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央视《朝闻天下》长篇报道马鞍山

民生   2024-12-06 12:02   安徽  

12月6日

央视《朝闻天下》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张就业成绩单的背后】

聚焦马鞍山

来看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安徽是人口大省,就业压力较为繁重。今年前十个月,安徽城镇新增就业72.82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实现净流入,农民工呈现持续回流态势。这是如何做到的?


01

提前招聘到学校

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在安徽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一场省级职业技能校级选拔大赛初级赛就已经吸引了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




泉峰汽车精密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招聘专员 陈湘:特别像这种专业技术人才,我们也是非常关注,也希望能够在这种活动比赛当中,能找到更符合我们企业想要的这种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说是像操作能手这一块。

陈湘所在的企业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和中高端汽车零部件。她告诉记者,随着产业快速发展,他们的生产规模一扩再扩,技能型员工一度出现短缺。

泉峰汽车精密技术(安徽)有限公司第六事业部运营经理 郭伟:压力特别大,当时我们为了快速应对,克服这种困难,我们还从南京总厂拉了一批我们熟练的工人过来。

得知企业的烦恼后,人社部门联系到当地的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口专业中挑选了40多名学生进厂实习,因为部分学生在学校就有实操经验,很快就被录用为正式员工。

泉峰汽车精密技术(安徽)有限公司第六事业部运营经理 郭伟:先让他们去做一些辅助性的岗位,通过这样的学习锻炼渐渐发挥他们的优势,走上熟练工人的岗位。

“产教融合”,让企业很快能找到适配的技能人才,也让学校开始思考转变教学模式。记者调研时发现,今年,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建了大型实训车间。学生学完理论课,就可以在不同工区直接进行实操训练。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导处副主任 杨懿:情境化的教学,把企业的真实任务带进来,也使得学生能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当中,进入他学习的主题。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还新设了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9个新专业,今年的就业率达到了98%。而在安徽全省,也正在面向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推动技能人才与新兴产业的双向奔赴。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处长 唐晓峰:通过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搭建精准对接平台,来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今年以来,全省就通过产业来创造带动了就业岗位150万个。


02

带着职称去就业

增强毕业生竞争力



在安徽,不仅是职业院校面向市场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试点为在校毕业生搭建职称评定体系。在校生怎么评职称?对他们的就业有什么帮助?




在一家生产新能源电池的企业里,记者认识了这个名叫王腾的小伙子。上大学时,他学的是机器人工程专业,临近毕业时被推荐到这家工厂实习,最后留厂就业,目前已经成为一名工艺工程师。

众翌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技术总监 黄伟:尤其是在焊接这边和自动化集成这块,知识比较扎实吧,相对来说到企业来,上手还是比较快的。

王腾告诉记者,到企业后能很快上手,和他在校就取得了工程师职称不无关系。作为试点,他所在的学校建立了“工程师学院”,探索在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职称评审,评定级别包括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等,毕业实习的实操成绩成为获评的重要条件。

众翌科技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王腾:我的论文是在实习期间完成的,然后学校和公司两个地方,同时各给我安排了一个导师。公司还给我安排了一些相关的像技术操作岗、程序编写等多岗位轮训。

在校期间,王腾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多次在技能大赛获奖,实习期间又被评为“优秀实习生”。毕业时,他从1000多名参评者中脱颖而出,获评工程师职称,接到多家公司抛来的“橄榄枝”。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试点也并非一帆风顺。因为在校生参加工程师职称评审,最重要的一项标准就是要到企业实训8个月。刚开始,一些企业对提供批量实习岗位,也存在一些顾虑。

东科半导体人力资源部经理 熊丹丹:这些学生进入企业的同时,我们就要安排我们的工程师去带教这些学生。同时我们还要拨一定的岗位出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影响了我们企业的工作效率。

怎么才能打消企业的顾虑呢?人社部门牵头,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几番沟通,让企业了解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同时还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怀东:比如说,对于企业和高校建立这样大学生实训和实习基地,这样的企业,市里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个资金补助,来调动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目前,安徽已在3所高等院校建立“工程师学院”,展开在校毕业生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定。目前已有1478人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成为拥有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称“三证”的应届毕业生,工程师学院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同比其他毕业生高了近11个百分点。


03

“三公里”就业圈

精准匹配实现家门口就业



供需适配,才能促进更有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在调研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通过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公共服务平台持续下沉,着力破解“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的结构性矛盾。



当记者来到马鞍山西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正碰上社区居民王燕在这个大数据平台登记求职信息。

安徽马鞍山市西苑社区居民 王燕:因为要照顾小孩,我想找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王燕输入身份信息后,点击屏幕,就能填写简历、薪资要求、求职意向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系统查阅、浏览到招聘企业的详细信息。

记者:这个简历交完以后,他那边能很快看到吗?

安徽马鞍山市西苑社区居民 王燕:对,你投过去以后他很快就能看到,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会通知你。接到电话到他们单位直接进行面试就可以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苑社区常住人口有7800多人,求职需求旺盛。其中还不乏大龄等就业困难群体。而另一方面,周边分布的中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畅通,也存在招工难题。而类似这样“人找岗”“岗找人”的矛盾,在不少社区都普遍存在。今年以来,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三公里”就业圈,以大数据的方式把就业服务下沉到社区。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处长 唐晓峰:通过线上触手可及而且一键触达,这样真正实现劳动者在家门口就业,小微企业在家门口招工。

王婷是一家空气能热水器公司的系统调试员。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她想换一份离家近的工作,于是就在“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登记注册,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回复。

佧诺科技有限公司电器操作员 王婷:大概一个小时都不到,公司就跟我联系了,然后就约我面试。

目前,安徽已经在2900多个社区上线“三公里”就业圈大数据平台,吸纳10多万家市场经营主体入驻。今年以来,已经有11.18万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总台记者 王琰 陈钰洁 李红刚 陈志猛 潘健)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吴杰 

审核|常亮

监制|余辉

见马鞍山
马鞍山广电 见你之未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