱烈討論,試圖站在全球史的框架,回溯特定的歷史過程,重新定義“甚麼是中國”,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中國歷史與文化。



主编简介



方維規,上海外國語學院77級德語系本科畢業,北京第一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中德聯合培養研究生。1986年至2006年在德國學習和工作,獲哲學博士學位和德國教授學位,先後在特利爾大學、哥廷根大學、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2006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藝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2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入選者。主要從事中西比較詩學、比較文學、概念史、文學社會學、海外漢學研究。出版德文專著五部,中文專著二部,編著二種,譯作四部(中譯德,德譯中),主要有《20世紀德國文學思想論稿》《文學話語與歷史意識》《概念的歷史分量:近代中國思想的概念史研究》《什麼是概念史》《歷史的概念向量》 ;另發表論文百餘篇。

目录

敘言:“中國”意識的歷史構成
方維規


歷史中國之“內”與“外”
——有關“中國”/“周邊”概念的再澄清
葛兆光


當我們談“帝國”時,我們談些甚麼?
——話語、方法與概念考古
[美]歐立德(Mark C. Elliott)  黃雨倫譯


“賤內”的本位思考
——簡評葛兆光教授的演講
[英]寶力格(Uradyn E. Bulag)


“中國”何以成爲問題?
——就“新清史”及相關問題與歐立德教授商榷
汪榮祖


附錄一:叩歷史而求“中國”
——對話與評論紀錄

郭文瑞  柏奕旻


化之內外與古代中國之內外
甘懷真


中華文明的價值特質
——兼論“中國”的“內”與“外”
馬戎


天下、中國、內外、華夷
——東亞歷史文獻所提供的一些思考
[新加坡]李焯然


朝鮮後期的中華意識與華西學派的《華東綱目》刊行意義
[韓]崔溶澈


中華帝國對西域邊疆地區的管理
[俄]波波娃(Ирина Ф. Попова)  柳若梅譯


在清史中尋找內亞的連續性
羅新


測繪東亞:以《東西洋航海圖》、《坤輿萬國全圖》及《皇輿全覽圖》爲中心
馮錦榮


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盛清多民族帝國的大一統話語重構
——以《皇朝文獻通考·輿地考、四裔考、象緯考》的幾個問題爲中心
[美]趙剛


我看“新清史”的熱鬧和門道
——略議“新清史”語境中的中國、內亞、菩薩皇和滿文文獻
沈衛榮


中國是怎樣成爲現代國家的?
——國家轉型的宏觀歷史解讀
[美]李懷印


“主權”的形成:20世紀初期之中國與西藏、蒙古
[日]岡本隆司


自我超越,大國擔當:論蒙古在中國人自我意識發展中的新位置
[英]寶力格(Uradyn E. Bulag)


論“民族”“Nation”與“中國”:Nation是意識構造
方維規


附錄二:沿內外以尋文明
——學術論壇實錄
郭文瑞  柏奕旻


附錄三:中國傳統史學的挑戰與反應
汪榮祖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近现代史研究资讯,版权属于原作者(机构),仅用于学术分享



人文学术社
(ID:Aca-history)


9万+文史学人都在关注

新书推荐×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管理员

微信号:xueshujun2020

(请备注来意)

往期精选

[1]人文社科本硕博可投期刊(含C刊)简介及发文特点

[2]人文社科可用数据库简介及使用指南(含数字人文)

[3]王笛 桑兵 葛剑雄 罗志田 仲伟民 仇鹿鸣 等谈论文写作

[4]历史学各领域推荐阅读书目及北大史学名师教学大纲

人文学术社
史学领域热门公号。推书或者作者想出书,可关注公号后私信洽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