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东南大学科研团队成员演示“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功能。
近日,在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上肢义肢”组比赛中,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宋爱国教授团队研发的“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一次性完成假肢提重物、双臂协作、精细物体抓取、盲盒取物、持锤敲钉等10个假肢操作任务获得冠军,问鼎全球人机共融技术之巅。
全球赛事,东大团队夺得冠军!
瑞士时间10月26日下午15时11分
在瑞士苏黎士
出征“CYBATHLON2024”
即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的
(又称“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
中国科研团队和参赛选手徐敏
经过两天三轮紧张激烈的比赛
最终以90分的成绩
荣获本届大赛“上肢义肢”组冠军
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
CYBATHLON
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是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创立,主要针对残障人士与先进科技辅助设备结合的一项国际性赛事。参赛者使用辅助性的机械动力装置来完成比赛,以此推动助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加速产业化,让更多残障人士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2016年10月8日在瑞士举办第一届 CYBATHLON,之后每4年举办一届, 届中举办年度挑战赛。
本次代表中国出征的上肢假肢手团队HANDSON依托于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宋爱国教授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团队的三名研究生,并由宋爱国教授的毕业博士、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青年博后胡旭晖带队,创造了中国科研团队在全球顶级科技助残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展现了人机共融“中国智造”的东大风采,也展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全球助残辅助技术领域具备问鼎一流的强大研发力和创造力。
此前,中国科研团队在上肢假肢组创造的最好成绩是2023年度挑战赛冠军和2024年度挑战赛季军。相比年度挑战赛而言,总决赛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多、项目组别更细、技术挑战难度更大。本届总决赛共有26个国家、76支队伍参加八个大项的角逐。
17年专注研究,掌握核心技术
东南大学宋爱国教授团队自2007年开始与丹阳假肢厂公司合作开展智能肌电假肢技术的研究,2009年与丹阳假肢厂有限公司推出第一代比例力反馈肌电控制假肢,2011年,宋老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具有力触觉的新型人机交感智能肌电假手》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2012年推出第二代具有力触觉感知功能的肌电控制假肢,随后10年又先后研发了多款具有力触觉感知的灵巧型智能肌电假肢。
残疾人与义肢是怎样实现“人机一体”完成各种动作的呢?义肢“智能手”研发团队负责人、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解释,人在做出某个动作前,先由大脑感知周围环境,随后产生脑电波。脑电波沿着脊髓神经传输出去,当传递到前臂时,肌电信号就会控制肌肉收缩,继而驱动动作产生。
17年来,宋爱国教授团队在人机共融型假肢的力触觉感知、力触觉反馈、自适应力控制、肌电信号识别等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核心技术在丹阳假肢厂公司实现了产品化。2020年又开展了面向残障军人的智能肌电假肢技术的研发,为全军“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等研制新型的力触觉感知智能肌电假肢。
首次夺冠!东大团队未来可期
“上肢假肢”组一直是CYBATHLON大赛中竞争最为激烈的组别之一,10月25日,中国队以两轮90分成绩暂列第一。第二个比赛日,中国队、法国队、与另外两支意大利赛队共同角逐决赛圈。面对欧洲强大对手,年轻的中国女“钢铁侠”徐敏不畏对手、不惧挑战,以人机一体、精准快速的优异表现赢得最终胜利。在最后一轮决赛中,中国队选手徐敏凭借沉着冷静的稳定发挥,顶住压力拿到90高分,摘得冠军。
在面对比赛道具设置变化、规则细节调整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比赛选手和背后研发团队沉着冷静面对,连夜调试改进假肢设备、调整比赛策略,最终克服了诸多困难,以稳定的比赛发挥战胜了诸多强队,站上冠军领奖台。
这既是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在大赛中获得冠军,也打破了往届假肢组均为纯机械式假肢摘得冠军的记录。中国赛队研发的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成为本届大赛中唯一能够完成所有比赛任务并最终摘得冠军的团队。
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不仅为“中国智造”增光添彩,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进步。“要以满足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科研。”宋爱国说,未来研发团队还将持续研制人机共融感更强、操作功能更实用、日常使用更轻便的义肢手,用科技为残障群体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以科学名世 以人才报国
勇攀科技新高峰
以“止于至善”的东大精神
不断书写东大人的强国篇章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 | 新华社 中国新闻网 东大新闻网
责编|蒋子羲 李小雨
校对|田琳果
分享、点赞、点亮1000个在看!
“中国智造”,东大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