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能做多少事?

文摘   2024-12-17 11:32   甘肃  
“走,找老陈给评评理。”
这是南华镇居民遇到难事和烦心事时
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因为办事公道
在当地谁家遇到大事小情都去找他说道说道
他就是南华镇法律服务所主任陈占祯


32年,能做多少事?陈占祯用一组数据给出答案。以人民调解员身份累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2500多件,防止民转刑案件100多起,代理民事诉讼和法律援助案件800多件,为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3100多万元,他以一颗赤诚丹心架起了保障群众权益的“连心桥”,他不是明星,却是老百姓心中的“名人”。
脱下的是戎装 不变的是信念

今年62岁的陈占祯,曾经是一名军人,从部队退伍后便担任了南岔村文书一职。当时他缺少人民调解工作经验,但他毫不退缩,利用闲暇时间自学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损害赔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法律专业人士请教,不断为自己充电蓄能。从村委会文书做到村党支部书记,再到被聘请为镇调委会专职调解员,陈占祯一步步成了调解纠纷方面的行家里手。“我过去是人民子弟兵,现在是人民调解员。脱下的是戎装,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我要用实际行动做好老百姓的勤务员。”他说。

调解纠纷 实干更要巧干

“调解工作看似一张嘴,其实全靠四颗‘心’。”老陈说道:“就是要真心服务群众,细心做好调解工作,耐心化解矛盾纠纷,恒心解决疑难问题。发生矛盾纠纷后,当事人往往听不进别人讲话,只有亲近他、体贴他、温暖他的心,才能用理、用情、用法说服他。”老陈凭借丰富的基层经验妥善解决了数不清的难缠矛盾纠纷。

2015年12月的一天,胜利村村民王某驾驶电动踏板车在上班途中与一辆重型半挂车追尾相撞,造成王某死亡。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向王某家属先支付了10万元赔偿金,但是,陈占祯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感觉肇事司机可能不会顺利兑现其它赔偿,他建议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问题,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疏导和劝解,最终促使肇事司机再支付28万元赔偿款。同时,经过多次调解,王某所在公司支付王某家属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39万元。“太感谢你了,这件事就像鱼刺卡在喉咙里,经常难受得睡不着觉,现在终于解决了。”王某家属热泪盈眶地说。
“聊”透情理法 解纷有高招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多年来,陈占祯热心接待每一位当事人,认真处理好每一起纠纷,在吃透每一起矛盾原委的基础上,坚持勤动脑、勤跑腿、勤沟通,用自己的真心,赢得了当事人的认可。“调解的调字,左边是‘言’右边是‘周’,就是说话要周全,说话周全是我们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会按不同的纠纷类型来说好一些话,让当事人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去,被调解人的心自然就敞亮了。”这是老陈常说的一段话。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南华镇67%的土地已流转,土地租赁企业和承包大户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土地租赁纠纷也屡屡发生。2023年3月,礼号村二社64户农户在明知没有与夏某某解除土地租赁合同的情况下,又与曹某某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此时正值春耕备耕时期,老陈知道此事后第一时间找农户了解情况。农户认为夏某某不但租金低而且对土地不爱惜,坚决拒绝再将土地租给夏某某耕种,而夏某某表示虽然合同未到期,但会将租金提高,并且保证会爱惜土地。老陈和镇村调解员反复给双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经过多次调解,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有效化解了群体性事件,防止了事态扩大。

凭着一颗真心、一份真诚、一份担当,老陈探索到法理与人情之间的微妙平衡,他贴心的法律服务和良好的执业操守不但得到当事人的充分信赖,还让辖区外的群众也纷纷慕名而来。2019年,县司法局为其成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他先后被省司法厅授予“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被评为县“道德模范”“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该做的贡献也做了,这么多荣誉也得了,你还这么辛苦干啥?”有时候耳边能听到这样的话。“咱是个党员,只要党和群众还需要咱干,咱就得把这份事干好!只有老百姓认可了,才是我最大的收获。”陈占祯总是这样回答。
(记者:吕星星 张亚美)
编辑:王娟梅
责编:杨菊萍
终审:赵   海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gtxwwxb@163.com  

举报电话:0936—6621910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高台荟报
公益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