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教育
2024-12-12 20:52
湖北
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
“
国之大者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
“
树立大食物观
”“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对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践行大食物观,首先要树立大资源观。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资源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向草原要食物,推动草原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稳定水产养殖,积极发展远洋渔业,提高渔业发展质量;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的瓶颈约束。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其次要树立大农业观。坚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第三要树立大市场观。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增强粮食和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全面提升粮食、肉类、蔬菜等各类食物保供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从战略上提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畅通国内国际农业食品循环,提高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粮食安全是基础,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生态安全是底线,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食物资源开发和生产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是红线,食物来源更加多元,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要加强战略布局、突出重点环节,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更好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一定能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和要求(新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
。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应充分运用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科学思维,念好不断满足百姓食物多样化需求的
“
山海经
”
——
“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
”
。
大食物观把握住了人民群众
“
吃饭
”
需求侧对
“
大农业
”
供给侧的新要求,既要数量,又要多样,更要质量。
“
吃饭
”
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还包括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如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大食物观顺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
“
吃得饱
”
到
“
吃得好
”
历史性转变。中国
14
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
192
万吨菜;牛奶消费群体,早已从老人小孩拓展到各年龄层,还被加工成营养含量更高的奶酪、黄油……
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
“
保供
”
万家餐桌要有山西吕梁的小米、甘肃定西的土豆、江西赣南的脐橙……还要有智利车厘子、泰国榴莲、越南火龙果、墨西哥牛油果……不仅供给种类、产量、质量要提高,电商物流、交通运输、冷链保鲜等也都要跟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引领下,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拓展,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农业科学的开发与自然保护相辅相成。农林牧副渔依自然而生,因四时而成,靠环境而长。我们要呵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遵循万物生长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讲究时令、取之有度、因地制宜,遵循水土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使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与大生态观相统一。在坚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不断延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内涵外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加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
(摘编自新华社《念好大食物观的
“
山海经
”
》)
1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建立新粮食安全观,并将此作为国家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B
.践行大农业观,不仅要优化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使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还要对资源环境进行优化建设。
C
.大食物观把握住了人民群众
“
吃饭
”
需求侧对
“
大农业
”
供给侧的新要求,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
D
.要在保护大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延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内涵外延,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充分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B
.我国既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又要通过科技、产业来实现食物的有效获得。
C
.树立大市场观,要着眼于市场和政府,也要着眼国内国际,提升对市场和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
D
.食品来源多元,又关乎人们是否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所以我们对食品各方面都提出了高要求。
3
.下列情况,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仍然以谷类为主,但肉蛋奶被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增加,人们吃得更丰富了。
B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除了在外就餐和外卖,休闲食品快速发展、主餐主食快速工业化也成为饮食方面一个不可避免的变化趋势。
C
.面对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某省因地制宜,分布式用好
“
碎片
”
土地,持续促进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增长。
D
.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精准实施水利工程抗旱补水调度。
4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为
“
大食物观
”
下一个定义。
5
.为坚定不移践行大食物观。某市一直在扎实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为该市农业农村局建言献策,拟写几条举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
余华
孙有元死前的神态,和村里一头行将被宰的水牛极其相似。当时在我眼中是巨大的水牛,温顺地伏在地上,伸开四肢接受绳索的捆绑。
刚开始我和弟弟一样无知地认为,水牛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可是我看到了它的眼泪,当它四脚被绑住以后,我就看到了它的眼泪,掉落在水泥地上时,像雷阵雨的雨点。生命在面对消亡时,展现了对往昔的无限依恋。
我在此后的岁月里,会战栗地去回想水牛死前的情景,它对自己生命的谦让,不做任何反抗地死去,使我眼前出现了令人不安的破碎图景。
“
我的魂呵,我的魂飞走了。
”
那天下午,我看到了祖父脸上出现了水牛死前的神态。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而是走进了堆放杂物的房间,在他自己床上躺了下来。
“
孙广才。
”
我父亲没理他,对我母亲说:
“
这老东西摆架子了,要我把饭送进去。
”
祖父继续喊叫:
“
孙广才,我的魂丢了,我要死啦。
”
我父亲这时才走到祖父门前,对他说:
“
要死了还那么大的嗓门。
”
我祖父大声哭起来,在哭声里他模糊的声音断断续续:
“
儿子啊,你爹要死啦。爹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爹有点怕呵。
”
孙广才很不耐烦地提醒他:
“
你不活得好好的吗?
”
孙有元也许是得到儿子的对话,他精神抖擞越发起劲地喊叫了:
“
儿子啊,爹不能不死,爹活一天你就穷一天。
”
我弟弟对祖父即将死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整整一个下午,他都站在门旁,从门缝里窥视祖父,而且时时跑出去向我哥哥报信:
“
还没有死。
”
他向孙光平解释:
“
爷爷的肚皮还在动。
”
在期待里躺了一夜的孙有元,翌日清晨看到孙广才走进来时,敏捷地撑起身体问他的儿子:
“
棺材呢?
”
这使我父亲吃了一惊,他没有看到设想中奄奄一息的孙有元。他从房间里出来后显得有些失望,孙广才摇晃着脑袋说:
“
看来还得熬两天,他还能记得棺材。
”
后来由我承担起了为祖父的精神制造棺材的敲打职业。
我用单调的敲打给我祖父以安慰的声响。我处在悲哀的心情里不能自拔。十三岁的年龄,已经让我敏感地想到这是在为自己敲打。回到南门以后的那些日子,尽管祖父孙有元没有给过我理解和同情之情,由于我们在家中的处境是那样相似,孙有元时刻表现出来对自己的怜悯,来到我眼中时,我会感到也包含了对我的怜悯。我对父亲和家庭的仇恨,正是在为祖父催死的敲打声里发展起来的。很久以后,我仍然感到父亲在无意之中向我施加了残忍的刑罚。我当初的心情,就如一个死囚去执行对另一个死囚的处决。
我祖父躺到床上去是准备立刻就死的,可是三天下来他越躺越有精神。
当我母亲端着一碗饭推开祖父房门,我祖父故伎重演叫着不吃东西时,孙广才一把拉住了我的母亲,冲着我祖父喊叫:
“
要死就别吃,要吃就别死。
”
孙有元要我父亲扎几个稻草人放在房屋周围,好把他的灵魂吓走,否则他的灵魂随时都会突然回到他体内。我祖父张开牙齿脱落的嘴,嗡嗡地对孙广才说:
“
儿子啊,我的魂一回来,你就又要受穷啦。
”
我父亲马上就叫嚷起来:
“
爹,你别死啦,你活过来算了。一会棺材,一会稻草人,你就别再折腾啦。
”
孙有元真正显示弥留之际的神态之后,孙广才开始安静下来。
我母亲从祖父屋里出来时脸色苍白,她的双手将围裙的下摆捏成一团,对孙广才说:
“
你快去看看吧。
”
我父亲像是被凳子发射出去似的,蹿进了祖父的房间,过了一会十分紧张地走出来,手舞足蹈地说:
“
死啦,死啦。
”
事实上那时孙有元还没有死去,他正断断续续地从休克状态里走进走出。
孙有元显然不知道他们即将要埋葬他,摆脱了昏迷之后的孙有元向他们发出了嘿嘿一笑。我祖父突然出现的笑容把他们吓得魂不附体。
我父亲满腹狐疑地看着他们,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王跃进说:
“
他娘的,还活着呢。
”
孙广才这才急忙走入孙有元屋中,我祖父看到了他的儿子以后,又露出了嘿嘿的笑容。孙有元的笑容使孙广才勃然大怒,他还没有从祖父屋里出来就叫骂起来:
“
你死个屁,你要是真想死,就去上吊,就去跳河,别他娘的躺在床上。
”
孙有元是第二天早晨死去的。我祖父的眼角滚出了两滴细小的泪水后,便将眼睛永远闭上了。
我父亲如释重负地笑了,他向外走去时连声说:
“
总算死了,我的娘呵,总算死了。
”
父亲在门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笑嘻嘻地看着不远处几只走来走去的鸡。可是没过多久,他的脸色悲伤起来,接着嘴巴一歪掉下了眼泪,随后他抹着眼泪哭泣了。我听到他喃喃自语:
“
爹呵,我对不起你啊。爹呵,你苦了一辈子。我是个狗杂种,我不孝顺你。可我实在也是没办法呵。
”
祖父如愿以偿地死去,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引起我失去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的感受。我当时的心情十分古怪,说不准是悲哀,还是不安。我能明确意识到的,那就是一种情景将在我眼中永远消失。在傍晚的时刻,孙有元步履蹒跚地在那条小路上摇摇晃晃地出现,向我和池塘走来。我总是很远就看到了他抱在怀里的油布雨伞,和肩上的蓝布包袱。要知道,这情景曾经给过我多次阳光般的温暖和安慰。
(有删节)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家中,
“
我
”
与孙有元处境相似,从他的身上
“
我
”
看到了自己相同的命运,悲哀之情无法自抑。
B
.孙广才虽然对临死的孙有元冷漠且不耐烦,但孙有元真正死去的时候,孙广才内心充满悔悟与歉疚。
C
.孙有元的死,并没有让
“
我
”
感受到一个活人生命的失去,只是让我意识到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
D
.孙有元如愿以偿地死去,折射出中国父母普遍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哪怕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生命。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
“
消失
”
为题,不仅指祖父孙有元的去世,也暗示了
“
我
”
对家庭和亲情的逐渐疏离。
B
.水牛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温顺地接受捆绑,象征着孙有元在家中的卑微和无力反抗。
C
.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
“
我
”
对孙有元死去的特殊情感,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D
.孙有元死去的过程一波三折,牵动着孙广才的情绪,真实地展现出孙广才丑陋而复杂的人性。
8
.
“
我当时的心情十分古怪,说不准是悲哀,还是不安。
”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
“
我
”
当时心情的理解。
9
.小说中的
“
我
”
对父亲和祖父的称谓时常在切换,一会儿称呼他们为
“
父亲
”“
祖父
”
,一会儿称呼他们为
“
孙广才
”“
孙有元
”
,这样的切换看似随意,实则有深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权利所在,小人之所必。晋会稽王道子得政之久,末年有疾,加以昏醉。
其子元显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刺史及司徒而道子不之觉
元显遂自为扬州刺史。既而道子酒醒,方知去职,于是大怒,而无如之何。其后又加元显录尚书事。
先是谢安薨后,道子已录尚书,至是更为长夜之饮,政无大小,一委元显
。时谓道子为
“
东录
”
,元显为
“
西录
”
。西府道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蔡京、蔡攸父子俱贵,权势日相轧,轻薄者互煽摇以立门户,由是父子遂为仇敌。攸别赐第,尝诣京,京方与客语,使避之,而呼攸入。甫就席,遂起握父手为切脉状,曰:
“
大人脉势舒缓,体中得无有疾乎?
”
京曰:
“
无之。
”
攸曰:
“
禁中适有公事,不得留。
”
遂去。客窃窥得其事,以问京。京曰:
“
君不解此,此辈欲以吾疾罢我也。
”
居数日,京果致仕。又以季弟绦钟爱于京,数白徽宗,请杀之。徽宗曰:
“
太师老矣。
”
不许,但削绦官而已。此四臣者,卒皆贻家国之祸。善乎康节先生之言曰:
“
人之所谓亲,莫如父子也。人之所谓疏,莫如路人也。利害在心,则父子过路人远矣。父子之道,天性也,利害犹或夺之,况非天性者乎?
夫利害之移人,如是之深也,可不慎乎?
路人之相逢则过之,固无相害之心焉,无利害在前故也。有利害在前,则路人与父子又奚择焉?路人之能相交以义,又何况父子之亲乎?夫义者,让之本也;利者,争之端也。让则有仁,争则有害,仁与害何相去之远也!尧舜人也,桀纣亦人也,人与人同,而仁与害异尔。仁因义而起,害因利而生。利不以义,则臣弑其君者有焉,子弑其父者有焉,岂若路人之相逢一目而交袂于中逵者哉!
”
(节选自《宾退录》)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子元显
A
知朝望
B
去之
C
谋夺其权
D
讽天子
E
解道子
F
扬州刺史及司徒
G
而道子不之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致仕,辞去官职。一般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B
.夺,改变,与《陈情表》中
“
舅夺母志
”
的
“
夺
”
意义和用法相同。
C
.择,区别,与《齐桓晋文之事》中
“
则牛羊何择焉
”
的
“
择
”
意义和用法相同。
D
.交袂,衣袖相联,比喻携手同行,与
“
联袂
”
一词意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子长期执政,但晚年身体欠佳,加之昏聩无能,因此日渐被人冷落,其子元显趁机夺取了他的权力。
B
.蔡京、蔡攸父子反目成仇,虽有小人从中挑拨离间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们对权势的欲望过盛。
C
.蔡京特别喜爱小儿子蔡绦,蔡攸心生恨意,多次请求皇上杀掉蔡绦,幸得徽宗体恤蔡京年老,并未答应。
D
.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伤害来自利害冲突,应该用义的原则约束对利的追求,避免
“
弑
”
现象的发生。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至是更为长夜之饮,政无大小,一委元显。
(
2
)夫利害之移人,如是之深也,可不慎乎?
14
.材料采用了哪些论据证明观点?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谒金门
[宋]陈克
①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
②
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注]①陈克(
1081
—?),临海(今属浙江)人。绍兴七年(
1137
),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②一向:此处作
“
霎时
”
讲,
“
向
”
通
“
晌
”
。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作以
“
目断
”
领起登楼所见,但因有
“
愁脉脉
”
三字贯头,使所有得景物均带上了浓重的愁绪。
B
.词中以
“
几尺
”
状写远山,用夸张的笔法极写远山之小,与词人视野的宽广和胸襟的阔大形成对比。
C
.下片首句将细草、孤云、斜日三个意象并置,渲染出凄楚迷离的气氛,符合转晴却只
“
一向
”
的天气特征。
D
.结尾二句貌似分别描写落花、东风两种景物情状,实则包含因果,落花之飞舞不得,乃因东风无力之故。
16
.结合词人所处时代背景看,这首词登高怀人之外似另有寄托,请根据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
”
二句,描写了归隐田园后在春天外出赏景或者参加农事劳作的情景。
(
2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感叹宇宙人生永恒无穷的两句诗是:
“
,
。
”
(
3
)杜鹃叫声凄厉,因此
“
杜鹃
”
这一意象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凄苦,比如
“
”
和
“
”
等。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病毒的存在,对整个地球都施加了巨大的影响。①每一天,它们能杀死海洋中大约
15%
~
40%
的细菌。②例如霍乱,它由一种经水传播的弧菌所致,③当霍乱弧菌爆发并形成霍乱流行时,④海洋病毒迅猛增殖,越来越快地杀死弧菌,⑤细菌阵营就溃败下来,(甲)。
制止霍乱爆发对于海洋病毒来说只是
A
。它们还能杀灭无数种微生物,而微生物本身又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地质工程师,二者角力,甚至会影响整个地球的大气层。微生物会吸收和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通过捕获大气中的热量来调节大气温度,例如一些微生物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当它们大量排放到大气中,就会使地球变暖。相反,藻类和光合细菌在生长的过程中又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冷。(乙),它们之中蕴藏的碳会沉入海底,这一层层逐渐积累的微生物遗体,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让地球温度稳定下降。
但即使是这么伟大的地质工程师,也会源源不断地死在病毒手里,实际上每天死于病毒袭击的细菌多达数万亿。随着这些受害者的生命走向终结,每天会有
10
亿吨的碳元素被释放出来。这些重获自由的碳有时候会起到养料的作用,哺育其他的微生物。细胞内的分子是有黏性的,所以一旦病毒把它们的宿主爆开,这些有黏性的分子就释放出来,裹挟住更多的碳分子,如同巨大的雪暴
B
地落入海里。
海洋微生物和它们所携带病毒是一个繁忙的贸易网络,虽然约
4
亿年前它们才爬上陆地但这个网络却一直蔓延到数十亿年前。
病毒并不会在岩石中留下化石痕迹,但它们却能在宿主的基因组中留存。
18
.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暗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请以
“
风
”
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表达流畅,字数不少于
45
字。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A
:
B
:
20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甲:
乙:
22
.文中开头直接点明海洋病毒的存在对地球有
“
巨大的影响
”
,请根据材料概括海洋病毒对地球的影响力。
六、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俄罗斯谚语说:
“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
这让人联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
.
B 2
.
A 3
.
C 4
.
“
大食物观
”
是旨在从多元化、多途径开发和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食物需求,强调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障粮食、生态、食品安全的一种新粮食安全观。
5
.
①
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和设施农业,探索植物工厂建设,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②
优化农业供给结构,鼓励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以满足多样化食物需求。
③
加强生态保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确保农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导语】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探讨了大食物观的内涵和实践路径,强调粮食和食物多样化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性。材料一侧重从政策和战略层面,阐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资源、市场和农业观实践大食物观。材料二则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大食物观在推动居民食物结构转变及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中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解决吃饭问题
”
错误。树立大食物观,是为了
“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
,不能单理解为解决吃饭问题。
C.“
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
”
错误。依据原文
“
有什么样的食物需求,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农业供应
”
可知,有食物需求,要求有相应的农业供应,并非就有了相应的农业供应,选项曲解文意。
D.“
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
错误,依据原文
“‘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不断拓展,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
可知,以上这些才是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的内涵外延。依据原文
“
全资源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
可知,
“
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
是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
故选
B
。
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
只有充分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
”
条件错误。依据原文
“
更好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一定能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有力支撑
”
可知,树立大食物观,践行大食物观才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故选
A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
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增加
”
能证明材料一中
“
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
。
B.“
休闲食品快速发展、主餐主食快速工业化也成为饮食方面一个不可避免的变化趋势
”
能证明材料一中
“
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
”
。
C.“
持续促进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增长
”
,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增长与饮食没有关系,与
“
大食物观
”
没有关系,所以不能证明材料一。
D.“
精准实施水利工程抗旱补水调度
”
有利于
“
全资源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
是在践行
“
大食物观
”
。
故选
C
。
4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需要按照
“
种概念
=
种差
+
属概念
”
的格式,即
“xx
是
……
的
xx”
的形式挑选信息,形成答案。
由文中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
可知大食物观是一种新的粮食安全观。
由文中
“
全资源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
”
可知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是践行大食物观的一种表现。
由文中
“
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
”
可知,大食物观需要保障粮食保障粮食、生态、食品安全。
最终确定定义:
“
大食物观
”
是旨在从多元化、多途径开发和利用食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食物需求,强调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障粮食、生态、食品安全的一种新粮食安全观。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
由文中
“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有效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的瓶颈约束
”
可知,发展农业可以发展智慧农业和植物工厂,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
②
由文中
“
推动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促进农业供给体系结构优化、高质高效,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
可知,要推动农林牧渔相结合,鼓励发展畜牧、水产养殖等,以满足多样化食物需求。
③
由文中
“
农业科学的开发与自然保护相辅相成。农林牧副渔依自然而生,因四时而成,靠环境而长。我们要呵护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遵循万物生长规律,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
可知,发展农业要加强对自然的生态保护,保护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不断延展大农业观。
6
.
A 7
.
C 8
.
①
祖父的死意味着曾给
“
我
”
带来温暖和安慰的情景永远不会再出现了,他的死也让
“
我
”
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奈,这让
“
我
”
感到悲哀。
②
祖父的死让
“
我
”
感受到亲情的淡漠、人性的凉薄,
“
我
”
在为祖父催死的敲打声里产生对父亲的反感和厌恶,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使
“
我
”
内心深感不安。
9
.
①
称呼他们为
“
父亲
”“
祖父
”
,是比较正式、带有家庭伦理关系的称呼,体现出对亲情的尊重。便于读者增强故事叙述的代入感和真实感。
②
称呼他们为
“
孙广才
”“
孙有元
”
,拉开了与人物的情感距离,以一种旁观者客观冷静的角度去描述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更能凸显家庭关系中复杂的人性、冷漠的亲情。
③
两种称谓的切换,反映了
“
我
”
对家庭关系既认同又疏离的态度,揭示了家庭中情感的复杂与矛盾。灵活地变换叙事视角,丰富了叙事层次,使小说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导语】余华的作品《消失》以亲情的悲凉和生命的无力为主题,通过孙有元临死前后的表现,深刻描绘了个体在死亡来临时的无奈和对生活的依恋。通过对祖孙关系的刻画,揭示家庭内部的情感疏离和难以调和的矛盾。文章题目
“
消失
”
不仅指生命的终结,也象征着仅存温暖庇护感的逝去,赋予了故事深远的哲思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切反思。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孙广才内心充满悔悟与歉疚
”
错误,孙广才在祖父死后先如释重负地笑了,而后虽然有悲伤哭泣并说自己不孝顺,但更多是一种复杂情绪的体现,并非真正的悔悟与歉疚。
C.“
眼前的一切,都消失了
”
错,应该是
“
我能明确意识到的,那就是一种情景将在我眼中永远消失
”
,这种情景就是祖父怀抱油布雨伞,和肩上的蓝布包袱向
“
我
”
走来的温暖情景。
D.“
折射出中国父母普遍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哪怕为孩子付出自己的生命
”
错误,孙有元是在和家人有诸多矛盾、无奈的情况下死去的,
“
儿子啊,爹不能不死,爹活一天你就穷一天
”
小说揭示的是贫穷的悲哀。
故选
A
。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
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
”
错误,小说并没有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
“
我
”
对孙有元死去的特殊情感,而是通过
“
我
”
的观察,写父亲对祖父死亡的反应和
“
我
”
对家庭的感受来展现
“
我
”
的情感。
故选
C
。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
文中提到祖父曾经
“
步履蹒跚地在那条小路上摇摇晃晃地出现,向我和池塘走来。我总是很远就看到了他抱在怀里的油布雨伞,和肩上的蓝布包袱
”
,这样的情景多次给过
“
我
”
阳光般的温暖和安慰。而祖父的离世意味着这样充满温情的画面再也不会出现了,让
“
我
”
内心满是伤感,所以会感到悲哀。祖父躺在床上等死,可死亡却并没有马上到来,在生与死之间挣扎,最终走向死亡,这一过程展现出生命在消逝面前的无力,
“
我
”
目睹这样的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奈,这使
“
我
”
内心深感悲哀。
②
在祖父等待死亡的过程中,父亲孙广才的表现极其不耐烦,对祖父的呼喊、诉求都是一副嫌弃、厌烦的态度,这种冷漠的相处方式,让
“
我
”
看到了亲情的淡薄,人性的凉薄,
“
我
”
身处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内心自然会感到不安。
“
我
”
为祖父催死的敲打,仿佛是在执行对另一个死囚的处决,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父亲,
“
我
”
反感父亲如此对待祖父,这种复杂且不健康的家庭关系,让
“
我
”
的内心充满了不安的情绪,对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感到迷茫和担忧。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人称的能力。
①“
父亲
”“
祖父
”
是基于家庭血缘关系的称谓,代表着一种正式且被广泛认可的亲属身份认定,展现出
“
我
”
作为家庭成员对长辈应有的尊重,让读者能感受到血缘的亲近感,便于读者增强故事叙述的代入感和真实感,仿佛自己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在亲身经历这些故事。
②
当
“
我
”
称呼他们为
“
孙广才
”“
孙有元
”
时,就好像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看待,拉开了
“
我
”
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距离,使
“
我
”
能够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描述他们的言行举止。比如在描述祖父孙有元临死前的各种折腾以及父亲孙广才对待祖父的不耐烦、厌烦甚至愤怒等,用这样的称呼,更能凸显复杂人性和冷漠的亲情,让读者能更清晰、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个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③
两种称谓在文中灵活切换,体现了
“
我
”
对家庭关系那种既认同又疏离的矛盾态度。一方面,
“
我
”
从内心深处认可父亲、祖父与自己的亲属关系,所以会使用
“
父亲
”“
祖父
”
的称呼;但另一方面,家庭中亲情的淡薄、人性的冷漠又让
“
我
”
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了距离。这种切换巧妙地揭示了家庭中情感的复杂与矛盾,让读者看到家庭关系并非纯粹的亲密,而是充满了各种纠结和问题。同时,从叙事角度来说,这样的切换灵活地变换了叙事视角,一会儿让读者代入到家庭情感之中,一会儿又让读者跳出情感以客观视角审视,丰富了叙事的层次,使小说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10
.
CDG 11
.
B 12
.
C 13
.(
1
)到这时(道子)更是整夜饮酒作乐,政事无论大小,全都委托给元显。
(
2
)利害关系改变人的品性,竟然如此之深,能不谨慎对待吗?
14
.
①
事例论据:用道子、元显父子事例和蔡京、蔡攸父子事例,说明利害对亲情的影响。
②
引用论证(理论论据):引用康节先生之言,说明仁因义起、害因利生的道理。
【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叙述晋会稽王道子的政权易手以及蔡京父子的反目案例,探讨了权力与利益对人际关系的侵蚀。文章通过这些事例,揭示了即使是亲密的父子关系,在利害面前也可能被淡化或破坏,显示出利益对人性的影响之深。作者由此引出关乎
“
义
”
与
“
利
”
的讨论,强调应以
“
义
”
为重,避免因利益引发的
“
弑
”
等悲剧现象。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的儿子元显知道朝廷(官员)对道子(的态度)已经改变,就谋划夺取他的权力,委婉地劝说天子解除道子的扬州刺史以及司徒的职务,而道子没有察觉到这件事。
“
其子元显
”
作为句子的主语,突出强调,可单独成句;且
“
朝望去之
”
是
“
知
”
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故应在
A
处断开;
“
谋夺其权
”
是
“
其子元显
”
的行为,表意完整,
D
处断开;
“
扬州刺史及司徒
”
作
“
道子
”
的定语,不应断开,
G
处断开。
故选
ADG
。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正确。句意:蔡京果然辞去官职。
B.
错误。改变;
/
夺去,强行改变。句意:利害关系尚且能够改变它。
/
舅舅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C.
正确。句意:那么路人与父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
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D.
正确。句意:难道比得上路人相逢时看一眼就(相互理解、友好)在道路中央携手同行吗?
故选
B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C.“
心生恨意
”
错误。根据原文
“
又以季弟绦钟爱于京
”
可知,蔡攸是因嫉妒蔡京对蔡绦的钟爱而想让徽宗杀蔡绦,并非
“
心生恨意
”
。且徽宗处理结果是削官而非
“
未答应
”
。
故选
C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
)
“
至是
”
,到这时;
“
更为
”
,更是、进一步;
“
一
”
,全都。
(
2
)
“
移
”
,改变、影响;
“
如是
”
,像这样;
“
慎
”
,谨慎对待。
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论证方法及论据的能力。
①
事例论据。道子、元显父子事例:通过详细叙述道子晚年的状况
“
得政久、有疾、昏醉
”
以及元显谋权的过程
“
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官职
”
和结果
“
道子失权、元显掌权
”
,说明父子间因权势利害而发生的关系变化;蔡京、蔡攸父子事例:描述了蔡京、蔡攸父子权势相轧的情况
“
俱贵、权势日相轧、轻薄者煽摇
”
,以及蔡攸为争权对父亲的试探行为
“
为切脉状、以疾罢父
”
和对弟弟的嫉妒举动
“
请杀钟爱之弟
”
,最终导致父子成仇,以具体事例说明了利害对亲情的影响。
②
引用论证(理论论据)。引用康节先生之言,从理论层面深入阐述了利害对人际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的深刻影响,通过对比父子与路人关系
“
利害改变父子关系,路人无利害则无相害之心
”
、义利与仁害关系
“
义为让之本,利为争之端,让则仁,争则害
”
,以及列举尧舜、桀纣等不同人物事例
“
人与人同,仁害因义利而异
”
,全面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参考译文:
权势利益所在之处,是小人必定会追逐的。晋朝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很久,到了晚年身患疾病,加上昏聩沉醉。他的儿子司马元显知道朝廷官员对司马道子的期望已经改变,就谋划夺取他的权力,委婉地劝说天子解除司马道子的扬州刺史以及司徒的职务,而司马道子没有察觉到这件事,司马元显于是自己担任了扬州刺史。不久司马道子酒醒后,才知道自己被解除了职务,于是非常愤怒,却又没有办法。此后又加封司马元显为录尚书事。此前谢安去世后,司马道子已经担任录尚书,到这时更是整夜饮酒作乐,政事无论大小,全都委托给司马元显。当时人们称司马道子为
“
东录
”
,司马元显为
“
西录
”
。西府门前道路上车马拥挤,而东府门前可以张设捕雀的网罗了。蔡京、蔡攸父子都地位尊贵,权势一天天相互倾轧,轻薄之人互相煽动、挑拨来建立各自的门派,因此父子二人最终成为仇敌。蔡攸另外被赏赐宅第,曾经去拜见蔡京,蔡京正在和客人说话,让客人避开,然后叫蔡攸进来。蔡攸刚入座,就起身握住父亲的手做出切脉的样子,说:
“
父亲大人脉象舒缓,身体里该不会有疾病吧?
”
蔡京说:
“
没有。
”
蔡攸说:
“
宫中正好有公事,不能停留。
”
于是就离开了。客人偷偷看到这件事,问蔡京。蔡京说:
“
你不理解,这类人想以我的疾病为由罢免我。
”
过了几天,蔡京果然辞去官职。又因为小弟弟蔡绦被蔡京钟爱,蔡攸多次向徽宗禀报,请求杀掉蔡绦。徽宗说:
“
太师老了。
”
没有答应,只是削去了蔡绦的官职而已。这四位大臣,最终都给国家带来灾祸。康节先生说得好啊:
“
人们所说的亲近关系,没有比得上父子的。人们所说的疏远关系,没有比得上路人的。如果心中有利害关系,那么父子关系就比路人还要疏远。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天性,利害关系尚且能够改变它,何况不是天性的关系呢?利害关系改变人的品性,竟然如此之深,能不谨慎对待吗?路人相逢就走过去,本来就没有相互伤害的心思,是因为没有利害关系在前面。如果有利害关系在前面,那么路人与父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路人能够以义相交,又何况是父子这样的亲人呢?义是谦让的根本;利是争斗的开端。谦让就会有仁爱,争斗就会有祸害,仁爱与祸害相差多么远啊!尧、舜是人,桀、纣也是人,人与人相同,而仁爱与祸害却不同。仁爱因义而产生,祸害因利而产生。追求利益不依据义,那么就会有臣子弑杀君主的事情发生,儿子弑杀父亲的事情发生,难道比得上路人相逢时看一眼就(相互理解、友好)在道路中央携手同行吗?
”
15
.
B 16
.这首词在登高怀人的表象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抗金事业的关注,寄托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悲叹。
【导语】这首《谒金门》词通过描绘登楼眺望的情景,融合悲愁与思念。词人用
“
目断
”
等意象表达思乡之情,并通过
“
烟树
”“
斜日
”
等细节展现孤寂感。全词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还暗含了对国家处境的关切与惋惜,揭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与词人视野的宽广和胸襟的阔大形成对比
”
错误。以山之小突出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更强调的是重重
“
烟树
”
隔断了
“
芳信
”
。从而突出人立
“
小楼
”
之上的凄迷无助的愁绪和孤独感。
故选
B
。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
目断江南江北
”
可能不仅是对亲人的思念,
“
断
”
可能是指国家南北分裂,面对国家统一的无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山河破碎的忧思痛苦和无奈。
②“
烟树重重芳信隔
”
中的
“
烟树重重
”
可能象征着战乱中的重重障碍,而
“
芳信隔
”
,指信息的隔绝,这不仅指个人间的消息不通,也可能指朝廷与前线、内地与边疆的信息隔绝,或者金兵的阻隔,这种阻隔让词人对国家统一的期望难以实现,反映出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对国家形势的忧虑。
③“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
”
中的草是细的,云是孤的,描绘了一幅孤独、渺小的景象,或许象征着词人自己在抗金事业中的孤独和无助,或者是百姓的孤苦无依。
“
斜日
”
,寓意着南宋国势的衰微。
“
一向弄晴天色
”
中的
“
弄晴
”
虽是片刻的晴朗,但转瞬即逝,就像他的抗金抱负在南宋朝廷的软弱和复杂的局势面前,难以有长久的施展空间。词人积极响应参与幕府参谋之事,却可能面临诸多困境,这种暂时的安宁和希望之后紧接着可能就是失望,体现了壮志难酬的无奈。
④“
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
中的
“
落花
”
可以象征南宋朝廷的命运或者是抗金力量。东风无力,暗示着南宋朝廷缺乏足够的力量来推动抗金事业,收复失地。就像没有力量的东风无法让落花飞舞一样,南宋朝廷在面对金兵时显得软弱无力,让包括词人在内的有志之士的报国之志难以实现,体现出词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悲哀。
17
. 怀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声里斜阳暮(杨花落尽子规啼
/
杜鹃啼血猿哀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辰、植杖、耘耔、已、托、暮。
18
.风是大地的信使,也是天空的画笔。它如灵动的舞者,在四季的舞台上翩跹;又似无形的邮差,将自然的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编织起一张浩渺无垠的信息之网。
19
.
A
:小菜一碟
B
:纷纷扬扬
20
.
①
去掉
“
大约
”③
将
“
形成
”
改为
“
导致
”
21
.甲:霍乱的流行也因此平息
乙:当海洋微生物死去
22
.
①
影响海洋微生物;
②
影响地球大气层;
③
影响碳元素循环;
④
影响地球历史痕迹留存。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句子中将
“
海洋微生物和它们所携带病毒
”
比作
“
一个繁忙的贸易网络
”
,比喻词为
“
是
”
,这是暗喻。这里把微生物和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地比喻成贸易网络中繁忙的交易往来。通过这种比喻,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微生物和病毒之间那种复杂且活跃的关系,仿佛它们之间存在着如同人类贸易网络一样的有组织、有分工的交流体系。
“
爬上陆地
”
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
爬
”
把海洋微生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这使得原本抽象的微生物的生态扩散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能够想象微生物从海洋环境转移到陆地环境的过程。
“
风是大地的信使,也是天空的画笔
”
,直接将
“
风
”
比作
“
信使
”
和
“
画笔
”
,通过
“
是
”
这一暗喻词,形象地表明风具有传递信息以及像画笔一样描绘天空的功能与特点,使风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
它如灵动的舞者,在四季的舞台上翩跹
”
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风当作舞者、邮差,赋予其人的特点,使风人格化,生动地描绘出风在四季中摇曳多姿、变幻灵动的状态,突出了风能够将自然的各种信息四处传播的特性。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
处,前文提到海洋病毒能制止霍乱爆发,后文又指出其还能有诸多更重大的影响,所以制止霍乱爆发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微不足道的事,可填写
“
小菜一碟
”
。小菜一碟: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
B
处,此处是形容有黏性的分子裹挟住碳分子像雪暴一样落入海里的状态,
“
雪暴
”
突出多且大的状态,故可填
“
纷纷扬扬
”
。纷纷扬扬:常用来形容雪、花等在空中杂乱地飘落的样子。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
它们能杀死海洋中大约
15%
~
40%
的细菌
”
成分赘余,
“
大约
”
后面应该接具体准确数值,
“15%
~
40%”
为约数,应将
“
大约
”
去掉。
③“
形成霍乱流行
”
搭配不当,
“
形成
”
侧重于表示经过发展变化而出现某种事物、状态等,通常搭配一些具象的、可以直观呈现的事物;可将
“
形成
”
改成
“
导致
”
,强调后果。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处,前文提到霍乱弧菌爆发形成霍乱流行,而后海洋病毒迅猛增殖杀死弧菌,导致
“
细菌阵营溃败下来
”
。按照逻辑,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发的,弧菌被大量杀灭后,霍乱流行的趋势自然就会得到遏制。所以此处应该补写
“
霍乱的流行也因此平息
”
。
乙处,前文阐述了微生物(藻类和光合细菌等)在生长过程中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既提到了它们释放二氧化碳使地球变暖的情况,又说明了它们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冷的情形。而后面说
“
它们之中蕴藏的碳会沉入海底,使地球温度稳定下降
”
,这里的
“
它们
”
指代的依然是微生物。结合语境,能够导致
“
它们之中蕴藏的碳会沉入海底
”
这一结果的前提是微生物死亡,所以此处应该补写
“
当海洋微生物死去
”
。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
文中明确指出
“
每一天,它们能杀死海洋中大约
15%
~
40%
的细菌
”
以及
“
它们还能杀灭无数种微生物
”
,通过这些表述可以清晰看到海洋病毒在控制海洋微生物数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不断改变着微生物阵营的规模和状态。
②
文中先提到
“
微生物本身又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地质工程师,二者角力,甚至会影响整个地球的大气层
”
,接着具体说明微生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调节大气温度,像微生物排放二氧化碳使地球变暖,藻类和光合细菌吸收二氧化碳使地球变冷,而海洋病毒影响微生物的生存,间接地对地球大气层温度调节产生影响。
③
文中
“
每天死于病毒袭击的细菌多达数万亿。随着这些受害者的生命走向终结,每天会有
10
亿吨的碳元素被释放出来。这些重获自由的碳有时候会起到养料的作用,哺育其他的微生物
”
以及后续关于病毒使宿主爆开后碳分子被裹挟落入海里的描述,都表明海洋病毒在碳元素从被固定到重新释放、参与其他生物作用以及在海里沉降等碳循环环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碳元素循环过程。
④“
病毒并不会在岩石中留下化石痕迹,但它们却能在宿主的基因组中留存
”
,这意味着尽管其没有传统的化石留存方式,但通过在宿主基因组中留下印记,依然能够在地球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存在过的痕迹,对追溯地球过往的生物演变等情况有着特殊意义,体现出其独特的影响力。
23
.
怀自省宽容之心,赴时代奋进之途
“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
与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两句箴言,恰似熠熠生辉的罗盘,精准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它们所蕴含的自省与宽容之道,不仅关乎个人的拔节成长,更是推动社会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的关键力量。我们当以自省为帆,迎风鼓起奋进之力;以宽容作桨,平稳划动和谐之波。
自省修身,镌刻个人成长的奋进坐标。
自省是精准定位自身
“
症结
”
的探测器,是激发内在革新动力的引擎。
“
天问一号
”
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背后是航天科研团队无数次的自我反省与砥砺前行。正是凭借不懈自省,攻克重重难关,让中国航天在星际探索征程中大放异彩,挺直科技自立自强的脊梁。华为没有空叹外部环境恶劣,上万科研人员投入自省革新。为攻克光刻机适配难题、鸿蒙系统生态优化瓶颈,以自省驱动自主研发,在全球科技前沿挺直脊梁。所以自省能大幅提升应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时代洪流之中站稳脚跟。
宽以待人,铺就和谐人际的温暖底色。
宽以待人是消除摩擦、增进情感的润滑剂,是赢得人心、汇聚合力的磁石。新东方教培业务受挫转型时,俞敏洪未迁怒政策调整。面对员工转岗焦虑、业务衔接难题,他宽容以待:组织技能培训,心理疏导;包容直播带货初期时,主播的青涩表现,给予充分成长空间,让
“
东方甄选
”
凭知识带货出圈,盘活企业,成就行业佳话。社会学研究显示,包容能减少社区邻里纠纷,提升居民幸福感;商业案例表明,宽容能使企业对待合作伙伴大度,利于长期稳定合作,拓展市场版图。宽容恰似润滑剂,消弭人际间的摩擦与嫌隙,凝聚向心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助力。
有人担忧过度自省易使人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沼,消磨前行斗志;过度宽和则可能被视作软弱可欺,无端损害自身利益。实则不然。自省绝非毫无原则的苛责自责,而是客观理性的改进目标,是有的放矢的提升计划,步步为营攻克难关。宽容也绝非毫无底线的纵容姑息,但凡涉及原则底线,自当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只是在日常人际交往的细微之处,优先选择换位思考、体谅他人的无心之失罢了。
置身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让我们谨遵古训,怀揣自省的
“
戒尺
”
丈量进步,手执宽容的
“
橄榄枝
”
化解纷争。雕琢优秀品格,奔赴理想前程;汇聚磅礴合力,奏响奋进乐章。让我们怀揣这份处世哲学,披荆斩棘,开启熠熠生辉的崭新征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属于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的话题。从个人修养角度看,强调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我的品德、能力等;从人际交往角度而言,突出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减少指责与抱怨,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俄罗斯谚语意在告诫人们不应嘲讽他人的缺陷、不足,要专注于自身素养的提升,做好自己、完善自我,把精力投放到自我规范上,而非盯着别人的短处品头论足。《论语》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讲的是严苛要求自己,多反省自己,少苛责他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审视自身行为、态度有无差错,抱着谦逊包容之心对待他人,不过分指责、埋怨。二者共同立意在于强调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以及宽以待人。
写作时,开头引出俄罗斯谚语
“
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
和《论语》中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这两句名言,点出它们虽出处不同,却共同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深邃哲理,引发读者对自我修养、人际交往话题的兴趣,进而提出文章核心观点:秉持自省与宽和待人的态度,方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接着在主体部分可以从自省是成长的基石角度论述,列举古今中外因善于自省而成就非凡的事例,如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席不暇暖,每遇困境挫折,便自省教学、为政理念有无偏差,终成一代圣贤;富兰克林每日睡前自省道德、行为细节,制定改进计划,从印刷工蜕变为人格、学识备受敬仰的政治家、科学家。深入剖析自省的作用机制,阐述它能帮我们精准定位知识漏洞、性格短板,及时纠错,积累经验,实现从青涩懵懂向成熟稳重的跨越。结合学生学习场景,讲述考试失利后自省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对比一味抱怨老师出题难、同学干扰的消极做法,凸显自省促成长的优势。再从宽以待人是处世的良方角度论述,比如讲述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剖析蔺相如面对廉颇挑衅时,以大局为重、宽容相待的智慧,化解矛盾,共保赵国安宁;分享生活中邻里因小事起争执,一方主动谅解、包容,最终邻里关系重归融洽的温馨小事。从正反两面阐述苛责他人引发争吵、冲突,破坏关系,而宽和能消弭矛盾、赢得人心、收获友谊助力。引入心理学
“
同理心
”
概念,解释宽以待人就是换位思考、体谅他人难处,让人际关系良性循环。还可以从自省与宽和相辅相成角度阐述,比如以企业发展为例,企业在竞争浪潮里,对内严苛自省产品质量、运营模式,查找不足;对外包容对手,借鉴长处而非恶意诋毁,以此营造良好商业生态,实现稳健发展。阐述自省让人专注提升、夯实根基,宽以待人能减少外部摩擦、拓宽发展空间,两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两轮,缺一不可,协同助力个人、团体在复杂世间游刃有余。最后在结尾处可以回扣开头的生活场景,畅想人人践行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的美好画面:校园里同学互助共进、职场中同事和谐协作、社会上邻里守望相助。呼吁读者从当下起,将自省化作习惯,把宽和融入日常,用这份处世哲学雕琢自身修养,铺垫成功之路,在漫漫人生征途上扬帆远航,收获美满人生。这样构思紧扣主题,事例丰富,层次分明,能较好地论证自省、宽以待人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立意:
1.
自省修身,宽和待人。
2.
专注自我提升,莫论他人是非。
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行稳致远人生路。
高考语文
谢明波,高考语文名师、清华大学出版社畅销图书主编,出版有《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连续九年再版)《18天搞定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作文实战技法全解》《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解》。坚持学科导向,科学高效备考,关注加星标,内容早收到!
最新文章
年度盘点!人民日报最优质时评2024合集! 每月最热时事+金句+精彩语段,大概率考到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跳出“心灵井口”」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让执行力成就美好的明天
【2025高考倒计时158天】真正的海,不怕波澜!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新年献词很棒但不会用?帮你「分主题」整理好了值得背诵的新年献词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选择」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生活的无限可能
【2025高考倒计时159天】多长一点本领,人生就有更多选择权
重庆市2025届高考第零次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2025各大媒体新年献词汇编来啦!已标注金句、段落,用上作文满分!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个人与时代」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2025高考倒计时160天】零星的优秀,也可以拼凑出星河
2025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南方周末2025新年献词」来了!近25年献词精华版,每一句话都能用在作文里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新年flag」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出入之间:人生的旅途与归宿
【2025高考倒计时161天】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2025届河南省 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三语文试卷
思辨作文天花板!2025上海一模最新思辨作文题及高质量范文汇编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持之以恒」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有探索就有成功
【2025高考倒计时162天】希望以后能听你道上一句:“我熬过来了。”
2025届广东省高三年级12月(衡水金卷)大联考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近三年高考60、59分作文标题+开头+结尾集锦,原来阅卷老师喜欢这样的作文!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机遇与准备」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谁持彩练当空舞?点睛还待有缘人
【2025高考倒计时163天】乘风破浪,永不言败!
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放过屈原、司马迁吧,这12个古代人物小众又出彩,吐血整理,精中选精,必读!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执手工之笔,绘时代新卷
【2025高考倒计时164天】抬头看啊,那片星空为你而亮
2025届辽宁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考后强化版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12月福建百校联考作文分析来啦!这么写50+妥妥的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