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访浦北县五峰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旅行   2024-11-02 21:08   广西  

◀村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均 周顺彬 摄
▲杨晓红(中)在茶园中向务工群众讲解采茶标准。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首名为《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歌,是已退休的杨晓红经常哼唱的曲子。

杨晓红是五峰山生态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她说,就凭一片片绿色的茶叶,走上致富道路,圆了自己与丈夫常相依的梦,也回报对平睦这方土地的馈赠。

近日,笔者在浦北县平睦镇采访了她,聆听了一段农家女从“跳农门”到“返农门”的感人故事。

平睦情深

成功“跳农门”后又“进农门”

1992年,杨晓红从广西农校毕业后,选择嫁给追求自己许久的同镇小伙子陈亮。

因为夫家在平睦镇,为了和心上人常团聚,她在选择分配去向时,毫不犹豫地把希望在家乡工作的想法告知了当时的畜牧局领导。

“别人都是拼命跑出山,你到南宁读了中专后却选择回到大山里,真不懂你在想什么?”得知女儿又“打道回府”时,母亲有些不高兴。

丈夫陈亮深知妻子“下嫁”自己这个个体户,在当时看来是个“错位组合”,便特别勤奋,只要什么项目能赚钱,便都想试试。

“现在去广东打工的人这么多,我们平时只要赚够维持车辆运转的费用,春运期间票价上浮后的收入就是纯赚的了。”丈夫提出要营运客车的方案,杨晓红觉得丈夫说得有理,于是,夫妻俩找亲戚借、找银行贷,终于凑够了20多万元,买了辆客车专跑平睦至广东。

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当时平睦镇到寨圩镇的公路还是泥路,一到年末春运期间便泥泞不已,现在看来的二十多公里,当时却要走四个小时。时间耗时不仅减损了班车的发班量,还在颠簸中把车也给整坏了。

“后来我们坚持了4年,但随着车辆的老化,修车的费用也越来越多,不得不下定决心把车辆给贱价卖掉了。”眼看着把几百块工资全拿出来给丈夫修车还不够,在平睦镇畜牧站工作的杨晓红叫丈夫改行回乡另做打算。

夫妻同心

“一叶知春”到“一叶同心”

为了尽快还清一堆债,杨晓红当时还和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与丈夫一道下广东务工。“后来连孩子也带去了广东。”她笑着说,自己和丈夫在哪都是一起,吃苦也不分开,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恋爱时的诺言。

2011年9月,随着孩子要上学,夫妻俩又双双回到了平睦镇。

“回来就好,我们不是还有一大片山吗,饿不死的。债嘛,我们一起慢慢还!”看到儿子儿媳带着孩子落寞地回到家,家公陈桂枝边抱孙女边安慰道。

“是呀,爸爸不是在茶场做过吗?我们在广东发现人家的茶卖得好贵哟,一斤成百上千的。”陈桂枝的无意一句话,让杨晓红发现了商机。

于是,用茶叶来创业的举动,获得了陈亮父母及亲人的支持,20多户族人在2012年元旦,在平睦社区下六琴村试种了200亩“安吉白茶”,开启了夫妻同心的二次创业。

“新种下的茶树,第二年便可少量采,第三年便可进入丰产期。”说起制茶,杨晓红说,虽然之前也见家公和父母说起过种茶的种种辛苦,但到自己亲自接触时,夫妻俩发现原来没这么简单。

为了学到制茶手艺,夫妻俩在送茶青到灵山的“灵山桂灵茶厂”时,便以“帮忙”为由,默默“偷师”。

时间来到2015年,随着茶园的封林,茶青的数量不断增加,运往灵山加工的费用也在不断上涨,严重影响了利润。

“那时一年刚付出的采茶青费用就有3万元,到2023年更是增至了20多万元。”杨晓红说,为了保证当年“跟随”的族人持续有钱赚,夫妻俩还有利润还债,她和丈夫决心设立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经过数年的持续建设,如今投资几百万元的标准茶叶加工厂几经完善,2021年开始具备了全年生产的能力。

当丈夫陈亮感激妻子的不离不弃时,杨晓红说:“我的脾气就是认定了,就坚定走下去,你是我选择的,所以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给父母,给自己一个交代。”

后续有人

“致富树”绽出“黄金叶”

杨晓红夫妻俩在互相支持间,用一斤斤茶叶不仅还清了搞客运欠下的债,还为乡里乡亲创造了众多的工作岗位。

“山里人勤快,对于送到家门口的工作,从不放过。”平睦镇党委书记荣媚辉说,杨晓红夫妻的五峰山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现在已成了许多脱贫户稳定收入来源的一个部分。

“采摘一斤茶青工费是8元至10元,日收入100元以上是没问题的。”杨晓红说,就连许多60岁至70岁、身体硬朗的老人,都还在她的茶园里工作搞创收。

2015年,夫妻俩在平睦镇五峰村召开了“茶农大会”,教授茶叶分等级采摘,将茶青按“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一芽”等标准收购茶青,为打造高档茶叶“探路”,使乡亲们依托茶产业获取稳定的收入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着父母用一片片凝结了山水灵气的绿叶,既解决了小家的日常,还为乡亲们创造了增收的岗位,儿子陈健彬大学毕业后也接过了茶产业的“接力棒”。

“开始时,我除了和父母学习外,还向茶厂里的一对江苏制茶夫妇‘取经’,尽量提升自己的制茶水平。”2017年回家帮助父母“打下手”的陈健彬没有选择“啃老”,而是要做出新的高度,让父母能歇一歇。

更令杨晓红夫妻俩欣慰的是,在这对制茶夫妇合同期满返回江苏后,儿子还“自带伙食”去了“师父师母”家,不拿工资地继续学习制茶的“十八般武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杨晓红一家的茶产业已能产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和小青柑茶等品种,各类型包装已达12种,中高端茶已顺利进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的茶叶市场。

2022年,杨晓红一家主导的浦北县平睦镇峰茂茶叶专业合作社旗下的“桂睦春”牌茶叶,喜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认定的第五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推荐名单,使他们一家的故事开始为世人所知。

“必须继续努力呀,有丈夫的疼爱,有儿子的助力,这项与茶叶打交道的事业,相信会有更辉煌的明天。”杨晓红说,不敢松懈是因为厂子一年除了要加工自己茶园的10万斤茶青外,还要收购群众的30万斤茶青。

杨晓红一家的故事,明看是一个平凡的致富故事,其实也是一个成功不忘来处,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的传奇。

●祥龙舞安州 | 2024年,一起畅游滨海运河城市 —— 钦州

不卷了!钦州的秋天就该在户外躺“营”!

钦州两地上榜2024年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拟定名单!

钦州版“三折叠”,怎么折,都有面!

超美!钦州的晚霞每帧都很浪漫~

滋补好时节!叫上你的搭子来钦州大口吃肉肉!🥩🥘🦀🥪🥓

▍图文来源:钦州日报 周顺彬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投稿邮箱:xck2839841@qinzhou.gov.cn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