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品三林标布,传非遗薪火

文摘   2025-02-03 18:59   重庆  

明日天气:阴 1~7°C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林刺绣作为上海传统刺绣工艺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为推动三林刺绣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团于2025年1月7日至1月20日赴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老街及周边地区,开展了非遗传承模式的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刺绣传承人和文化机构,实践团深入了解了三林塘标布三林刺绣等传统文化技艺,为该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图1 三林老街入口处风貌

    1月7日,实践团抵达三林老街,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随后,成员们前往三林民俗馆,拜访了三林塘标布的传承人刘佩玉老师。刘老师向成员们展示了标布的制作技艺,并介绍了其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问卷访谈,成员们收集到当地居民和游客对三林塘标布的认知和看法,意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图2 三林民俗馆内部分刺绣作品展示

图3 刘佩玉老师正在进行刺绣工作

1月9日,实践团再次来到三林老街,此次重点参观了照胆台、上林艺术馆及上海工号牌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在访谈中,路人和当地工作人员分享了他们对三林刺绣等传统文化的看法。大家普遍认为,虽然三林刺绣有一定知名度,但认知深度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加强,文创产品开发也有潜力可挖。

图4 三林老街照胆台风貌

图5 实践团成员随机访谈路人

1月12日,实践团继续深入调研三林刺绣。上午,团队成员在前往三林老街的途中,对路人进行了关于三林刺绣认知的问卷访谈。抵达老街后,成员们走进售卖刺绣产品的店铺,仔细观察刺绣作品的样式、色彩与工艺细节。下午,团队前往刺绣体验馆和工坊,亲身体验刺绣技艺。通过亲手实践,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三林刺绣工艺的复杂与精细,更加敬佩那些坚守传统技艺的刺绣艺人。

图6 实践团队员正在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研

图7 刺绣工坊内制作场地一角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实践团对三林塘标布、三林刺绣等传统文化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传统非遗技艺传承的思考。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亲身体验非遗技艺以及问卷访谈等方式,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基于此次调研,团队经深入研讨,初步规划下一步行动路径。一方面,知识武装先行,成员们将系统梳理三林塘标布从起源、发展至鼎盛的历史脉络,深挖其在不同时期承载的民俗、经济、艺术价值,同时剖析其制作工艺细节,形成一套完整且通俗易懂的知识手册,为后续推广筑牢根基

    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平台,计划打造系列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动画还原标布的市井故事,邀请刘佩玉老师现场展示技艺难点,配合直播互动答疑,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拉近非遗与大众距离;还将与本地文创企业联合,开发兼具实用与纪念意义的标布文创,如融入标布纹理的时尚笔记本、手帕等,让古老技艺以潮流之姿回归日常。实践团成员们坚信通过持续努力,定能为三林塘标布乃至更多非遗文化的传承,拓出一条熠熠生辉的发展新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绽放不熄光芒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韩荟、陈沁雯)




队员心得






传承非遗文化 感悟匠心独运



    此次三林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三林塘标布、三林刺绣等传统文化技艺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还亲眼见证了传承人们在技艺上的精湛和创新。上林艺术馆的艺术氛围,熏陶着我的心灵;上海工号牌博物馆则带我回溯了工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文化体验活动更是精彩纷呈,舞龙舞狮的热闹场景,让我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活力与魅力,那激昂的鼓点、灵动的身姿,仿佛将我带入了欢乐的海洋。

    在与路人和工作人员的访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三林文化的多元与深厚,以及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亲身体验刺绣技艺,我更加敬佩那些坚守传统技艺的艺人,也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实践调研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非遗传承的信心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李嘉懿)

当班管家:同尘酱酱

小鸭嘴兽


DHU小管家
如我所思,如你所想。DHU小管家,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团委官方资讯平台。策划人物专访,聚焦校园话题,打造东华学子认同的文化品牌。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