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广大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后,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默默奉献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书写了无愧于时代和军旅的人生华章。《中国退役军人》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强国复兴,奋斗有我》,报道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立足本职,拼搏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进事迹。今天播出《从12只染缸起家创业,这位退役军人投资30亿元打造绍兴版“硅谷”》。采制:总台军事记者杨鸿、高秋菊,特约记者吴诗佳、朱晓峰、金晶;播音:铖铖、宋波。徐卫东,浙江绍兴人,1970年出生,1987年入伍,在武警上海总队服役三年,因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退役返乡后,徐卫东凭借军人的坚韧意志和开拓精神,把一家只有12只染缸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18家全资及控股企业的创新型企业集团。从2018年起,徐卫东投资30亿建设东盛慧谷产业园,联手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人才打造绍兴版“硅谷”,如今已集聚60多家高新企业入驻。在创业奋斗的过程中,徐卫东始终没有忘记帮助退役军人和军人家属,不仅为他们优先提供就业岗位,还提供创新创业基地和研发经费、技术支持等多项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徐卫东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浙江省“最美拥军人物”。
地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安昌古镇是有名的水乡小镇,这里小桥流水,乌篷摇曳,徐卫东从小就生长在这里。从当初只有12只染缸的小厂开始打拼,到如今投资30亿元建设东盛慧谷产业园,徐卫东说,是部队培养的眼界胆识和坚韧意志,给了他在创业路上攻坚克难、一路向前的勇气。徐卫东:当兵真的是培养一种韧性,你会受得起很多的挫折。摔倒了再爬起来,这种韧性是留在你骨子里的。1987年冬天,17岁的徐卫东参军来到上海,成为一名武警战士。三年的部队生活虽然很苦很累,却让他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1990年12月,徐卫东退役后回到家乡安昌镇,在村办的印染厂先后担任保卫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97年,厂里的一个车间因经营不善,亏损500多万。当时,谁也不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徐卫东凭着军人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勇气,自告奋勇接下这个车间。徐卫东:第一,本身我从事过这个行业,对里面的工艺都比较熟悉。第二,就是当兵的一种冲劲,不服输的劲出来了,自告奋勇要尝试,厂长也同意让我试试。担任车间主任后,徐卫东认真整改管理松散和技术把关不严等问题。他和员工逐个谈心交流,分享他对车间未来的规划,研究制定共同奋斗的目标,从而增强员工的信心和凝聚力。同时,他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使车间的生产和管理秩序日趋规范。在抓好管理的基础上,徐卫东还严格把控每一匹布的每一道染色工序,并通过技术革新,使车间的效益不断好转,半年后就实现扭亏为盈。徐卫东:白胚布染上颜色,能够做衣服,它有十多道工艺,其中一道工艺出现问题就变成次品了。所以,我们要很精准地一步一步走,把好它的质量、技术关。半年时间,我把500万亏损垫平了。两年后,为适应改革形势,当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乡镇企业转制,个人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成为企业法人。徐卫东打算抓住这个机遇,买下印染厂。然而,当时有些投资者接手某企业后,因经营不善而失败破产,血本无归。而徐卫东若接手这家印染厂需要向银行贷款一千多万,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决定,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抉择。1999年,徐卫东背着一千多万的债务,在这个只有12个染缸、一台定型机的小厂子里,带着一百多名员工正式开启了创业之路。那段日子,徐卫东早出晚归,早上最早进厂,晚上最晚下班,每天都盯在生产一线。徐卫东:我们是“三班倒”,那个时候我是早上七点半交班的时候已经在工厂了,晚上十一点半交班的时候我还在工厂。经过三年的辛苦打拼,印染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2年,徐卫东在柯桥区柯北工业园区又投资新建了东盛印染厂,企业扩展到了拥有100多个染缸,30多台定型机的规模,并摸索出新的印染工艺,推出了素绉缎等新产品,大量的订单纷至沓来,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徐卫东不忘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响应政府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的号召。2010年,政府为了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动员印染企业统一迁往滨海工业区。当时,滨海一带还一片荒芜,交通不便、配套不全,许多印染企业在犹豫观望。但徐卫东二话不说,立即响应政府动员,成为首批报名和签约的企业家之一。徐卫东:那个时候我是第一批报名参加的。我认为印染产业集聚滨海,有利于产业升级、增加产业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所以我积极参加。印染厂搬走后,腾空的厂址怎么继续发挥作用?当时,房地产炙手可热,有房地产商找到徐卫东,出价数亿元寻求转让,但都被他拒绝。最终,徐卫东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着眼长远的规划:在印染厂腾退的150亩土地上建设一个产业创新的服务综合体,致力发展生命健康领域的新材料以及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创新医疗服务等新兴产业。如今,在这片旧址上,徐卫东打造的东盛慧谷产业园区正在崛起,目前已经集聚了60多家高新企业,被当地人称为绍兴版的“硅谷”。徐卫东:我这个土地变卖掉能赚七八个亿,他们都说我傻。现在想想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公司有这么多员工,我始终有种社会责任感。这些年,徐卫东在创业拼搏的同时,始终秉持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初心。2004年,他发起成立浙江省绍兴盛兴慈善基金会,并捐款累计4000多万元,资助2200余人。他还积极参与国家东西部扶贫结对、浙江省“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等活动,由公司扶持的浙江省江山市上余镇七一村顺利实施了脱贫项目,个人资助四川省金川县3个乡的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2018年,他还用1600万元的拆迁款在腾退的另一处厂房旧址建起了有94栋排屋的住宅小区,解决了盛陵村无房户、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徐卫东:那个时候我想法也很简单,我想也是回报社会吧。我把老厂房评估了一下,总价值是1600多万,我把它全部捐给村里,给我们村里的无房户、困难户、改善户造了94栋排屋。徐卫东(左)获评浙江省“最美拥军人物”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徐卫东也没有忘记帮助那些退役的战友。在企业招聘时,他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退役军人和军属,并使其优先选岗。到目前为止,他的企业已录用退役军人、军属超过1000人次。一些外来务工的退役军人在他的企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在当地安家落户,过上了小康生活。徐卫东:其中有个安徽淮南的战友,2000年来我公司,一开始是夫妻俩来的,后来把三个小孩都带过来了,孩子们现在都大学毕业了。还有一个是山东的,也是一家人夫妻俩和两个小孩,现在他们的大女儿大学毕业。为了帮助和扶持退役军人创业,徐卫东还在产业园区的服务中心设置了退役军人服务窗口,有创业想法的退役军人都可以来这里咨询求助,寻求支持。园区还划出专门的区域作为退役军人、军属的创新创业基地,退役军人和军属创办的公司入驻后,徐卫东还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人才招聘和协助筹集研发经费等多项服务。在徐卫东的帮助下,目前园区已经有8个项目由退役军人参与投资和经营,其中两个项目已经投入量产。徐卫东(左六)参加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沙龙活动岁月流逝,本色不改。告别军旅这些年,从当初只有12只染缸的小微企业到如今拥有18家全资及控股企业的创新型企业集团,徐卫东始终坚持实业报国的信念,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充分展示了一名退役军人的忠诚本色。徐卫东:作为老百姓,我认为很简单的一句话,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给国家添麻烦。我们当过兵、受过教育,我们的这种责任感要更强一些。(注:文中照片均由黄忠炎提供)
编审:陈欣 杨鸿 赵敏 薛海相 刘德振 王苗
主编:穆亮龙
监制:吕锡成 谭淑惠
声明:尊重原创,注重分享。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电话:13311666428 / 1893896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