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有出息凭啥成了“新型不孝”

时事   2024-11-28 20:17   辽宁  

上海年逾八旬的曹老伯夫妇因身体状况下降,选择入住养老院。儿子在国外工作定居事业有成,但他们却指定热心的朋友兼邻居钱先生为意定监护人。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养老院需要老夫妻有一个能够随时联系的代理人;另一方面,以前的住院经历让他们意识到,在关键时刻,如病危签字等,需要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护人。

公证员建议双方签署《特定情况下代理与意定监护协议》,确保老人在失能失智后有监护人,同时也便于日常代理事务。二老身处国外的儿子对此表示赞同,并作为监督人参与协议签订,确保监护人履行职责,保持与父母的联系畅通。据了解,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意定监护公证正成为解决高龄、失能、空巢等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


当空巢老人养老成为社会焦点问题,看过这则热搜新闻,心里为曹老伯一家人松了一口气,也不禁想到了近年来流行于网络上的一种论调:“儿女越有出息,父母的晚年越不幸”“子女没出息是一种福分”子女在大城市或国外施展抱负,无法承欢膝下、伺候床前、随叫随到,被定义为一种“新型不孝”。


扎眼的“新型不孝”看似是新谈,其实还是老调,唱的仍旧是“养儿防老”那一套。物理空间的拉大遭遇父母的衰老与无助,已经带来太多心酸无奈,各方面也都在积极破题解困,而所谓的“新型不孝”却狠狠给了所有人戳心一刀。


这一刀切割了亲情,做出种种错误暗示:生你就得养我;唯有指望子女,老了方有幸福可言。这一刀更割断了社会与养老的联系,逃避了健全养老制度的社会责任,让一些人看不到各类养老服务模式正在不断创新优化,也看不到“意定监护”等新的法律机制让托付余生有了新的可能……一厢情愿地指望仅凭借个体的“孝道”就能解决养老问题。


一个人的“孝”从来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需要谁的认可,真正的孝顺是由父母评判的,父母感受到的每一次来自子女的关心和爱,是孝顺;父母的每一次认可,是孝顺;父母的每一次原谅,也是孝顺……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精彩,每一代人也都有自己的无奈,但如果想整个社会向上走,每一代人都是下一代人的垫脚石。


对此,你怎么看?




推荐

阅读

HAI DAN

XIN WEN

影响恶劣!涉事教师宋雨明,获刑5年

事发大连!两男子跳入刺骨海水!

辽宁首例!“百吨”入刑!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瀚伯

编辑:小刚

美编:王蕊
校对:魏红
责编:小王
主编:鲁菲
监制:穆军 高忠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向原创致敬

海胆新闻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