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2025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教育
2024-12-30 22:47
湖北
2025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墨子肯定孔学有
“
当而不可易
”
(正确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
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孟子·尽心上》说:
“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墨子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即使从头到脚,被磨成粉末,只要对天下有利,都甘愿付出,这种损己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突显了墨子追求真善美理想的高贵品格。孟子对墨子精神的赞扬,影响深远。
西晋鲁胜《墨辩注序》说:
“
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
”
孟子非墨辟墨,但其思维表达方式,承自墨子,酷似墨子,辩论模仿墨子惯用的归谬反驳法。《孟子·告子上》说:
“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
“
不知类
”
是墨子应用归谬反驳法的标志词、惯用语,曾被墨子用来说服鲁班与楚王,止楚攻宋,孟子出色地加以传承发扬。《孟子·梁惠王上》说:
“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孟子归谬辩辞,比喻生动,脍炙人口,众所周知,是世人普遍效法的思维表达范例。
儒墨之学,各有所长,舍短取长,有助于把握全面真理和治国良方,是司马迁和班固等史学思想家对儒墨学关系的标准定性,是今日认知判断儒墨关系的正确指引。
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
作为墨子
“
兼爱
”
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
“
兼爱
”
理想,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的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
“
爱有差等
”
,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
“
亲亲尊尊
”
的
“
血统论
”
,是
“
中世纪
”
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坚决反对儒家
“
亲亲尊尊
”
的
“
血统论
”
,主张
“
可学而能
”
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尚贤下》说:
“
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
”
只凭血统高贵治理国家,不通过学习获得智能,
“
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
”
,就像叫哑巴当外交官,聋人当乐队指挥,必然越治越乱。
孟子辟墨,攻击墨学
“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
“
辟
”
即驱除、屏除、排除。宋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诗说:
“
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
”“
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
”
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
孟子攻击墨子,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被视为对墨子的政治结论和人格定性定位,绝无一丝可能翻案平反的条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之中,儒学界把孟子辟墨奉为金科玉律、真理标准,是典型
“
以权威为据
”
和
“
以众取证
”
的谬误,是充斥心理相关型和论据空缺型的诡辩。
在当今不同文明互补互鉴的全新时代,辨识墨子兼爱学说的精义,吸取孟子不当辟墨的历史教训,探寻墨学中绝的动因,推进儒墨学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是历史赋予当代学人的重要使命。儒墨学界应携起手来,努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儒学研究和墨学研究交流合作,开辟儒墨学兼容创新的新局面。
(孙中原《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有删改)
材料二
儒家
“
仁爱
”
主张
“
爱有差等
”
,即根据亲疏贵贱而施予不同的爱。从维护
“
君臣父子
”
的纲常出发,儒家主张在施行爱的过程中以自己为起点,逐渐扩大至他人,即
“
立爱自亲始
”
。
墨家
“
兼爱
”
是围绕
“
兼相爱,交相利
”
这一基本论点展开的。《吕氏春秋》说:
“
墨翟贵兼。
”“
兼
”
的本义是一只手拿着两颗稻谷,引申为同时顾及事物的几个方面。在《墨经》中,
“
兼
”
表示
“
整体
”“
全部
”
的意思。因此,
“
兼爱
”
主要强调的是
“
兼爱天下之人
”
。在墨子看来,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无论出身是高贵还是低贱,只要是人,都是被爱的对象,这个爱的对象的范围应该是
“
天下之人
”
,也就是整个人类,也即
“
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
”
。墨家
“
兼爱
”
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别人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与
“
兼相爱
”
紧密相连的是墨家的
“
交相利
”
的实利主义道德原则。在墨家看来,爱就是利,利即为爱。没有实际的
“
利
”
,就无从谈
“
爱
”
。
儒家
“
仁爱
”
与墨家
“
兼爱
”
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所爱的对象是相同的。儒家坚信在一个秩序和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仁爱;而墨家则认为在一个秩序和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兼爱,其实这两种理想的人际关系皆为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之爱,是人类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儒家有
“
泛爱众
”“
仁者爱人
”
,墨家有
“
兼爱天下
”
。儒家施行
“
仁爱
”
的方法是
“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譬也,可谓仁之方也
”
,这种方法就是由己及人。
“
君子之于物,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这里的
“
仁
”
和
“
亲
”
是两个概念。
“
仁
”
是对亲人之外的他人的喜爱。
“
亲
”
则是对亲人或相熟的人的亲爱。
儒家
“
仁爱
”
和墨家
“
兼爱
”
都是中国传统思想,都表达了人与人之间
“
爱
”
的关系。我们要在充分理解它们两者产生的那个时代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的特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分析、鉴别、取舍、改造,使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当今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和光芒。
(高洁《儒家
“
仁爱
”
与墨家
“
兼爱
”
的比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孟子为了本派学说而全盘否定墨学的历史教训,儒墨学说研究者应当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B
.秦汉之前墨家与儒家两大流派对举并提,而汉朝之后至清朝,墨学逐渐衰竭,这跟孟子的
“
辟墨
”
有一定的关系。
C
.
“
立爱自亲始
”
是墨家的主张,是说在施行爱的时候,以自己为起点,再扩大到他人,根据关系的亲疏贵贱而不同。
D
.
“
兼爱
”
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是人类的共同人性论,与宗法等级制不符,这在任何阶段的历史时期都是可以达到的。
2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本来是学儒学的,因认为儒学有缺点而自创墨学,补充改造儒学,提出
“
兼爱
”
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可见春秋战国时儒墨两家地位相当。
B
.墨学从与儒学并举到逐渐衰竭,墨子从与孔子并提到渐去渐远,原因固然与其自身学说有些地方自相矛盾有关,但儒家非墨辟墨是重要因素。
C
.利用儒墨之学的优势,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真理和治理国家,古代史学家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研究诸子百家各学派关系仍有指导价值。
D
.
“
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
”
,是说办事要先抓主要矛盾,孟子非墨辟墨,攻击墨学
“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孔孟之道才能够鲜亮发光。
3
.下列选项,没有运用归谬反驳法的一项是(
)
A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B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
是非君子之道。
”
曰:
“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C
.孟子对曰:
“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
“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
“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D
.曰:
“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曰:
“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
我不能。
’
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
我不能。
’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4
.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这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儒墨关于
“
爱
”
的主张,两家主张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
(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
“
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
“
老三!老三!
”
瑞宣一声没出地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
“
大哥!
”
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
老三,听!
”
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
”
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
“
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
”
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
大哥!
”
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地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牵了。
“
大哥!
”
“
啊?
”
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
“
呕!说吧!
”
“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
“
啊?
”
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
我得走!
”
瑞全重复了一句。
“
走?上哪儿?
”
……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
“
对!
”
瑞宣点了点头,
“
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
“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
“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
“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
“
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
“
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
“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
瑞宣叹了口气。
“
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
“
大哥,咱们一同走!
”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
“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
“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
“
我没办法!
”
老大又叹了口气,
“
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地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剥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
“
你看怎样呀?巡长!
”
李四爷问,
“
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
“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
”
白巡长的语声很低,
“
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
“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
“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
“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
“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
“
铁啦?
”
“
铁啦!
”
“
怎么办呢?
”
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
“
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
……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第四章,有删改)
【注】
1937
年
7
月,在七七事变的第
22
天后,北平彻底沦陷。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强调北平自然环境的美好,既反衬日寇的侵略暴行,又反映了北平沦陷后大家内心的惨淡。
B
.北平陷落后,瑞宣万分焦急,十分想要为国尽力,却陷入
“
尽孝
”
和
“
尽忠
”
的两难境地,终未成行。
C
.老二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却扬言要
“
砸碎了它
”
,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D
.文中画线句子突出了北平城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更是为了突显瑞宣等人对北平城的喜爱之情。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表现的是
“
宏大主题
”
,但老舍对文章的叙事内容作了微观化的处理,收到了艺术化的效果。
B
.小说叙事讲究
“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
,老三后来毅然走上革命道路的结局在文中早有多处伏笔。
C
.小说运用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了他的形象特征。
D
.小说多处使用反复手法,如
“
不能!不能!
”
加强了语势和情感,能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8
.老舍的小说语言特色非常鲜明,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小说有哪些语言特色。
9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请结合文本分析文本中
“
感时忧国
”
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光见太子,太子侧阶而迎,迎而再拜。坐定,太子丹曰:
“
今燕国僻在北陲,比于蛮域,而先生不羞之。丹得侍左右,斯乃上世神灵保祐燕国。
”
田光曰:
“
结发立身,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美太子之令名耳。太子将何以教之?
”
太子膝行而前,曰:
“
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
。论众则秦多,计强则燕弱。欲曰合从,心复不能。常食不识味,寝不安席。纵令燕秦同日而亡,则为死灰复燃,白骨更生。愿先生图之。
”
于是舍光上馆。太子三时进食,存问不绝,如是三月。太子怪其无说,就光,辟左右,问曰:
“
先生既垂哀恤,许惠嘉谋。侧身倾听,三月于斯,先生岂有意欤?
”
田光曰:
“
微太子言,固将竭之。臣闻骐骥之少,力轻千里,及其罢朽,不能取道。太子闻臣时已老矣。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欲奋筋力,则臣不能。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
太子下席再拜曰:
“
若因先生之灵,得交于荆君,则燕国社稷长为不灭。唯先生成之。
”
田光遂行。太子自送,执光手曰:
“
此国事,愿勿泄之!
”
遂见荆轲,曰:
“
光自度不肖,达足下于太子。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
”
荆轲曰:
“
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
”
田光谓荆轲曰:
“
盖闻士不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时,言‘国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
”
向轲吞舌而死。轲遂之燕。
(节选自《燕丹子》,有删改)
材料二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
。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
乃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
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节选自李翱《李文公集·题燕太子丹传后》)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欲促槛车
A
驾
B
秦王
C
以如
D
燕
E
童子
F
妇人
G
且明其不能
H
而轲行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连词,与《六国论》中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的
“
而
”
意思相同。
B
.结发,文中指男子成年束发,与《孔雀东南飞》中
“
结发同枕席
”
中的
“
结发
”
意思不同。
C
.美,文中指
“
以
……
为美
”
,与《离骚》中
“
高余冠之岌岌兮
”
的
“
高
”
用法不同。
D
.三时,文中指早、午、晚,与《燕歌行》
“
杀气三时作阵云
”
的
“
三时
”
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太子丹对秦国怀恨已久,甘愿燕国与秦国同归于尽,因此对田光倍加礼遇,期待他能为自己献出好的计谋。
B
.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后,又亲自游说燕太子丹,让太子丹相信荆轲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值得托付重任。
C
.田光用骏马年轻时,奔驰千里都是容易事;而到了老年衰朽,连行路都困难来类比自己,为后文推举荆轲作了铺垫。
D
.田光见荆轲后告诉他自己虽没有能力,但却是值得被信任的人。然后用行动
“
向轲吞舌而死
”
表明他值得信任。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
(
2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
14
.材料二中,李翱是如何评价荆轲的?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荆州别同官
张孝祥
又向荆州住半年。西风催放五湖船。
来时露菊团金颗,去日池荷叠绿钱。
斟别酒,扣离弦。一时宾从最多贤。
今宵拚
①
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满川。
【注】①:同
“
拼
”
。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风催促船只起航,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词人不得已而尽快离开荆州的无奈心理。
B
.来时是
“
露菊
”
,离别之时是
“
池荷
”
,词人借景物的变化来表现时光的流逝。
C
.
“
斟别酒,扣离弦
”
两句,通过斟酒和扣弦的动作描写,让离别的场景具象化。
D
.
“
宾从最多贤
”
既是对宾客的赞美,也流露出这么多贤明之士前来送行的伤别。
16
.尾联
“
今宵拚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满川
”
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以这两句作结的作用。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小慧和同学外出旅游,爸爸问她洞庭湖怎么样,她用杜甫《登岳阳楼》中
“
,
”
两句来描绘洞庭湖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
(
2
)田科长很有干劲,但有时候骄傲自满听不进意见,他的领导常常用《谏太宗十思疏》中
“
”
和
“
”
告诫他要虚心听取群众建议。
(
3
)
“
江
”
与
“
月
”
在古诗词中经常相遇,而
“
江月
”
也成了古诗词中特定的意象,如
“
,
”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拳击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训练,兼顾了有氧和无氧,
A
,但对训练者的身体关节要求较高,也让不少人因此受到了损伤。
手腕损伤是拳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①手腕是拳击运动中重要的关节之一,②承受着大部分拳击手的力量。③拳击手在出拳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④如果手腕的稳定性不好,⑤因此容易出现腕部扭伤、掌骨骨折等损伤。
B
。专家指出,出拳动作需要肩关节的协调与配合,如果肩部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动作不规范,就可能导致肩袖拉伤、肩峰撞击综合征等问题。肩关节受伤,不仅会影响健身效果,还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此外,在拳击运动中,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拳击手需要经常进行移动和转向,如果膝关节稳定性不足,就可能导致半月板、韧带损伤等问题。
因此,专家建议,训练者在训练时应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注重正确的技术动作,避免因动作不规范而导致的损伤;
C
,避免过度训练。如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当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运动医学科就诊。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的甘南,天空湛蓝,
白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宽的像锦缎,细的像哈达,星星点点的碎云像一群白色的鸽子在飞翔。
天空下,层层叠叠的梯田缠绕着大大小小的山包,给山野披上了一层盛装。大巴车在群山之间奔跑着,一会儿穿过隧道,一会儿掠过溪水,一会儿扎入密密的绿色丛林中。车内两位
“
花儿
”
传承人悦耳的歌声,让车内的乘客
①
。
“
花儿
”
是流传于中国西北部的一种民歌形式,发源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
花儿
”
的形成时间比《诗经》还早,正式被命名为
“
花儿
”
,应该在魏晋之前。每年农历六月初,以
“
洮州花儿
”“
岷州花儿
”“
河州花儿
”
为主的赛歌会都会在临潭县境内的莲花山举行。赛歌会期间,数万群众会聚到此,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
②
地到
“
花儿会
”
上以歌会友。一时间,莲花山
③
,各种风格的歌声此起彼伏。
“
花儿会
”
为期六天,每年参与的民众有十余万人。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22
.对文学作品来说,叠词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加点的两处重叠形式
“
层层叠叠
”“
大大小小
”
比
“
层叠
”“
大小
”
是如何增强语段的表现力的。
六、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
I
提到了墨家的
“
兼爱
”
和儒家的
“
仁爱
”
,两种观点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所爱的对象是相同的,即整个人类。儒家坚信在一个秩序和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仁爱;而墨家则认为在一个秩序和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兼爱。
其实这两种思想反映的正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
.
B 2
.
B 3
.
D 4
.
①
举例论证。文中列举孟子在《孟子
·
尽心上》中评论墨子的例子,论证孟子推崇墨子
“
兼爱
”
的人格精神魅力。
②
引用论证。文中引用宋代陆游《杂兴
·
孟子辟杨墨》的语句论证孟子辟墨是为了孔孟之道鲜亮发光。
③
对比论证。文中将儒家
“
爱有差等
”
与墨家的
“
可学而能
”
进行对比。
5
.异:儒家主张仁爱,
“
爱有差等
”
,出已及人,根据亲疏贵贱而施予不同的爱;墨家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
“
兼相爱,交相利
”“
兼爱天下
”
。
同:儒家
“
仁爱
”
和墨家
“
兼爱
”
都是我国的传统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比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特别是关于
“
爱
”
的主张,探讨了两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材料一强调了儒墨在历史上的对立与互补关系,指出墨子的
“
兼爱
”
理想虽难以实现,但其精神值得现代借鉴。材料二则详细比较了儒家
“
仁爱
”
和墨家
“
兼爱
”
的异同,指出两者在强调人际关系和谐方面的共同点。文章呼吁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并融合儒墨思想,以促进文化创新。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
为了本派学说而全盘否定墨学的历史教训
”
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
“
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
”
和最后一段
“
吸取孟子不当辟墨的历史教训
”
等可知,孟子没有
“
全盘否定墨学
”
,只是对墨子进行不当的批判。
C.“‘
立爱自亲始
’
是墨家的主张
”
错误,依据材料二
“
儒家主张在施行爱的过程中以自己为起点,逐渐扩大至他人,即
‘
立爱自亲始
’”
可知这是儒家的主张。
D.“
这在任何阶段的历史时期都是可以达到的
”
错误,依据材料一
“‘
兼爱
’
理想,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的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
可知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达到的。
故选
B
。
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B.“
原因固然与其自身学说有些地方自相矛盾有关,但儒家非墨辟墨是重要因素
”
错误,依据
“
墨家
‘
兼爱
’
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别人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
”
可知其自身学说有些地方自相矛盾、有些观点不合时宜才是重要因素。
故选
B
。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归谬反驳法是一种逻辑论证方法,旨在通过假定对方观点成立,然后引出矛盾或荒谬之处,从而否定该观点,证明自己立场的正确性。
A.
句意:楚国有卖盾与矛的人,称赞自己的盾说:
“
我的盾坚固得没有东西能够刺穿它。
”
又称赞自己的矛说:
“
我的矛锋利得没有东西不能刺穿。
”
有人问:
“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
这个人无法回答。以
“
自相矛盾
”
的方式指出盾和矛不可并存,体现归谬反驳法。
B.
句意: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的鸡。其他人劝告他说:
“
这样做不是君子之道。
”
他说:
“
我会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停止。
”
如果知道不义,就应该立即停止,为什么还等到明年?以
“
月攘一鸡
”
推理出其不合义,体现归谬反驳法。
C.
句意:孟子说:
“
大王喜好打仗,那么我以打仗来打个比方。战鼓震天,兵刃相交,但很快有些人丢盔弃甲仓皇逃窜。有些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些跑了五十步。五十步的人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如何?
”
回答说:
“
不对,只是逃跑的距离不同罢了,这也是逃跑。
”
孟子接着说:
“
既然您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会比邻国更多。
”
用五十步笑百步类比国君的错误,体现归谬反驳法。
D.
句意:孟子问:
“
不愿做与不能做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
回答:
“
让人扛着泰山横跨北海,说
‘
我不能
’
,这是真的不能。但如果是扶一位长者折一根树枝,说
‘
我不能
’
,那么是因为不愿做,不是真的不能。所以大王不实行仁政,不是如扛泰山渡北海那样办不到,而是如扶长者折枝这般可以做到却不愿意。
”
这是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并未假设对方观点成立,而通过对
“
不能
”
与
“
不为
”
的具体分析进行区分,未体现归谬反驳法。
故选
D
。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
举例论证。依据
“
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孟子
·
尽心上》说:
‘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可知文中列举孟子在《孟子
·
尽心上》中评论墨子的例子,论证孟子推崇墨子
“
兼爱
”
的人格精神魅力。
②
引用论证。依据
“
宋陆游《杂兴
·
孟子辟杨墨》诗说:
‘
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
’‘
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
’
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
”
可知文中引用宋代陆游《杂兴
·
孟子辟杨墨》的语句论证孟子辟墨是为了孔孟之道鲜亮发光。
③
对比论证。依据
“
儒家
‘
爱有差等
’
,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
……
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
……
主张
‘
可学而能
’
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
”
可知文中将儒家
“
爱有差等
”
与墨家的
“
可学而能
”
进行对比。
5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异:依据
“
儒家
‘
爱有差等
’
,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
”
可知儒家主张仁爱,
“
爱有差等
”
,出已及人,根据亲疏贵贱而施予不同的爱;依据
“
墨家
‘
兼爱
’
是围绕
‘
兼相爱,交相利
’
这一基本论点展开的。
……‘
兼爱
’
主要强调的是
‘
兼爱天下之人
’”
可知墨家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
“
兼相爱,交相利
”“
兼爱天下
”
。
同:依据
“
儒家
‘
仁爱
’
和墨家
‘
兼爱
’
都是中国传统思想
”“
儒家
‘
仁爱
’
与墨家
‘
兼爱
’
都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所爱的对象是相同的
……
是人类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
”
可知儒家
“
仁爱
”
和墨家
“
兼爱
”
都是我国的传统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之爱;爱的对象是整个人类。
6
.
D 7
.
C 8
.
①
整体上通俗易懂,小说描绘市井生活,用语自然质朴。
②
富有地域特色。比如
“
将将
”“
轱辘石头
”“
叼住
”“
合算
”“
四大爷
”
等词语颇具京味。
③
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比如
“
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
一句刻画出了老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
一句刻画了瑞宣的矛盾心理。
9
.
①
反映社会现实。创作的背景是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彻底沦陷,写的是战争爆发之后的中国社会。
②
关注人民悲欢。小说写小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境况、弱小无力,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③
关心国家命运。小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态度,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在国难之际表现出坚定的信念,作者以此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导语】老舍的《四世同堂》节选描绘了北平沦陷后,瑞宣一家在国难当头时的内心挣扎与矛盾。通过瑞宣在
“
尽忠
”
与
“
尽孝
”
之间的两难选择,小说深刻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与无奈。作品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环境刻画,展现了北平的美丽与沦陷后的惨淡,揭示了侵略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深重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
是为了突显瑞宣等人对北平城的喜爱之情
”
理解不正确,应该是暗含着北平被敌人占领后的痛惜之感。
故选
D
。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
行动描写
”
错误,由原文
“‘
对!
”
瑞宣点了点头,
‘
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
……’”“‘
老三,听!
’
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
等信息可知,小说在塑造瑞宣这一形象时,语言描写极为突出,并没有使用行动描写。
故选
C
。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
解答时,可以从文本的整体风格、地域特色、人物语言等角度鉴赏评价。
①
由原文
“
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
”“‘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
以及
“
瑞宣叹了口气。
‘
哼!你
……
我永远走不了!
’‘
大哥,咱们一同走!
’”
等信息可知,老舍的语言非常接地气,常常使用口语化的表达,使得人物对话真实自然,小说描绘市井生活,用语自然质朴,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②
由原文
“
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
”“
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
日本人能叼住北平
”“
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
”
可知,
“
将将
”
,意思是
“
刚好、仅仅
”
没有多余的钱;
“
轱辘石头
”
,意思是
“
向下滚石头
”
;
“
叼住
”
意思是
“
占领
”
;
“
合算
”
意思是
“
有利
”
;
“
四大爷
”
可见北京人称呼常带一个
“
爷
”
字,这些词语颇具京味,富有地域特色,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地方色彩,也使人物对话更加生动真实。
③
比如
“
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
一句刻画出了老三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符合老三积极爱国的形象;
“
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
一句刻画了瑞宣的矛盾心理,老舍擅长运用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瑞宣的矛盾心理通过语言的省略和悬念式的表达,突显出他进退两难、哀而不伤的复杂情感,这些语言都符合人物个性话的特点,做到了形神兼顾,鲜活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9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解答时,抓住题干中
“
感时忧国
”
这一关键信息,从原文中找到有效信息进行解读。
①
结合注释
“1937
年
7
月,在七七事变的第
22
天后,北平彻底沦陷
”“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
”
等信息可知,创作的背景是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彻底沦陷,写的是战争爆发之后的中国社会,小说通过对北平沦陷后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揭示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特征,反映社会现实。
②
由原文
“
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
……”“
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
”“‘
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
等信息可知,小说写小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存境况、弱小无力,战争让百姓生活艰难,精神备受煎熬,文章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体现了人民的悲欢。
③
由原文
“
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
”“
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
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
”
等信息可知,瑞宣面对北平的沦陷,他内心虽然充满了焦虑和矛盾,但是这种内心的挣扎也真实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
体现了老三在国难之际表现出坚定的信念,由此可见,小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态度,作者以此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10
.
AEH 11
.
A 12
.
B 13
.(
1
)我(太子丹)曾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对我无礼,使我日夜焦虑,总想(予以)报复。
(
2
)荆轲感激燕太子丹对自己的恩义,就用匣子装着(暗藏)匕首入秦,劫持秦始皇,想以此来使燕国存续,称霸诸侯。
14
.李翱是这样评价荆轲的:
①
荆轲称得上一位壮士;
②
荆轲的智谋不足,不能察知事情的变故;
③
荆轲不能觉察掌握好的时机;
④
荆轲不明白自己是燕太子丹政治道路上的牺牲品,称得上浅陋(或为人浅陋)。
【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燕丹子》和李翱的《李文公集》,讲述了燕太子丹因在秦国受辱,心怀复仇之志,礼遇田光并通过他结识荆轲,希望借助荆轲的勇气和智慧刺杀秦王以报仇雪恨。田光为表忠诚自杀,荆轲则感念太子丹的恩义,毅然前往秦国行刺。李翱在评价中指出荆轲虽勇敢,但缺乏智谋,未能识时务,最终导致失败。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荆轲想驾着囚车劫持秦王往燕国,儿童妇女尚且明白他不能做到,然而荆轲却绝意去做了这件事。
“
乃欲促槛车
”
主语省略,谓语是
“
促
”
,宾语是
“
槛车
”
,结构完整,
A
处断开;
“
驾秦王
”
与
“
如燕
”
之间用
“
以
”
连接,中间不断开,
“
如燕
”
是动宾结构,
“
童子妇人
”
是下句主语,
E
处断开;
“
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
”
主谓宾齐全,故在
H
处断开。
故选
AEH
。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虚词、词类活用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错误。表承接;
/
表转折,却。句意:迎了又再拜。
/
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挟制。
B.
正确。男子成年束发;
/
男女成婚。句意:从我(田光)成年自立。
/
结发夫妻生时同床共枕。
C.
正确。二者用法不同。意动用法,以
……
为美,赞扬;
/
使动,使
……
高,加高。句意:赞扬太子的美名啊(以太子的好名声为美)。
/
加高我高高的帽子。
D.
正确。句意:太子每天早、中、晚三时进献食物。
/
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
故选
A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又亲自游说燕太子丹
,
让太子丹相信荆轲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值得托付重任
”
理解错误,由原文
“
遂见荆轲,曰:
‘
光自度不肖,达足下于太子。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
’”
可知,应该是
“
游说荆轲,让荆轲相信燕太子丹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值得为之效劳
”
。
故选
B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1
)
“
丹尝质于秦
”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
“
丹尝于秦质
”
,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做人质;
“
遇
”
,对待;
“
复
”
,报复。
(
2
)
“
函
”
,名作动,用盒子装;
“
劫
”
,劫持;
“
存
”
,动词使动用法,使
……
存续。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
由原文
“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
”
可知,李翱认为荆轲刺秦王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知恩图报,可以称得上一位壮士;
②
由原文
“
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
”
可知,他的智谋还不足,最终导致行动失败,强调了智谋的重要性。
③
由原文
“
不足以
……
识机
”
可知,荆轲不能觉察掌握好的时机;
④
由原文
“……
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
可知,李翱认为荆轲未能理解燕太子丹的决心和策略,即使燕太子丹愿意牺牲整个燕国来报复秦国,荆轲却未能领会其中的深意,荆轲不明白自己是燕太子丹政治道路上的牺牲品,显然很浅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田光于是来见太子,太子站在台阶一侧恭敬地接迎,迎了又再拜,待坐下来后,太子丹说:“如今燕国处在偏僻的北疆,等于蛮荒之地,而先生却不鄙薄这里,我才能够侍奉左右,这真是祖宗神灵保佑呀。”田光说:“从我成年自立,直到现在,徒然钦慕太子高尚的操行,赞扬太子的美名啊。太子将教导我什么呢?”太子直起身,膝行向前靠近田光,泪流满面地说:“我曾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对我无礼,使我日夜焦虑,总想(予以)报复。然而论人口则秦国众多,比强盛则是燕国衰弱,打算合纵呢,我心里又等不及。以致常常吃饭不知自己席位在哪里,睡觉不能安卧。即使让燕、秦两国同归于尽,也等于死灰复燃,地下白骨再生。希望先生考虑办法!”
于是把田光安置到上等宾馆住下。太子每天早、中、晚三时进献食物,问候不断,这样过了三个月。太子怪异田光仍未提出建议,就来到他的住处,让左右侍从人员退下,询问道:“先生既已垂降怜惜同情,答应惠赐好计谋。我侧身等候恭听请教,已经三个月了。先生有什么想法吗?”田光说:“即令太子未曾催问,也将竭尽心思。我听说骏马年轻时,奔驰千里都是容易事;到了老年衰朽,连行路都困难。太子知道我的时候,我已经老了啊。打算替太子设想好计谋,太子却不能接受;想为太子奋勇体力,则我做不到。私下里观察太子门下客,没有可当大用的。我所知交的荆轲,是非常勇猛的人,怒火升腾时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他为人博闻强记,性格刚烈,身骨健壮,不拘小节,而想建树大功业。太子想要图谋大事,非此人不可。”
太子离开座席再三拜谢说:“如果得托先生的福,能与荆君结交,则燕国江山长保无虞,一切全靠先生成就。”于是田光要出发了。太子亲自送行,握着他的手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不要泄漏消息!”于是去见荆轲,说:“我自量没出息,在太子前举荐了足下。那位燕太子,真正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啊,他对您倾心敬慕,希望您不要疑虑。”荆轲道:“我有个鄙陋的志向,曾说过只要心投意合,就奋不顾身;若情性歧异,则一毛不拔。现在先生让我与太子结交,敬奉尊命。”田光对荆轲说:“听说士子绝不能被人所怀疑,太子送别我时,讲过‘这是国家大事,请不要泄露’的话,这是不相信我呀。被怀疑而苟活在世间,我感到羞耻屈辱!”就对着荆轲咬断舌头自尽了。于是荆轲起身去往燕国。
材料二:
荆轲感激燕太子丹对自己的恩义,就用匣子装着(暗藏)匕首入秦劫持秦始皇,想以此来使燕国存续,称霸诸侯。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称得上是壮士。可惜他的智谋还不足以察知事情的变故和掌握好时机。秦始皇的政治理想,与齐桓公不同,曹沫劫持齐桓公能成功,荆轲刺秦王不成而被杀身,他们所遭遇的结果必然是这样的。荆轲想驾着囚车劫持秦王往燕国,儿童妇女尚且明白他不能做到,然而荆轲却绝意去做了这件事,他刺杀未果不是运气不佳,实在是当然之事。燕太子丹的想法,如果可以报秦王的仇,即使是燕国被攻占都不顾惜,何况美女的手呢?荆轲不明此理而担当刺秦王之事,实在是浅陋啊。
15
.
D 16
.
①
照应标题:
“
今宵拚醉
”
和
“
后夜相思
”
虽未直言离别,却表达出对
“
荆州同僚
”
的不舍,巧妙照应标题
“
荆州别同官
”
。
②
深化离情:诗人想象离别之后月光洒满江河,象征诗人对同僚的无尽思念,更加强化了离别的思念之情。
③
丰富意蕴:
“
今宵
”
与
“
后夜
”
虚实结合,
“
月满川
”
以景结情,且前后形成对比,情真意切,韵味无穷。
【导语】张孝祥的《鹧鸪天
·
荆州别同官》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物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离别的无奈。词中
“
露菊
”
与
“
池荷
”
象征季节更替,尾联以
“
醉花迷坐
”
与
“
相思月满川
”
结尾,展现了词人对当下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思念的预期。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
伤别
”
错,暗含有这么多贤明之士前来送行的自豪。
故选
D
。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句子意蕴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
今宵拚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满川
”
:今晚我要开怀畅饮,让鲜花迷醉我的双眼,到了后夜,我在月光下思念你们,相思之情洒满大地山河。
①
结句写词人要与同僚们喝个一醉方休,表现出对同僚的依依惜别之情,而
“
后夜相思月满川
”
一句则想象离别后自己在月夜之下思念同僚的情景,这两句虽未直言离别,却将离情别绪抒写得淋漓尽致,从而巧妙地照应了题目
“
荆州别同官
”
。
②
结句想象离别后自己在月光下思念同僚,相思之情洒满大地山河,月夜之下,思念悠悠,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将离情别绪抒发得蕴味无穷。
③“
今宵拚醉花迷坐
”
是眼前实写,实写当下的开怀畅饮;
“
后夜相思月满川
”
是未来想象,虚写别后的离愁别绪。
“
今宵
”
与
“
后夜
”
虚实结合,又形成热闹与孤寂的对比;最后一句
“
月满川
”
,以景作结,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17
.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有:坼、乾、坤、壅、蔽、已、尊、酹。
18
.
A
有利于强身健体
B
肩关节也是拳击中容易受伤的部位
C
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19
.
②
将
“
拳击手的
”
移至
“
大部分
”
前面
⑤
将
“
因此
”
改为
“
就
”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
但
”
后转折,前面
“
兼顾了有氧和无氧
”
是说拳击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应填:有利于强身健体。
B
前文提到
“
手腕损伤
”
,此处是说在拳击运动中肩关节容易受伤,应填:肩关节也是拳击中容易受伤的部位。
C
语段主要是说专家的建议,此处先说正面合理的做法,再说
“
避免过度训练
”
,应填: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
语序不当,
“
大部分
”
作定语应修饰
“
力量
”
,将
“
拳击手的
”
移至
“
大部分
”
前面。
⑤
搭配不当,
“
如果
……
因此
”
关联词不搭配,此处是假设复句,将
“
因此
”
改为
“
就
”
。
20
.
①
赞不绝口(或
“
啧啧称赞
”“
如痴如醉
”
)
②
成群结伙(或
“
成群结队
”
)
③
人流如织(或
“
人山人海
”
,或
“
人流如潮
”
)
21
.
①
比喻:这句话将白云比作锦缎、哈达和鸽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形状,表达了作者对六月甘南天空和云朵的赞美之情;
②
排比:
“
宽的像
……”“
细的像
……”“
星星点点的碎云像
……”
构成排比,增强了语势,丰富了内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不同姿态。
22
.
①“
层层叠叠
”
比
“
层叠
”
程度更深,更能突出梯田的层次感;
“
大大小小
”
比
“
大小
”
更能表现山包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
②
这两处重叠形式,突出了山野中梯田和山包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
语境强调人们听到
“
花儿
”
传承人悦耳的歌声时陶醉的情态或赞许,故填
“
如痴如醉
”
或填
“
赞不绝口
”
或填
“
啧啧称赞
”
。如痴如醉: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啧啧称赞:啧啧连声地表示羡慕。
②
前文提到赛歌会期间,数万群众会聚到此,语境强调许多人相聚在一起上以歌会友的情状,故填
“
成群结伙
”
或填
“
成群结队
”
。成群结伙:众多人物聚集在一起。成群结队:众多的人或动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群体或队伍。
③
后文提到各种风格的歌声此起彼伏,语境强调此处聚集了许多
“
花儿
”
歌手,故填
“
人流如织
”
或填
“
人山人海
”
或填
“
人流如潮
”
。人流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人山人海:指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人流如潮:人如同潮水一样,形容人很多。
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时先分析比喻手法的构成,再从艺术效果和内容上进行分析。
①
由原文
“
白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宽的像锦缎,细的像哈达,星星点点的碎云像一群白色的鸽子在飞翔
”
可知,这句话将白云比作锦缎、哈达和鸽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不同形状,描写的景色突出形象,给人以美感,能化具体为形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六月甘南天空和云朵的赞美之情;
②
原文
“
宽的像
……”“
细的像
……”“
星星点点的碎云像
……”
结构一致,构成排比,增强了语势,读之朗朗上口,丰富了内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不同姿态,使白云被描写得细腻且富有层次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要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应从修辞运用、句式特点、语序、语体风格、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①
由原文
“
层层叠叠的梯田
”
可知,在内容上
“
层层叠叠
”
比
“
层叠
”
程度更深,更能突出梯田的层次感,突出了所修饰的主体特点,加重语意;
由原文
“
大大小小的山包
”
可知,在内容上
“
大大小小
”
比
“
大小
”
更能表现山包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强调了所修饰的主体特点,加重语意,给读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②
由原文
“
层层叠叠的梯田缠绕着大大小小的山包
”
,使描摹的对象更加确切生动,突出了山野中梯田和山包的特点,极具画面感,同时增强语言韵律感、形象性和感染力的作用
。
23
.
例文:
以爱为基,共筑和谐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儒家的
“
仁爱
”
与墨家的
“
兼爱
”
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殿堂。两者虽同源于对人与人之间的深切关怀,却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诠释了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而如今,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见证着、亲历着时代浪潮的奔涌。我认为,唯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
仁爱
”“
兼爱
”
思想,我们才能共筑一个美好和谐的伟大时代。
人与人,当以仁爱友善之心交往。
亚历士多德早已在《政治论》中论证了人的群体性:
“
离群索居的,不是神明,则为野兽。
”
正如花朵依赖春天,我们依赖这个社会,依赖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疫情之下,我们有了更多的契机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际交往的普遍和可贵。正因如此,践行先贤所倡导的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
等交际准则才更成为我们义不容辞之责。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怀仁爱友善之心,架起人与人心灵交往的桥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唯其如此,人性的光辉才能跨越山海,隔空辉映,给孤独的个体以温暖。
国与国,当以兼爱共赢之姿共处。
万物互联的世界,独善其身已如虚妄的镜花水月般不可及。当亚马逊雨林的蝴蝶引起华尔街的风暴,当刺耳的警报声扰乱新丝路上的阵阵驼铃,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世界正连接成同一片大陆,我们在其中不可或缺。因此,打破贸易壁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势在必行,国与国当以
“
兼爱
”“
非攻
”
之姿和谐相处,共筑未来!
世界,当以仁德和谐为基共联。
无法忘记
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一幕:世界各国人民肩并肩,昂首向前,每向前一步,脚下的大屏幕上展现出不同画面,或遥远,或迫近;或温馨,或苦难,共同构成了我们所经历的昨日世界。而今,路就在脚下,唯有以仁德互助为基,我们才能冲破人种、制度的各种障碍,化解矛盾,于和谐中牵手大同。
莎翁的忠告仍在耳畔回响:
“
当坦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
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当以青春之热血蓬勃之朝气,为共筑和谐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时代浪潮中呐喊、翻涌,奔流向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墨家
“
兼爱
”
和儒家
“
仁爱
”
这两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为切入点,引发我们思考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这其中,儒家的
“
仁爱
”
是一种有差别的爱,强调的是按照亲疏贵贱的顺序来爱人。孔子认为,人们应该首先爱父母,其次是亲朋好友,然后才是普通人。与儒家的
“
仁爱
”
不同,墨家的
“
兼爱
”
则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墨子主张人们应该平等地关爱他人,不分亲疏贵贱,爱所有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墨家的
“
兼爱
”
打破了血缘和亲疏的界限,强调的是爱的普遍性和平等性。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发现,儒家的
“
仁爱
”
更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秩序,通过礼仪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而墨家的
“
兼爱
”
则更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的普遍性,主张通过个人的行动来推广爱,实现社会的和谐。但其实,两者并无优劣之差,我们生活在人情社会中,所受到的爱之浓度,也随关系远近有所差异,自然大部分人会先爱父母,再爱其他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或不该爱其他人,关爱他人,维护好和谐人际关系,才能有效构建和谐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由
“
兼爱
”
与
“
仁爱
”
拓展开去,我们可以发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说,
“
泛爱众,能亲仁
”
。墨翟提出要
“
兼相爱,交相利
”
。孟子主张
“
仁民而爱物
”
。王阳明主张
“
天下一家
”
,即
“
天下之人,皆相视如一家之亲
”
。这些文化渊源都是我们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有力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富含
“
仁
”“
爱
”
的优秀基因。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倡导和谐,
“
亲仁善邻
”
的文化蕴含
“
人心和善
”
的道德观。
写作时,可以先根据材料,引出
“
和谐
”
这一主题,说明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对
“
和
”
的追求与践行,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然后,可以采用平行式结构或逐层深入的方式探讨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思想的历史内涵以及当代意义。这其中,重点应适当放在当代意义上。比如,可举例说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等思想,还有
“
一带一路
”
倡议等实践举措,就是对仁爱、
“
天下一家
”
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了
“
协和万邦
”
的国际观和
“
天人合一
”
的宇宙观。然后,还可立足于人际交往、家庭氛围、和谐社会等层面来展开论述,重点体现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关系构建中的理性选择,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构建的思想观念。
立意:
1.
相辅相成,和谐共荣。
2.
人际和睦,共致远方。
3.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高考语文
谢明波,高考语文名师、清华大学出版社畅销图书主编,出版有《高考语文十年真题考点精讲与分类详解》(连续九年再版)《18天搞定古代文化常识》《高考作文实战技法全解》《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全解》。坚持学科导向,科学高效备考,关注加星标,内容早收到!
最新文章
重磅合集:人民日报连发5篇评论,带你读透新年贺词!全是2025高考热点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快与慢」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善于顺时而动,陌上自有花开
【2025高考倒计时152天】坐下来,静下来,就能考上!
2025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八省联考作文讲评来啦!这么写准高分!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古诗词」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挥斥兼爱笔墨,擘画和平蓝图
【2025高考倒计时153天】靠近光 追随光 成为光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八省联考作文题目出炉!来看你会写吗?
【2025高考倒计时157天】你一定要站在自己所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 语文试题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必背60篇古诗文默写33组「形近、音近易错字」全集!最常出错的都在这儿!6分稳了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年度报告」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在实用与审美之间找到平衡
年度盘点!人民日报最优质时评2024合集! 每月最热时事+金句+精彩语段,大概率考到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跳出“心灵井口”」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让执行力成就美好的明天
【2025高考倒计时158天】真正的海,不怕波澜!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新年献词很棒但不会用?帮你「分主题」整理好了值得背诵的新年献词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选择」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生活的无限可能
【2025高考倒计时159天】多长一点本领,人生就有更多选择权
重庆市2025届高考第零次诊断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2025各大媒体新年献词汇编来啦!已标注金句、段落,用上作文满分!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个人与时代」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2025高考倒计时160天】零星的优秀,也可以拼凑出星河
2025届广西名校高考模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万众期待的2025版《高考语文十年真题》上线了!十年典藏版!实用
「南方周末2025新年献词」来了!近25年献词精华版,每一句话都能用在作文里
你的语文还有救!2025高考语文系统课程上线!高考考的都教
分主题·绝佳作文素材「新年flag」作文突破50+!
每日精读一篇高考优秀作文!今日作文:出入之间:人生的旅途与归宿
【2025高考倒计时161天】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2025届河南省 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三语文试卷
思辨作文天花板!2025上海一模最新思辨作文题及高质量范文汇编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