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上午9点抵达杜布罗夫尼克。这里是克罗地亚的一块飞地,从克罗地亚本土去往杜布罗夫尼克必须经过波黑。
巴尔干之行走过的所有老城中,杜布罗夫尼克是最为鲜亮华丽的,无论其整体格局还是完好程度,无论其建筑风格还是文化底蕴,都堪称阳春白雪,无出其右。
杜布罗夫尼克是克罗地亚南部的一个滨海城市,古称拉古萨(Ragusa),西面隔着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半岛相望,风景旖旎,气候宜人,是克罗地亚最大的旅游中心和度假胜地。尤其是成为电视连续剧《权力的游戏》中君临城(King’s Landing)的主要取景地后,游客更是趋之若鹜,热度经久不减。
我这次访问杜布罗夫尼克,只游览了老城部分。
从西门派勒门(pile gate)进入老城,首先看到的是南侧的大奥诺弗里奥喷泉(Large Onofrio's Fountain),建成于1440年,是主要的城市供水系统。喷泉的上方是一个大圆顶,主体有16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石雕面具,水龙头就设计在这个面具里。
与之相对应的北侧则是圣救世主教堂(Chutch Of Holy Saviot),建造于1520年-1528年间,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紧挨着圣救世主教堂的是方济各会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建成于1360年。这是一个大型的建筑群,包括修道院、教堂和图书馆,甚至还有一家至今仍在营业的药房。这家药房的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初,是世界上营业时间最久的老字号药房之一。
居中的是老城的主街——斯特拉敦大道(Stradun),全长约300米,自13世纪以来一直是城市的活动中心,现在也是老城的主要观光区。有位男士站在街头的南侧,好像在兜售一种工艺品。这个人非常地敬业,我来的时候就站在这里,我离开的时候依然站在这里,而且姿态没有任何改变,只是不知道业绩如何。
东西向的斯特拉敦大道把老城区分为了两个部分,其中北部略小于南部。街道两旁多是商店画廊咖啡馆和餐馆。
沿着笔直的大道向前,老远就能看到一座高高的塔楼,那就是杜布罗夫尼克钟楼 (Gradski zvonik u Dubrovniku)。这座钟楼高31米,始建于1444年,因在1667年的大地震中遭到破坏而于19世纪初开始倾斜,1928年被拆除后按原设计重建。
钟楼的左侧是斯彭扎宫(Palača Sponza),建造于16世纪。
斯特拉敦大道的尽头,是卢扎广场(luza)。
广场的正中是建于15世纪的奥兰多石柱,被游人挡得严严实实。
奥兰多石柱的背面是巴洛克风格的圣布莱斯教堂(Church of St. Blaise)。这座建于18世纪初的教堂,是为了纪念杜布罗夫尼克的守护神布莱斯的。位于教堂顶部正中的就是圣·布莱斯的塑像。
卢扎广场右转是总督宫(Knežev dvor)。这是一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混合风格的宫殿建筑,始建于1435年,曾是拉古萨共和国行政机构的所在地。现在是历史博物馆,杜布罗夫尼克的许多珍贵文物都收藏于此。
图左为总督宫 图中为主教座堂
总督宫的旁边有一尊青铜人物雕像,呈坐姿,双手抚膝,面带微笑。雕像的主人名叫马林·德尔齐克(Marin Drzic,1508年-1567年),是一位剧作家,被誉为拉古萨共和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鼻子和双膝部位溜光锃亮,都是“摸了有好运”日积月累的结果。
总督宫的南侧,是杜布罗夫尼克圣母升天主教座堂(Katedrala Velike Gospe, Katedrala Marijina Uznesenja)。这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据说里面有一个珍宝馆,收藏了许多著名的文物。
从主教座堂向西穿过一条小巷子,进入冈杜利奇广场(Gundulić)。这个广场的面积略大于卢扎广场,是老城的一处集市,每天中午之前营业。里面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这个广场是以诗人伊万·冈杜利奇的名字命名的。广场的一侧矗立着他的纪念碑。伊万·冈杜利奇(Ivan Gundulić)1589年出生于杜布罗夫尼克的一个贵族家庭,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纪念碑底部有四组浮雕,描绘了冈杜利奇最重要的史诗作品《奥斯曼》(Osman) 中的场景。
站在伊万·冈杜利奇纪念碑旁边,就能看到前方的耶酥会楼梯了(Jesuit Staircase)。大概是因为“权游”的缘故吧,那里总是聚集着很多的游客。为了拍这张照片,我来了两次,而且等了很久。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石头台阶本身也很精致,建成于1738年,在这里傻坐着应该是种不错的享受。
沿耶酥会楼梯拾级而上,是鲁德尔·博斯科维奇广场。这个广场是以当地的一位名人命名的。鲁德尔·博斯科维奇(Ruđer Josip Bošković,1711年5月—1787年2月)是拉古萨共和国的科学家、外交官和诗人,同时还是耶酥会的祭司。
广场的右侧是圣依格内修斯教堂(Crkva sv. Ignacija)。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耶酥会教堂,建成于1725年,据说里面有美丽的壁画。
继续往前蹓跶,就来到了老城的第二个主要入口——东门普洛切门(Ploče Gate)。普洛切门两侧是以坚固著称的雷维林堡。在其南侧可以看到拉古萨时期的港口,里面泊着一些小游艇。堡垒上还有一只加农炮。
普洛切门建于14世纪,分为内外两重。从这里进入老城的那段路径和光影令人沉醉。徜徉在这样的时空里,不觉陷入一种迷离的恍惚,那感觉真是常忆常新呵。
杜布罗夫尼克总人口约4万,至今仍生活在老城里的约有千人,且多是老年人。尽管游客蜂拥,老城秩序井然。
这位卖货大妈也是老城里的一道风景线。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街头艺人。
老城里狭窄幽深的小巷,于我有一种特别的引力。
从西门逛到东门,经过的每一条街巷都简约娴静,拜访的每一栋建筑都优雅知性。橙红的屋顶,麻色的墙体,仪态万方而又温婉平和,漫步其间,身心润朗。
然后是乘船从海上看老城。
乘船前先去了趟洗手间。收费标准每人次一欧元,不过只收一元硬币或者两枚五角的硬币。有位大妈专司收费,然后再投入收费机内。想一人次使用一枚两欧元的硬币,或者两人共用一枚两欧元的硬币,回答都是No!想用其他面值的硬币凑成一欧元,回答依然是No!还好,我在一堆两元的硬币里总算扒拉出两枚五角的硬币。
游船从老城的巴涅(Banje)海滩码头出发,在老城与洛克鲁姆岛之间自东向西行驶。
在行驶的过程中,杜布罗夫尼克被完整地展现出来。雄伟壮观的城墙,高大巍峨的城堡,依山傍海的小城,得天独厚,美不胜收。
杜布罗夫尼克城墙始建于13世纪,大多建于15世纪-16世纪。全部使用花岗岩砌成,长1940米,厚1.5米-5米,最高处22米。15 世纪时又修筑了15 座塔楼作为城墙的一部分。
老城渐渐远去,新城款款而来。顺应山势伸延的红顶建筑,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愈加俏丽。
回程时,游船绕洛克鲁姆岛(Lokrum)外侧行驶。这座占地72公顷的岛屿长1.6公里,距离陆地只有600米。岛上林木葱郁,既有要塞和修道院,还有植物园和裸泳浴场。
一艘古船正在港区附近游弋,与安静的老城相得益彰。那高高的桅杆让我想起了大航海的时代。
杜布罗夫尼克有著名的五大要塞,从游船上可以看得更加分明。它们是:
罗维里耶纳克堡(Fort Lovrijenac),又译作圣劳伦斯堡(Fort St. Lawrence),修建在城墙西部外37米高的悬崖之上,旨在保护城市免遭威尼斯人的入侵。建造于11世纪-16世纪,面向外侧的墙壁厚12米,面向城内的墙壁厚60厘米。
博卡尔堡(Fort Boka),位于城墙的西南部,建造于1461年-1570年,是一座两层楼高的碉堡,与明塞塔堡一起共同守卫着老城的西入口。
雷维林堡(Fort Revelin),位于老城的东北部,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保卫着通往城市的东部陆地通道。建造于1539年-1551年,在1667年的大地震中安然无恙,震后被用作共和国的行政中心,而且所有的珍宝也都被存放在这里,可以说是杜布罗夫尼克最完美的堡垒了。我曾在雷维林堡的顶部逗留了一刻钟。
明塞塔堡(Fort Minčeta),位于城墙的最高点,建造于1319年-1464年,是一个圆形的大堡垒,墙体厚度6米,是杜布罗夫尼克不可征服城市的象征。
圣伊万堡(Fort St. Ivan),位于老城港口的东南侧,由相连的两座堡垒组成,分别建造于1346年和1522年。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在圣伊万堡和卡什防波堤之间拉起铁链封锁港口的入口。
我曾沿着圣伊万堡的水边石径,一路走到了波波雷拉(Porporela)。那里是一处防波堤和一个小码头,还有一座灯塔。防波堤上的排椅坐满了游客,我只好拣了块石头休憩片刻。
包括上面五座要塞在内的所有堡垒都被充分地使用着,比如水族馆、音乐厅、咖啡厅、酒吧、饭店以及多种主题的博物馆等。
在游船上看得更清楚的还有多米尼加修道院(Dominican Monastery)。这也是一个宗教建筑群,包括教堂、钟楼、回廊和三座修道院楼。始建于14世纪初,位于老城东部,靠近城墙。据说修道院内收藏了一些珍贵的手稿和著名的画作。
杜布罗夫尼克始建于七世纪,中世纪时成为拉古萨共和国的中心,至今仍保留着经典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的教堂、修道院、宫殿和喷泉等中世纪建筑。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杜布罗夫尼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1年6月,克罗地亚宣布独立。当年的10月1日,杜布罗夫尼克遭到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攻击,由此开始了持续七个月的城市包围战。在此期间,共有114名市民丧生,大量人员受伤,半数以上的建筑物被损坏,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老城墙更是遭到600余次的持续炮击。战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和协调下,老城得以按原样及时修复。
此行仅有半天时间,几乎打卡了所有的重要建筑。走马观花之余,也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登上城墙走上一趟,二是没有乘坐缆车俯瞰老城。
至此结束了克罗地亚的全部行程,一路走来,心旷神怡。克罗地亚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一千多个岛屿,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貌和渊源深厚的人文景观。这里的人们依靠发达的观光业过着简单的生活,一年只需工作七个月,虽谈不上富裕,却也安逸闲适。
午后离开杜布罗夫尼克,汽车沿着秀丽的滨海公路逶迤前行。海天一色中,形体俊美的洛克鲁姆岛固执地牵引着我的视线,那份不舍与依恋,让我的内心涌起一丝淡淡的怅然。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再见。
本期图片摄影:米老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