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12万亿的作用,先要了解,地方债务因何而来。
地方债务,这个名词经常听到,其实,就是各地政府举债借钱。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地方政府怎么会欠了那么多钱?
有几个主要原因。
1、计划经济的稳增长。
很多人不敢说这一点,但这确确实实就是问题所在。
所有人在任期内,为了实现经济的稳增长,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大规模举债。
当自己离任的时候,把巨额的地方债务交给了下一任。
久而久之,地方债务的接力棒慢慢传递,而且越来越重,直到“瞒不住”了,开始反噬,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
2、土地财政的转型期。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地财政的转型。
在房地产高速发展,或者说是城镇化进程高速发展的那几年,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土地财政。
而最近几年,当土地财政不再有效,房价开始动摇的时候,地方财政收入的缺口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地方财政的驱动引擎,不可能长期以房地产为主,这个阵痛期是必然要经历的,只不过这个债务窟窿,需要填上。
3、隐性债务的复杂性。
所谓的隐性债务,指的是非直接举债。
很多地方政府,是通过城投平台和地方国企举债的,约束和管束太少。
这些债务看似并不在财政的债务下,实则却是地方的财政债务。
现如今,城投债务无法兑付,地方企业出现债务危机,都要地方政府出面解决。
4、财权事权的不平衡。
所谓财权事权,指的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不平衡。
财权只管收入,事权只管支出,两者之前并不同步,也并不平衡。
这就好像夫妻两个管钱,一个只管赚,一个只管花,两者存在差额,结果没有进行良性沟通,反而是暂时用借贷的方式过渡。
时间久了,中间的债务缺口越来越大。
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必然会遇到很多反噬。
这就好像,中产的消费力开始下降,是因为收入增长放缓,房贷的压迫感,而房贷的压迫感又导致了房地产开始走下坡路,房地产的下坡路又开始反噬经济实体,而经济的不景气又导致了失业。
环环相扣。
所以,源头的问题一定需要根除了,否则,正循环无法建立。
很多地方的债务问题,地方已经没有能力去解决了。
那么最终只能靠中央的支持去解决问题,恢复地方发展的正循环,这才有了12万亿。
本质的问题,不在于化债,而在于产业升级。
地方的专项资金,带来的产业扶持,可能才是这轮放水的重点。
围绕设备的以旧换新,叠加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才是未来3-5年的重点。
只靠放水去填平债务,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没有产业结构升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如何解决呢?
给大家两个思路,也是真正的关键。
第一,地方融资平台,从举债到资本融资。
城投举债的方式,会慢慢收缩,规模会越来越小。
而资本化融资的方式,可能会壮大,毕竟资本市场的估值效应和融资效应太好了。
问市场要钱,只需要“付出”一些净利润,就能享受几十倍的高溢价。
这就好像,把每年1亿的净利润装进上市公司,至少价值10-20亿的市值。
第二,地方企业发展,由地方政府去牵头。
给政策,给税优,给补贴,给土地,给扶持,给资金。
以创投为核心驱动,培养地方企业,发展地方产业的竞争力。
现在的产业升级,主要集中在轻资产的科技类,而这些产业的初期投入和融资是非常困难的。
专精特新的补贴,加上地方创投的资本注入,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而地方企业最终也将反哺地方财政经济。
当然,从上面公布计划,到最终落地这些措施,是一个迫在眉睫,又必须一步步开始做的事情。
12万亿,光听这个数字,就让人兴奋。
但12万亿,这背后,又是一场腥风血雨,是一次财富的洗牌和再分配。
就好像2008年的四万亿,最终让房地产腾飞。
这一次的12万亿,能否让产业结构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再次腾飞,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12万亿的化债举措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对地方政府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
一方面,需要明确的是,本次增加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表示化债主体仍是地方政府,并非中央政府通过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的形式对地方债务进行“兜底”。这种做法继续贯彻了之前“谁家孩子谁抱”“中央不兜底”的原则,中央只是在政策上“开绿灯”,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即采用“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化债。
另一方面,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后续,财政部门将按程序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地方政府将依法做好债券置换工作。
由此可见,本次限额将按照地区实行配额制,省级政府获得限额规模后,再根据各地市的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分配相应额度。
总的来说,中央对于地方债务化解的思路有很大的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
本次大规模的法定债务置换隐性债务,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利息支出压力。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根据财政部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中央的化债政策“及时雨”已经公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是一个极大利好。通过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用时间换空间,地方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和财力空间来促发展、保民生,并在发展中逐步解决债务问题。
总的来说,12万亿的投资计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刺激方案。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对于经济复苏的决心和勇气。
经济就是国运,用如此大的力度解决经济问题,就是一场国运之战。千呼万唤的超重量级刺激终于来了,中国这艘巨轮将会驶向何方?我们正在见证历史。
语录学习 综合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