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接着,小丽又收到一条好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广东分局民警”。对方提供了伪造的“警官证”,又发送了办公地点的视频,称“小丽涉嫌违法犯罪,如不配合,将会抓去坐牢”。
此时的小丽已被吓得惊慌失措,按照对方的指示,拿来了爸爸和外婆的手机,并来到一个独立的房间开启视频通话。在对方的“指导”下,她一步步开通了外婆手机的云闪付功能,并绑定了快捷支付。随后,她将外婆手机收到的多个验证码告知了对方。
然而,就在她告知验证码的同时,外婆手机上突然收到了扣款短信,小丽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手段分析:
诈骗分子在各类游戏平台瞄准未成年人,通过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以“免费领取皮肤、道具”等名义,诱导其进入圈套。
诈骗分子会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胆小的心理,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用“拘留”“坐牢”“涉嫌违法犯罪”“抓走其父母”等用词进行恐吓、威胁,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
诈骗分子让受害人偷拿家长手机,诱导其到独立的封闭空间,阻断与外界联系,并要求受害人开启视频通话,全程“指导”受害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操作,骗取家长银行卡里的钱财。
1.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警觉性,增强孩子的防骗意识,明确告诉孩子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绝不会通过线上聊天工具办案,更不会以办案的名义要求转账汇款。
2.生活中要多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更不要随意添加好友,不与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不随意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3.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并及时拨打110。
大家还在看
大家还在看
胡永光书记发出动员令:
来源 奉化公安
别忘记点一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