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到 民族服饰订单如潮来

百科   2025-01-20 14:20   上海  


“这件红色的太亮眼了,过年就得穿这样喜庆的。”“没错,这衣服的剪裁和花纹都很精致。”“老板,我们这衣服可要抓紧做啊,大伙都盼着过年穿新衣服呢!”近日,在锦屏县棉园绣坊内,只见店内热闹非凡,前来选购饰品和试穿新衣的顾客络绎不绝。


新年将至,来自河口乡中仰村的潘成香带着孙女与姐妹们一同走进绣坊,目光迅速被精心制作的侗族新衣吸引,她脚步急切又带着几分小心翼翼,轻轻拿起新衣,用手指轻轻摩挲着衣料,感受着布料的柔软质感。


一旁的孙女也按捺不住兴奋,不停地拉着潘成香的衣角小声道:“奶奶,我也想试试。” 潘成香笑着点头,并温柔地帮孙女解开外套,将新衣轻轻地穿在孙女身上。



“我们村的姑妈们准备农历正月初二一起回娘家,统一订了衣服,有300多件。这里的衣服很有我们侗族服饰的特色,今天试穿了一下我很满意。”潘成香掩饰不住满脸的笑意。


棉园绣坊生产的服饰之所以备受青睐,得益于其精细的做工、优质的布料以及精美绝伦的刺绣图案,将传统韵味与民族风情进行了完美融合。据锦屏县棉园绣坊理事长杨代梅介绍,侗族服饰所用布料均是绣娘们自种自收、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颜色和款式则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外出学习以及改进创新,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其中,使其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我们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在色彩、材质、款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包包、衣服、绣花鞋等,我们都会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盘轴滚边绣点缀上去。在色彩方面,调配出了更多鲜艳的颜色,这样也让更多的消费者喜欢我们的产品。”锦屏县棉园绣坊绣娘吴妹香一边忙着清理登记刚做好的衣服一边说。



锦屏县境内有侗、苗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9.7%。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民族服饰。目前,锦屏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项目1项、省级名录项目16项、州级名录项目23项、县级名录79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13名、州级23名、县级107名。近年来,锦屏县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生产企业等把传承弘扬手工技艺与文旅融合为一体,积极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让“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


在另外一家民族服饰店侗韵传奇非遗传承基地,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绣娘们也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包边、缝纫、钉扣,每一道工序都做得认真细致。自基地成立以来,凭借着她们对每一道制作工序精益求精,订单源源不断。



“订单从一个月前就已经排队到年后了,现在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侗韵传奇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刘海燕说,生产的侗族服饰除了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外,一些省外的顾客也很喜欢,有的订单发货到广东、重庆等地。


如今,锦屏县围绕自身的民族文化瑰宝不断进行内涵挖掘,许多民族手工艺品重焕生机,从传统变为时尚,从大山里走到大山外,不仅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更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龙柳仙 陆琇 王宏模


声明:尊重原创,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13311666428 / 18938965312

服装工业网
中国服装工业网官方微信。关注服装行业新动态,新技术,新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