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均gdp从大国第一,世界第5,跌至全球35,原因何在?

文化   2025-01-17 18:51   江西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日本经济曾是二战后最靓的崽。

强劲增长了30年,1995年达到巅峰,总gdp世界第二,人均gdp在大国中排名第一。
但巅峰之后就是下坠,就跌落到第35,短短29年间走出了一条令人唏嘘的下行曲线。
不信?请看冷冰冰的数据说话:
日本曾在1995年达到经济发展的巅峰:总GDP高达5.4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7.46万亿美元)的70%,跻身世界第二;而在人均GDP方面,日本也位居世界第五,达到4.42万美元,仅次于当时的“摩洛哥”、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瑞士,高于当年仅名列第13位的美国(2.87万美元)以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
当时的中国全球147名,人均gdp609美元,仅为日本的1.3%。

时至2024年,日本总GDP预测仅剩4.07万亿美元,占美国的比重降至13.9%,而人均GDP更是下滑至3.28万美元,全球名次滑落至第35。
而中国大陆在这29年年,人均gdp1.3万美元,增长了21倍,成为世界第69名。
29年来,日本经济一路向下,究竟做错了什么?
首先,人口老龄化是日本经济停滞的关键因素。
日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
2021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9.7%,世界第二,一个国家之内老年人占比在20%以上就是超级老龄化社会了。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导致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另一方面使劳动力市场的规模萎缩,经济活力不足。人口结构的老化还意味着消费需求难以持续旺盛,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研发回报也受到抑制。
在出口市场面临韩国和中国强劲竞争的情况下,内需不足极大削弱了经济增长潜力。

其次,产业转型不力,创新动能不足。

日本在半导体、电子、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领域颇具实力,但在数字经济、互联网服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向上布局相对迟缓。
进入21世纪初期,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产业浪潮席卷全球,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经济体通过大力扶持高科技产业,迅速抢占国际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日本在顶尖科学研究上仍具备雄厚基础,但在商业化落地、产业生态培育方面略显保守,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与规模不及其他国家。

第三,长期经济刺激政策的局限性。
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以后,日本政府和央行多次出台量化宽松、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等政策,以求推动通胀回升、刺激消费与投资。然而效果并不如预期,通货紧缩和增长疲软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过度宽松的货币环境还使得公共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即便赤字财政不断加码,也难以带动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所谓的“安倍经济学”试图以“三支箭”——量化宽松、财政刺激与结构性改革——重振经济,但真正落实到结构层面时,往往遇到利益固化与体制承载力不足的挑战。
第四,社会结构与价值观日益固化。

日本社会以稳健、严谨著称,但也常常因社会结构相对稳固而对新事物保持谨慎。相对于一些更加开放、多元的经济体,日本在接纳外来移民、吸纳海外人才方面的步伐依旧较慢。人口老化背景下,如果没有及时补充与培养高素质年轻劳动力,社会活力在长远看来难以为继。同时,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特色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新领域、人力资源多样化的竞争及突破。

结论,虽然日本衰落的非常严重,但日本是在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五,人口两千万以上大国位置世界第一的位置上下滑的,底子相当雄厚。
日本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秀的教育科研水平,以及丰厚的社会资本累积。

一句话,日本是富了以后再老。
只要能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找准定位,扎实推进结构性改革,积极拥抱新兴技术领域,并妥善应对人口挑战,日本完全有机会重新焕发活力。
在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每个国家都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勇于自我革新。对于日本而言,过去29年的起伏固然令人感慨,但何尝不是一次反思与重生的契机?
只有在正确认识问题、深刻理解国际竞争趋势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日本才能再一次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高博新视野
全新视野 另类角度 重新解构 颠覆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