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五月的中午,热浪扑面而来,这二百来人的会场,最终以打开空调送凉的方式降温。其实,听到邱俊老师那温柔舒缓的语调,我的心已经逐渐沉静下来,特别是,在她的主持开场白里,称我们为“语文人”,我的心情从期待的雀跃转为安静,像学生那样安静地听讲。
在微课里,我听到了设计“微”,需要“大”智慧。第一堂微课,看着快要溢出大屏幕的紫藤萝花枝,那种饱满的美感如瀑布一样笔直抵达脑海。无疑,老师是名师,带着孩子透过句子里的关键词品悟花的盛与衰,引起学生共情宗璞生命里的悲与喜,最终又指向花与人的救赎,引导学生乐观、积极、昂扬地开花。听着,我就想到了《丁香结》中的“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教到这样的课文,遇到这样的句子,我和学生也找到了应对烦恼的答案。语文就这样,抚平了内心,课程育人的功能润物无声。微课《静女》也是,老师梳理教学环节为品静女、辨国风、明是非三大模块,又补充了《早开花的苹果树》,充分发挥了“诗教化”的作用。微课《卖油翁》不仅教了与会老师一种教授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其授课者传递出文章的思维启迪作用就更重大了,正如老师以一篇文言文为起点,倡导学生树立“读文章,做学问,贵疑贵思;学语文,用语文,且疑且思”的理念。
我不太确定《短歌行》在高中的教学设计里占多少课时,如果按照初中对一般古诗的教学设计,大概是半节课,那也就是说这堂微课应该是最完整的新授。那这堂课最大的亮点会是什么呢?聪慧的老师给人带来惊喜。这堂微课真——新。当老师说出曹操也写了一则“招贤令”,课堂上的学生的心和我一样吧,始终被老师抓住了。那么这样年轻、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老师在课堂上,无论是对文体的介绍还是对文本的品读,设计出一系列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中思,课堂上的成长显而易见。
《灯笼》的执教者,我很熟悉,每每听她的课,同她说话,我都能感受到一个谦逊的语文老师对文学的执着。这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我又一次被感染。她启发我在备课时必须备充分。备教材,深入研读文本,才能像她这样的名师一样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支撑在课堂上对写作背景和作者恰当的简介,用敏锐的写作能力将课文构建成一首诗;备学情,在教学前预设,切合地去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轻松理解教材里的难文。
在阅读和作文教学常规课观摩上,我听到了名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都有着独到的教学方法,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引领示范,与学生互动,充满语文味。作文教学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他们在讲台上把课讲得接近完美,还有的教师对课例认真分析整理成文,这背后所下的功夫不是我们一般新手老师能及的,但如果要成长,深入阅读、深度思考是语文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在点评中,我读懂了口吐锦绣不是对语文人的谬赞。有用诗歌评课,有用排比句评课,出口成章的每个点评都恰如其分,高屋建瓴,对青年教师观课、议课的方法和方向都起到了指引作用。
这次,语文人的引领者邱老师用《当我们融入文字里……》介绍了“融教学”的教研路径,那就是搭好了梯子等着语文人攀爬,她殷切地期待我们如她一样眼里有了语言文字,心里就有了情感哲思,声音里有了生动明媚,思想里有了电光火石。邱老师和她邀请到的高凤香老师,真是风格迥异的两位语文人,但她们对文学的追求、对学子的期望、对同行者的引领,是不谋而合的。高老师特别慷慨,将自己在写作领域的感悟和对学生训练的探索融在《作文的陌生化策略》中对我们倾囊相助。高老师有教师兼作家的双重身份,因此也自然链接了语文和文学。她从自己的散步导入,让我领略到她文字王国里的哀伤与丰盈,再逐步像教她的备战高考的学子一样,教我们通过题材、行文结构、语言表达、修辞、词语、标点方面去提升写作能力的艺术加工方法,并分别以应对中考的记叙类、应对高考的议论类为例,用心良苦地交出她的研究成果,以便于帮助我们激活自己和学生对文学与写作的热爱。听她们的讲座,太震撼了。
初夏的夕阳映红了教学楼上的窗户,提醒我明天又是一个明媚的新起点。“站在前人为我们积累的荣耀上,我们真的很容易就能看到自己不曾到过的风景。”我多幸运,在初入初中语文的大门时,就有他们为我叩响语文教学殿堂的柴扉,等着我在课堂上像他们一样,教学路径井井有条,教学质量落地生花。我在沿途,欣赏美好,引着我的学生成为语文人的受益者。
图文/编辑:蒋飞飞
审核:贺茂娟
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