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情绪管理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只有做好情绪管理,生活才能不被坏情绪支配,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补上的一课。
今天,为大家分享《人民日报》推荐的情绪管理的9种方式,希望我们的生活,不再为坏情绪买单。
学会情绪管理,生而为人的终身课题
// 有的人很容易激动
如何让一个愤怒的人安静下来?
当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人,先保持冷静,倾听发泄。在情绪高涨的时刻,讲道理往往无济于事,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耐心,避免争辩。倾听能够展现我们的尊重和理解,有助于缓解紧张氛围。
若对方失控是因为自己,那么主动承担责任并真诚道歉是明智之举。道歉并不意味着失去尊严,反而能够展现我们的成熟和诚意,有助于平息对方的怒火。
复述对方的话,确认对方意图,减少误解,避免冲突升级。当对方感到不满,就将问题聚焦在具体事项上,从而找到解决方案。有助于对方的注意力从抽象的指责转移到具体可改进的问题上。
保持客观中立。过度对立或一味附和都可能导致情况恶化。我们应以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既不过度强调个人感受,也不盲目追随对方的意见。
如果情况实在难以应对,适时地给予对方一些独处时间,让他们冷静下来。这样做既能够让我们自己避免过度卷入情绪漩涡,也能为对方提供反思和调整的机会。
// 管理和驾驭情绪
我们需要什么能力?
对于成年人而言,有三个关键能力尤为重要:
理性分析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理性的分析来有效控制和管理情绪的变化。当理性在心理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时,感性就会相对减弱。从旁观者的角度深入分析事情的产生原因和过程,有助于抑制情绪的冲动,因此,培养理性分析能力是提升情绪表达能力的关键。
同理心能力。它使我们能够理解他人情感产生的根源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同理并不等同于共情,尽管有些心理学家可能将其混淆。例如,当朋友遭遇感情挫折时,我们不应过度共情于她的痛苦,而应通过同理心去探究她感受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将情绪具体化分析的能力。很多人常常用泛泛之词来描述自己的情绪,如“难受”或“活得不好”,但这种抽象化的表达并不利于我们有效地管理情绪。我们需要将情绪具体化,明确是愤怒、嫉妒、焦虑还是恐惧,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找到应对方法和策略。
在工作与生活中,“情绪稳定”已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需求。通过培养理性分析能力、同理心以及具体化情绪的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挑战,实现情绪的稳定与平衡。
// 情绪表达有哪些方式?
情绪稳定是最重要的吗?
尽管情绪稳定常被推崇,实际上,情绪的管理方法多种多样。心理学教授David Matsumoto曾提出情绪具有六种由文化塑造的表达规则,而稳定只是其中之一。
在特定情境中,社会有时要求我们缩减情绪的表达,即降低情绪的强度;
而在其他场合,我们则需要放大情绪,如当我们深爱一个人时,将爱放大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其力量。有时,由于社会因素,我们甚至需要放大某些情绪,如对敌人的仇恨,以激发保家卫国的斗志。
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掩饰自己的情绪,例如参加朋友的葬礼时突然收到考上重点大学的喜讯,尽管内心欢喜,但出于场合考虑,我们需抑制这种情绪的表达。当看望住院的朋友时,若我们刚经历爱情的喜悦,也需要适当掩饰。
有时,甚至需要伪装情绪,例如在探望残疾人时,尽管内心可能并无特定情感,但出于尊重和场合需要,我们需表现出关切与同情。
总之,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我们需要灵活应对,适时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面对家人
情绪稳定会成为亲密关系的障碍吗?
经研究发现,情绪过于稳定可能对家庭关系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产生负面影响。我们组建家庭,源于对爱的渴望、对分享的期待、对沟通的依恋,以及对彼此梦想的相互支持与成全。
家庭,正是我们人类爱的归宿。
在这里,过度的情绪稳定可能意味着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如滴水不漏、纹丝不动、毫无感觉,这实则是一个大问题。
心理学家约翰·古特曼与朱莉·古特曼的研究揭示,夫妻间常遇到的问题中,“冷战”尤为突出。冷战,英文称之为stonewalling,就像一堵石墙,毫无反应、无动于衷,情绪深藏不露。这样的状态并不利于爱的表达与传递。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表达爱呢?
1
微笑是最简单却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2
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亲人共度喜怒哀乐
3
由衷祝贺、祝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强化感官体验,如握手、拥抱、抚摸等,都能增进彼此间的亲密感
5
分享、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回忆那些共同度过的温馨时刻,也是一种爱的表达
6
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爱自己的人,珍惜他们的存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