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
这一周,我们迎来了立冬节气,但是宿迁大地并无冬的萧瑟之感,反而呈现出最美的“丰”景。
这一周,全市各地党政“一把手”拿出干事创业的拼劲、韧劲、干劲,全力加快产业发展、精心谋划明年工作、悉心办好民生实事……迈着火热的步伐,在冲刺四季度的赛道上,各地正比学赶超,力争上游。
11月7日,沭阳县公安局、沭阳县法院先后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分别宣布主要负责同志调整决定。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彭伟出席会议并讲话。沭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昭文宣布干部任职决定,贺晓峰同志担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职务,刘程同志不再担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职务,孙泳同志担任县法院党组书记职务。
彭伟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县公安局、县法院为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作出的贡献。指出此次干部调整,充分体现了市委、县委对县公安局、县法院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寄托了对县公安局、县法院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县公安局、县法院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县委决策部署上来,永葆政治忠诚,聚焦主责主业,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全力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沭阳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日,泗阳县委书记马伟,泗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范德珩现场调度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要求,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坚决扛牢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责任,以动真碰硬的态度抓好问题整改,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马伟、范德珩前往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现场了解企业水煤浆锅炉问题整改措施,并实地查看集中热源点项目建设进度,要求企业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严格落实清洁能源替代要求;同时,各相关单位要主动上前服务,与企业共同推进问题整改,确保问题如期、高质量整改到位。
马伟强调,要打好主动仗、扛起环保重任,打好攻坚仗、改好交办问题,打好持久仗、抓牢铁腕治污。全县上下要深刻认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大政治意义,牢固树立 “一盘棋” 思想,协同推进,解决突出重难点问题,防止问题反弹,把此次督察作为改善环境民生的抓手,推动县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11月8日下午,泗洪县召开2025年“三大类”项目编排工作汇报会。泗洪县委书记杨云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2025年省市县三级重大产业项目及县民生实事项目编排情况、2025年县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编排情况的汇报;与会县领导和单位依次进行了交流发言,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会议强调,2025年“三大类”项目编排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民生福祉改善,要进一步优化项目编排计划,完善推进机制,破除堵点难点,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地见效。要宜排尽排,科学编排、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中心城市建设及民生实事项目,持续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提升项目编排质态,努力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要强化要素评估,深入研判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项目资金、环评、洪评、市场化等进一步加以分析论证,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推进。要注重整合和提升,围绕城市功能、城市品味、群众关注点、民生着力点,持续提升项目整体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把工作往前做,把进度往前赶,全力推动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11月4日,宿城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宿城区委书记陈伟强调,要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协同配合,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宿城样板”。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顾宇主持会议。
推进会上,陈伟强调,在总体推进上,要把好“片区化”这一主线。以规划引领整体性提升,以重点带动协同性发展,以特色塑造标志性成果,努力实现“村村有亮点、片片有特色”。在建管问题上,要用好“项目化”这一抓手。加强环境整治,深化农房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宿城特色的农房建设路径。在产业打造上,要抓好“融合化”这一关键。推动一产“前端后延”,更加突出农副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推动二产“中端发力”,加快食品产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三产“末端添彩”,深度挖掘近郊优势、文化元素、生态禀赋,串联乡村风景,拓展农文商体旅。在要素支撑上,要走好“多元化”这一路径。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做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地的多样盘活、人的多维培育和钱的多元投入,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11月6日下午,副市长、宿迁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辉到古楚街道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紧盯园区发展所需,聚焦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所盼,更大力度冲刺全年目标任务,更高站位科学谋划明年工作举措,坚定不移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推动全区高质量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上,张辉听取了古楚街道工作情况汇报,对街道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张辉指出,要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提质增效。要科学谋划明年工作。2025年是经开区推动高质量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古楚街道要更加聚焦全区发展大局,以更高站位、更高定位推动转型发展找准方向路径,以更强担当、更大力度推动转型发展迈上更高台阶,以创新思路、开拓视野推动转型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努力以古楚一域之光为园区全域添彩。
11月9日,张辉到南蔡乡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不断开拓进取,矢志不渝打造美丽特色田园乡村,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座谈会上,张辉听取了南蔡乡工作情况汇报,对南蔡乡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张辉强调,当前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更是冲刺全年任务目标的关键期。南蔡乡要对照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精细谋划明年重大项目,做实做细重大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强化资金、土地和招商引资等要素保障,确保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有力,为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11月4日,市湖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先彦主持召开党工委2024年第16次会议。张先彦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抢抓发展机遇,冲刺四季度、决战全年胜,切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市湖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磊出席会议。
就做好四季度工作,张先彦强调,要全力以赴完成指标任务。抢抓年前最后时间,深入对标找差,做到责任再强化、工作再落实,确保重点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要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数字产业化,不断拓展“数据+文创”“数据+医药”等数字经济链条;聚焦焕新提质,加速工业转型升级,抢抓“中国膜城”建设契机,坚定不移支持双星发展。要多向发力提升招商质效。强化“一把手”抓招商,加强督查考核,切实提高招商工作实效;强化主导产业抓招商,聚焦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服务抓招商,牢固树立“服务入驻企业是最大的招商,服务本土企业是最好的招商”理念,及时解决企业突出问题。要精准施策守牢发展底线。守牢生态环保底线,系统开展“散乱污”整治、扬尘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重点指标持续向好。
11月4日下午,2024海峡两岸电子信息产业宿迁(苏州)对接会在苏州举办。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国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和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签订“台商之友”合作协议。
王国荣在致辞中代表市政府向本次对接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作为全国“台商走电商”工作的发源地,近年来,宿迁创新推出各项惠台政策,聚力打造“荟聚宿迁”“成长宿迁”“情融宿迁”三大品牌,在宿台经贸交流、平台载体建设、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日益成为“台资集聚新高地”和“台商投资新福地”。
王国荣强调,在宿迁加快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时刻,选择在苏州召开本次对接会意义深远。苏宿工业园区作为苏宿两地合作载体,营商环境优、投资空间大,是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们真诚期盼并恭候各位台资企业尤其是在苏台企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前瞻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来宿迁、来苏宿工业园区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宿迁将继续秉承“亲商、爱商、尊商、护商”服务理念,让更多来宿企业“活下来”“活得好”“活得久”,进而“赢未来”。
11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洋河新区党工委书记冯如意调研教育工作。
冯如意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教育系统在教育党建、教学质量、常规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冯如意强调,要强化党建引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动摇。要强化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破解教育发展难题。高位谋划教育发展新格局,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目光聚焦在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上,坚持目标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各项教育工作,有序推进教育工作规范发展。要强化质量提升,用教学实绩赢得群众口碑。优化育人环境,推进特色办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洋河教育的影响力。要强化校园安全,以扎实举措守牢发展底线。要强化财力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抓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教学环境,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要强化齐抓共管,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环境。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联系教育、联系学校制度,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体系,不断推动洋河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酒都核心区”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稿件素材来源于各县区、市各功能区权威发布)
组稿/编校:张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