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创刊40周年特刊· 40年,那些人和故事

时事   2025-01-10 18:18   江苏  

前言

回首往昔,《江苏经济报》诞生于改革开放春风中,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江苏第一经济融媒体。以经济的眼光看世界,秉持专业、深度、敏锐的理念,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经济资讯和独到的见解。值此报庆之际,江苏经济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倾听他们的真知灼见,回顾与《江苏经济报》的点点滴滴。

江苏是备受瞩目的经济强省,也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过去40多年,江苏创造了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以“强富美高”为核心的现代化新模式,创造了很多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力的示范性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体现在经济领域。

——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

 

吕永刚表示,近年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江苏经济报》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尤其是围绕江苏宏观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等重大和焦点问题,开展常态化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无论是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还是区域协同发展、共同富裕,这些都是值得双方携手合作、深入研究的重要经济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希望能够与《江苏经济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携手打造更多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温度的成果。这些研究能够带来高质量的稿件,服务于广大的受众,还有助于实现研究机构与江苏头部经济媒体的发展目标。

——访南京市演艺集团执行董事、艺术总监杨庆锦

南京市演艺集团,下属话剧团、越剧团、京剧团、杂技团、歌舞剧院和民乐团及创意中心。杨庆锦介绍,自2012年改制以来,各个团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推行了改革创新,尝试突破。

成立于1956年的南京市越剧团,一直坚持传承和创新两条路。近几年,越剧团顺应国家文旅融合的创新方向,在“金陵第一园”瞻园推出了沉浸式实景演艺项目《金陵寻梦·夜瞻园》,传统戏曲与古典园林相融合,让游客在近四十分钟时间里感受金陵文化的魅力。“与瞻园合作文旅项目的最深刻感受是,演员的专业水准及其打造出的演出产品的品质,决定了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杨庆锦说,从《金陵寻梦·夜瞻园》到《金陵·王府往事》,南京市越剧团始终坚持用专业演员,给观众的感受就是品质很高,与一般的文旅演艺不一样。实现了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用专业的优质服务征服游客。

杨庆锦告诉记者,南京文投集团出品的《织造府》实景演出,去年在南京织造博物馆热演,同样是充分挖掘南京人文资源的优质文旅融合项目。他透露,在今年春节期间,在南京老门东街区的越剧博物馆里,南京市演艺集团将推出一台全新的沉浸式演出《戏花间》。

——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

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12月,迄今已近十年。该研究院是江苏省委宣传部批准、依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成立的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张春龙介绍,自成立以来,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始终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社紧密合作,合作深度和力度不断拓展。

“2022年至2024年,我们与江苏经济报社共同主办或者承办了多场高端研讨会、论坛。”张春龙说,同时,双方共同对重大经济问题进行联合主题调研。“我们还对报社记者所提出的最新经济社会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专家解读政策和数据、阐释理论,对问题做出权威分析,《江苏经济报》通过专题报道予以传播,获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张春龙表示,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与江苏经济报社的合作,分别提升了双方在经济研究、经济报道领域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他希望双方未来在深化理论研究与探索,继续联合举办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系列高端论坛和研讨会;共同申请或承担一些国家级、省级的重大经济研究课题以及加强研究成果的传播等方面深化双方合作。

——访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于广云、原会长马达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江苏工艺美术行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的转型,其间,曲折起伏,曾跌落低谷,面临生存危机,终于迎来了文化市场的新需求,文化产业的新机遇。两位工美协会的新老当家人,回顾并展望江苏最古老制造业的“焕新”之路。

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原会长 马达

江苏拥有多个世界级和国家级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工艺美术品涵盖11大门类近4000多个品种,拥有众多著名的工艺美术重点品种。江苏工艺美术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品种、企业数量等方面。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原会长马达介绍,20余年来,江苏及各市县将工艺美术的发展纳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形成了新的经济和文化亮点。

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 于广云

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于广云介绍,尽管工艺美术产业在第二经济强省江苏GDP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但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不容忽视。目前,全产业链从业人员估计在60万至70万人。江苏省内的主要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工艺美术产业,形成了多元化、特色鲜明的发展态势。于广云表示,工艺美术产业应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江苏经济报》等媒体合作,并利用新媒体推广,不断开拓海内外市场。

——访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简名伟、南京云锦研究所原所长王宝林

1957年,南京市云锦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承担着云锦继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2009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京云锦研究所原所长 王宝林

王宝林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云锦所一度陷入困境。当时他担任所长,曾向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疾呼:南京是云锦的骄傲,南京人必须重视,挽救云锦。此后得到各方支持,新闻媒体积极报道,出版社支持出版了一系列书籍,传播和弘扬云锦和云锦的历史文化。

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简名伟

在4年多前,简名伟正式担任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他说,自己非常幸运,也深感责任重大。他与运营团队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自我造血,扭亏为盈。在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云锦所也在不断创新。如近期与多位艺术家联名推出的“织画成锦”系列,已成为主打产品。

目前,云锦博物馆已经开发了云锦高端装饰品、围巾和披肩、文创品等,通过天猫、抖音、微信等互联网渠道,将云锦产品成功打入年轻群体的消费市场。简名伟表示,他希望将云锦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顶级面料品牌。未来,云锦博物馆将上市,南京云锦城将会落成,面向全世界展示“灿若云霞”的云锦。

——访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戈凯、顾问王钦凤

江苏汽车业起步较早,已有近七十年历史。1958年,南京汽车制造厂成功下线第一辆跃进牌轻型载货汽车,自此江苏汽车业进入整车制造时代。

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戈凯介绍,以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汽”)为代表,江苏汽车业曾拥有跃进、依维柯、菲亚特、名爵、亚星等多个知名品牌,40年前,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曾是江苏汽车业发展的“高峰期”。2007年,顺应国家汽车行业优化重组的要求,南汽与上汽集团合并,此后,江苏整车的产销规模明显增长,但自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目前,江苏汽车业发展态势强劲,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1月至10月,“江苏制造”整车产量为178.09万辆,全国第四,其中,新能源汽车94.24万辆,位列全国第三。

从全国地方汽车工业强省,到今天的全国新能源汽车新兴强省,江苏汽车业走过了四十年周期的变革“螺旋”。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顾问王钦凤表示,江苏汽车产业拥有良好基础、巨大潜力,未来有望在整车制造、品牌打造和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

——访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华亮

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林华亮

扬州是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之一。扬州漆器记载着华夏文明史的一页,两千四百多年间,历经战国到明清的辉煌。从解放初期“几近失传”困境中一路而来的扬州漆器厂,如今依然是全国漆器行业的佼佼者,肩负着传统漆器文化传承与拓新的使命。

今天的扬州漆器,包括雕漆、点螺、漆画、漆雕等,技艺特点鲜明,兼具南北特色,独树一帜。

扬州漆器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华亮介绍,目前,扬州漆器行业年产值约5000万元,虽然规模较小,但领先全国地区同行业。近几年,由于消费需求变化,扬州漆器厂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每年销售价格数百元的礼品漆器10万件。此外,扬州漆器还开发了茶盘、漆皮漆工艺的文创产品等,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市场反响较好。

2018年至2024年,扬州市人民政府连续六年每年拨付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包括扬州漆器在内的“非遗”相关产业。负责扬州漆器厂资产运营的扬州运河文投集团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宜兴紫砂业界8位大师与名人谈

在江苏乃至全国的传统工美行业之中,紫砂业规模居前。迄今为止,紫砂业总产值逾百亿元,从业人员约10万,专业制作者超过2万个。

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介绍,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自1954年创立以来,不仅培育了十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还培养了数十位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紫砂工艺厂的发展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包括《江苏经济报》在内的江苏媒体界的长期关注和报道,为紫砂在新时代的转型鼓与呼。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华健回忆道,1985年,宜兴紫砂工艺厂技术人员尚不足百人,而今技术人才数量已实现几何级增长,从事紫砂工艺的人员已达数万之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作为传承代表者之一,大师们亦分享了紫砂行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建军80年代参加工作,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他认为,创新为紫砂行业注入了活力,书画家等文艺界人士的加入有力推动了紫砂工艺的不断进步。虽然整个行业会经历一些波动,市场的起伏也在所难免,但总体而言,紫砂艺术的前景光明。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吴奇敏已为行业培养了逾百位徒弟及五六百名学员。她认为,紫砂行业一直经历着变革,从业队伍的力量在持续扩展和增强。众多高校毕业生纷纷投身于此,年轻一代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对推动紫砂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湘君提出,紫砂业也需要从业人员的自律,凝聚正能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指出,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紫砂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新的丰硕成果。当代紫砂艺术创作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紫砂艺术创作成果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已达到历史之巅。中国艺术研究院专门设立了紫砂艺术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其研究与创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的看法是,宜兴紫砂工艺之所以能够跨越不同时代,在全国传统工艺美术界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对人才培养的坚定执着,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技艺,留下了代表性作品,也留下了各自时代的文化记忆。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毛子健直言道,紫砂行业须面向市场变化,深入理解市场规律。在坚守传统工艺核心价值的同时,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关注产品性价比,满足多样化、年轻化的需求。

紫砂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突破。须不断打破传统框架的束缚,如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官方网站和合规的在线商店,将紫砂工艺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实习生 郭子骅 许梦缘

江苏经济报
江苏第一经济融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