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人韵士】徐景波|寒梅斋自选集(卷十二·他山玉·序跋评价九篇其四)
文摘
文学
2024-10-26 00:00
黑龙江
徐景波,字乐水,网名塞北梅翁,斋号寒梅,一九五四年生于齐齐哈尔,祖籍河北乐亭。
少为下乡知青,恢复高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毕业。
曾业余从事多领域研究,发表有关文章百余篇,并获得有关奖项。近十几年间业余从事诗词普及教育活动,在网上、省市老年大学、有关书社授课百余次。
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哈尔滨市作协会员,哈尔滨市文史馆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第二届副主席、第三届顾问,丁香诗社创始人、第一第二届社长,第三届荣誉社长。曾任长白山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论坛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
学诗近五十二年,积辞赋、乐府、古风、五七言律绝排、新旧词、散曲、楹联、自由诗三千余首,出版有个人诗选《塞北梅花》等四集,为历代经典诗词曲赋谱曲一千多首。有专著《梅翁诗论》(获得哈尔滨市第九届天鹅文艺大奖文艺理论类唯一一等奖)。主编丁香诗社社刊《九十九束丁香》,编辑《千家诗》黑龙江编二十四卷,大型诗词曲赋联专题集成《丁香集》副主编。从事全隋唐五代诗研究二十余年,成果分编年体、分类体两种,待出版。
十月二十日,我七十周岁了。学诗五十二年来,留下来的诗词曲赋联习作有三千余首,从中选出大约三分之一,编辑成集,用我的斎号名之曰《寒梅斎自选集》,算是给自己年届古稀一个交代,并以此献给多年来对我给予诸多关怀爱护的朋友们。愿朋友们从阅读中对您所了解的塞北梅翁,留下一个基本完整的立体印象,愿朋友们在分享中获得快乐。
塞北梅翁
甲辰寒露记于寒梅斎
陆伟然
我自知浅薄,故建议他去找国内名家,诸如刘征等人。景波不从,一定要我写点什么。这一军,将得我非常惶惑。我本应固辞不受,转念一想,这也是景波的盛情,诚属不弃。我能附骥于景波大作,也是一份光荣。这样,我就来留下些须文字。
景波的诗词,已经进入国内选家系列。纵观我省,未曾有过。其诗艺的纯熟,学识的深厚,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本集的诗文也证明了这点。
读他的诗文,犹如欣赏美玉,着实快慰。兴奋之余,念到当今诗坛,突然有些额外的思索:
一、当代诗词,“当代”在哪里?过时的声韵、入声字不体现“当代”。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一首诗中,不一定常有这样的字。即便有,也属于小小的边角碎料。除了这些边角碎料,还有很大的布块。这些“布块”。要不要“当代”?如何“当代”?
二、同一题材,同一事件,有的人写出来有诗味,有的人写出来就没有诗味。同样符合音律,为什么效果如此不同?构成诗味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三、如今没有皇帝,不是“朕即国家”,而是“人民即国家”。中华崛起,世界瞩目。如何让外人从我们的诗中,品味出我们是国家主人的感觉?
偶尔想到这些问题,未得其解。愿借景波洛阳贵纸一角,以求教于高明。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三日
(作者系全国著名诗人,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前任副主席,退休前主持《黑龙江日报》文艺副刊数十年)
——写在徐景波先生《塞北梅花第二集》付梓之际
梦云轩墨客高凯
纵观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大凡备有以下三方面的素质:一是颇具才华,二是功底深厚,三是异常勤奋。在诗词领域中尤其如此。才华是一种天份,先天的成分占很重。一个人在某方面相对比别人更具才华,多是来自幸运的天赋。功底是后天打下的,是曾经深入学习、深远涉猎、深层次研究求索而获得的知识积累,是学问的沈淀。至于勤奋,人所共识,此处无需过多赘言。一个人光有才华,没有功底,那他的才华必定是飘浮的,会像昙花一现轻飘而去,不可能扎实。一个人既具才华,又有功底,但后来变得很懒惰,极少劳心用力地去进行创作,显然也就难出成绩,难有作为。
自从与徐景波先生相识之后,他这个人最令我钦佩的可贵之处,就是在诗词领域里表现出了颇具才华,功底深厚,且又异常勤奋。
徐景波先生的才华与功底体现在他的诗词创作和诗论研究两个方面。在当前的诗词界,有些人专搞诗词创作而不搞诗词理论研究;而有些专搞诗词理论研究的人则不搞或很少搞诗词创作。能像景波先生这样,既勤奋创作诗词又深入研究诗论者,实属不多。在出版这部诗词集之前,他已经有《徐景波诗歌自选集》、《塞北梅花——徐景波诗歌分体选集》、《梅翁诗论——中国古代诗歌体裁概览》等多部诗词作品集和诗论集问世。他的诗词作品质量上乘,佳作频见;诗论研究系统、深入、扎实,总有独到见解。例如对于诗词,他的评价标准是:“四分真情、三分善意,二分文笔、一分格律。”对此,他写过这样一首绝句:“芙蓉清水性灵珍,忧乐襟怀自感人。妙笔生花读万卷,仄平不必费三春。”他认为:“近体诗成熟于唐,而唐人不以平仄声韵为要,妙在顺其自然。细考唐代大家、名家,其近体诗,每有出律处。何也?非为不讲格律,是有格律而不唯格律,重在表情达意,旨归如此。宋人重技巧,雕章镂句,不为不工。然惟其过求于工,而诗心乃减。是宋诗不及唐诗之根本所在。元人才不及宋,而重诗心高于重诗艺,故元人离唐乃略近。明清诗,充栋汗牛,而可传诵万代者盖寡。究其原因,窃以为过于重格律,孜孜于三平、三仄、孤平、粘对,诗心亡,徒存匠气。先贤远矣,声韵迁矣,诗之真谛,乃在诗情、诗义焉,总而曰诗心。好诗,三分诗艺,七分诗心。诗心之不存,而得好诗者,愚未尝闻也。”这是很有见地的。
对于当前我国诗词界的现状,他谈到:“近几年传统的地方戏曲舞台艺术几乎无演出,只有二人转充斥各地。二人转也是民间艺术,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迎合低俗趣味,已经离艺术越来越远。思之诗坛,则有另一种状况,一味求雅,雅到多数人不懂,自命清高。我以为,真正的艺术,可俗,但当以积极健康为度;可雅,但当雅到多数人可以欣赏为度。‘低俗’、‘高雅’相互排斥,民族传统文化岌岌可危。作为诗人,要不被大众淘汰,则当学诗经之纳国风,屈子之为九歌,乐府之融相和,学刘宾客之作竹枝。抛弃民众者,必为民众抛弃。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只有扎根于民众,才能复兴。雅俗共赏,赢得民众的喜爱,当是文人的历史责任。”这种近体诗词应该雅俗共赏的主张,我与之共识。
景波先生的勤奋,自是体现于他大量的诗词联赋作品(各类诗歌已达2000余首)以及诗论、诗话等著作,而在网络上组织建立丁香诗社一事,则更令人刮目相看。丁香诗社成立于2010年五月五日,是以哈尔滨本埠参与网络交流的诗友为基础的半虚拟半实体的诗词爱好者组织,徐景波先生作为发起人和社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至今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果。如今在《中华诗词论坛》《联雨文风》等知名网站上都开辟了版块,景波先生亲任首席版主。而且丁香诗社没有仅囿于哈尔滨,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诸多诗友加入,人气越来越旺。而无论是在本埠,还是在外地,每有诗友相会聚饮,景波先生必拈阄分韵,或限韵限题,或凭字随意,每每催生一批佳作,促成一丛灿烂诗花诞生。在其中他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前超额拿出新篇,令人击节赞叹。这在熟知他的诗友中已传为美谈,甚得雅趣。
景波先生说:“学诗当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对现实生活之认识、感悟为立意根基。不如是,则背离诗之道;既如是,则创新在其中矣,安用特地追求之?”此言极有道理。景波的诗词创作紧紧扎根于现实生活,流淌着对人生的热爱,对真情的渴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一种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使他产生如此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孜孜不倦的热情,从而不断收获着创新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他“惟愿精心研读诸位大作,着意探讨华章佳篇。学先哲,思时务,磨砺刀笔,希图来日方长。”这是何等谦逊高远的情怀!足以诠释一位杰出诗家的心灵的宽度与厚度。
坚冰未许俏霜枝,一任凝寒枉自痴。尘海飘摇销大块,心湖跌宕铸新诗。举杯邀月留清影,踏雪寻梅慰苦思。剩有涓涓英气在,东风着力报春时。
这是景波先生的一首诗《子夜吟》,句耐吟咏,意耐寻味,展卷品读,欣赏有加。择其颔联于本文为题,我心可慰,此文可结矣!
二O一O年十月于哈尔滨梦云轩
(作者系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北社社长)
——梅翁徐景波其人其作刍议
止观斋主徐双山
我之所以不揣冒昧,套改李商隐的名句作为拙文的标题,是因为觉得用这两句话比喻、概括徐景波其人其作比较恰当,或可深中肯綮。
何为双翼?多年来,景波一直坚持旧体诗写作,所谓“丹心未泯”“临难不移”,在致力于创作实践的同时,他还下大力进行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研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这便是他在诗歌天空翱翔的彩色双翼。
说到写诗,景波可称是“年轻的老手”。他十六岁读中学时,即开始尝试写诗填词,期间,又得遇高人点拨,初窥门径;考入大学后,更有幸成为黑龙江省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陶尔夫教授的高足,从而登堂入室,得识壸奥。毕业后,他先后在省政府办公厅、省对外经济贸易厅、中国外运黑龙江公司、三九龙滨酒厂工作,历任秘书、科长、处长、总经理等职务,因工作原因,于诗词只能偶一为之,但对旧体诗词的热爱,始终痴情不改。特别是近十余年间,他一发而不可收,竟积累了两千余首诗作。
说到理论研究,景波可称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笨功夫,孜孜不倦,矻矻以求,手不释卷,惜阴如金。
我曾说过:“你不把李杜诗集翻烂,就没有资格谈李杜。即便翻烂了,也未必有资格谈李杜。”不饱读无以言,然而,虽读万卷,却眼中了了,心下怱怱,与我何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心悟,温故知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乃为学者之箴言也。
令人钦敬的是,景波可谓为学心难满,勤学翻知误之人。几年来,他反复研读了几个不同版本的《诗经》、《楚辞》、《乐府诗集》,两个版本的《全唐诗》、《尊前集》、《花间集》,三个版本的《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词综》、《词综补遗》、《全元散曲》、《全清散曲》、《历代竹枝词》,以及难以数计的各种别集。在阅读时,利用古今各种工具书,对照、参校、感悟、思考,做出笔记、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包含《中国古代诗歌体裁概论》、《梅翁诗韵》、《梅翁词谱》、《梅翁笔记》在内的,计二百余万字的《中国古代诗歌分体选集》。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景波正是凭借这种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坚持不懈进行创作实践,又磨练了自己的笔头子。表现在自我身上,那便是捷才快笔,倚马可待。在黑龙江的诗歌圈子里,景波笔快是出了名的。他虽然不可与“八叉手而八韵成”的“温八叉”温庭筠相比,更不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推敲苦吟派贾岛,而是颇具才气的“快枪手”。无论是即席口占、分韵唱和,还是命题吟咏、记游咏物、借景抒情,往往是一挥而就。当然,只图快,却粗制滥造绝不可取,又快又好才是作手。景波的“快枪”下绝不乏佳构,令人高兴。
关于景波的诗作与诗论,原省作协主席李曙光与黑龙江大学的周蒙教授,在《塞北梅花》与《梅翁诗论》的序言中已分别予以解析,此不赘述。就我通读《塞北梅花》(徐景波诗歌分体选集二集)的感受,认为有这样几点特色,或可对同道有所借鉴。
一是情感真挚,爱憎分明。何为诗?钟嵘《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说得更加明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由此可见,情感乃诗歌之第一要素。诗生乎情,贵乎真,诗因情生,情以诗传。寡情则心死,心死则无诗。当然,作诗最忌讳的是伪崇高、假抒情,无病呻吟,东施效颦,“为赋新诗强说愁”,而必须情发乎心底,意聚之笔端,无矫揉造作之态,多推心置腹之诚。
读景波的诗,或爱或恨,或喜或悲,或乐或忧,或哀或痛,皆写得真诚感人,令人信服。
二是题材广泛,内容充实。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言:“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论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今日仍具有普遍意义。
景波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加之情感充沛,喜欢交友,表现在诗歌创作上,那便是多元化,即题材广泛,不一而足,内容充实,丰富多彩。诸如抒情、叙事、哲理、政论、批评、讽喻,无所不涉,举凡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咏史,无所不写,兼之题赠、祭挽、怀人、送别、忆旧,无所不吟,可谓琳琅满目,称得上“文若春华,思若泉涌,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令人敬佩。
三是诸体兼备,风格多样。中国旧体诗诗体学、诗体论源远流长。姑且不论远古时代在民间流传的口头歌谣,周代八百年间形成的“风”、“雅”、“颂”当为启蒙,楚辞则为肇始,而形式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用韵灵活的汉乐府为滥觞,至魏晋南北朝,在确立了五言古诗主导地位的同时,七言亦开始出现,至唐代则诸体完备,宋词元曲的出现,使诗体愈加丰富。
景波在深入研究中国旧体诗诗体学、诗体论的基础上,学习继承各种诗体,在实践中尝试、运用,使自己成为诗歌创作的多面手与通才。《塞北梅花》(徐景波诗歌分体选集二集),收入作品四百二十一首,包括古风、乐府、歌行,律诗、排律、绝句、琴趣,五言、七言、杂言,乃至十四行诗、民歌、儿歌、山歌、自由诗,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诗体,真可谓是十八般兵器,样样拿得起来放得下。
关于古典诗歌的艺术风格问题,古人论述颇多。王充《论衡·超奇》云:“实诚在胸臆,文墨着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谓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是“自相副称”的。曹丕主张“诗赋欲丽”,有“文气”说。陆机则认为“绮靡”是诗体风格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体性》、《风骨》等篇中,专涉风格理论,形成系统化。
就景波的诗歌风格而言,则因作品不同的内容、对象,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仔细甄别,则行气如虹、吞吐大荒的豪放者、劲健者有之,月明池畔、红杏在林的绮丽者、纤巧者有之,悠悠空尘、忽忽海宇的含蓄者、空灵者有之,萧萧落叶、飒飒秋风的悲慨、沈郁者亦有之。五彩缤纷,目不暇接。
四是格律严谨,手法多变。景波的古风、乐府写得不修边幅、汪洋恣肆自不待言。就其近体而言,可谓格律严谨,手法多变。
我认为律诗必须严格按照平仄、粘接、对仗这些基本要求和规范进行创作,且尽量不犯或少犯诸如三平调、孤平、上尾、相滥、傍犯、合掌、骈拇、叠砌、重位、摞眼、缺偶、失衡、悖理、直陈等诗病。如果违背基本要求和规范,那就不是律诗而是别的什么诗,而诗中有病偶乃诗家之大忌,是要遭人讪笑的。
正如宋代强幼安在《唐子西文录》中所述:“诗在与人商论,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闲一字放过则不可,殆近法家,难以言恕矣,故谓之诗律。东坡云:‘敢将诗律斗深严。’余亦云:律伤严,近寡恩。大凡立意之初,必有难易二涂,学者不能强所劣,往往舍难而趋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作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未到耳。”
读景波的近体诗,虽不能说一丝不苟、天衣无缝,总的感觉他在格律上要求还是十分严格的。说到艺术表现手法,则兼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手法,细论之则白描、比喻、双关、借代、倒装、省略、含蓄、直叙……无所不用。
《塞北梅花》(徐景波诗歌分体选集二集)付梓在即,景波要我写点儿什么。草草书之,不成敬意。
(作者系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
丁酉孟秋,同乡诗友吕公梁松,由京门挂来电话,言其准备编辑出版大型诗词丛书《千家诗》,并云,虽取《千家诗》之名,而非宋谢枋得选、明王相所注以后合刊之《千家诗》也。此乃为各省每位优秀诗词作者编辑出版一集或几人合集之新《千家诗》。请我负责黑龙江组稿工作。闻讯,兴奋不已,余遂欣然应诺。细忖此举,实为一项巨大文化工程也。前几年梁松先生曾出资组织编纂一套《中华诗词文库》丛书,每省一卷,三十余卷之诗词文库,早已次第出版,庋架珍藏。今复主持出版《千家诗》诗词丛书,远远超越《文库》之百倍、千倍也。足见梁松之胆量与魄力。
《千家诗》编辑出版,踵事增华,继往开来,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华诗词创作之义举,亦为实现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信之所需;更为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脉,惠及子孙后代所做一件功德无量之大事也。
黑水诗词,滥觞于唐代。唐诗中便有温庭筠《送渤王子归本国》一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此诗乃地方藩属政权渤海国与唐朝密切交往之实证也。
而渤海国之本土诗人颇多。受唐代文化影响,涌现出一批像杨泰师、高景秀、周文伯、杨成规、王孝廉、高元固、释仁贞、裴颋[tǐng]、裴璆等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士。其中文王大钦茂时期的诗人杨泰师,乃渤海诗坛之翘楚。杨氏存世诗作,仅有《夜听捣衣诗》《奉和纪朝臣公咏雪诗》两首,收录于日本所藏《经国集》中。渤海国使团出使日本,常常举行诗宴外交。八八二年(日本元庆六年),日方为来日渤海大使裴颋举行诗文联欢会,裴颋作为诗人,才华骤显,日本文人遂甘拜下风,此足以见证渤海国文风之盛也。
金代著名诗人为海陵王完颜亮。完颜亮少时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好读书,能诗文,喜与儒生交往。既长,一咏一吟,冠绝当时。据说他读罢柳永的《望海潮》,对词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及“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词句赞叹不已,便萌生了侵吞南宋的野心,或曰统一天下之雄心,遂即兴赋诗《题临安山水》: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提兵西湖,立马吴峰,一统天下之壮志直薄云霄。完颜亮存世之词虽然仅有四首,其中两首专门以咏雪为题材的词作,颇值一读。一首《念奴娇》,雄壮豪放;一首《昭君怨》婉约细腻。宋徽宗被掠五国城,观天坐井;南宋使臣出使金邦,松漠纪闻,也曾留下了一些凄美之音和边风雪韵。元明时期,或因金戈铁马,驰骋大漠,或因女真南下,黑龙江空旷人稀,诗词则鲜有记载与传世。清代流人“戴罪”流放于冰天雪地之边塞,负笈远行至榛莽初辟之蛮荒,龙江诗苑,遂见新天。吴兆骞、方拱干、方观承、蔡毓荣、杨瑄、英和、张光藻、朱履中等或被遣戍到宁古塔(宁安),或被流放至黑龙江(瑷珲),或被谪戍至齐齐哈尔,创作出大批描写黑龙江壮丽山河、军民抗俄斗争、浓郁边塞风情的优秀诗词作品,有些虽已散失,但多被载录于个人文集、方志、信札之中。其中几位黑龙江将军,于戎马倥偬之间也曾留下数首诗章。
有清一代,从清初到清末,黑龙江地区,流人先后曾于宁古塔成立“七子诗社”,于齐齐哈尔成立梅花诗社和菊花诗社,漠河金矿局矿工亦曾成立塞鸿诗社。这些诗社多数昙花一现,存世不长,随之人员变动,便烟消云散。
民国以降,流寓江省文人和宦游官员增多,诗词创作日趋繁荣。重要诗人有边瑾、魏毓兰、宋小濂、成多禄、徐鼐霖、张朝墉、冯文洵、马忠骏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边瑾、魏毓兰。二人分别有《龙沙吟》《黑水诗存》传世。作为北疆重镇、三百年都会、历史文化名城之齐齐哈尔,人才济济,诗歌创作日渐繁荣。随之而来,一些诗社也相继出现。主要可考者有龙城、蒲东、哲苑、真率会、奎社等诗社。其中黑龙江通志局中诸编修皆能赋诗,曾于《黑水诗存》中留下只鳞片爪。其他市县较著名者,尚有哈尔滨之九老会与后耆英会、松滨诗社,依兰之松江诗社,宾县之逸兴诗社等。齐齐哈尔诗词创作以魏毓兰为盟主,哈尔滨则以马忠骏的遁园为基地。为遁园穿针引线者为吉林永吉成多禄,往来于齐齐哈尔和哈尔滨之间者为巴蜀夔州张朝墉。
沦陷时期,日伪高压统治,文化凋零。一些诗社延续不久,便消退和解散。惟齐齐哈尔尚有新成立之清明、雪鸿、江天诗社等。阿城荣孟枚则参加了熙洽于吉林创办的冷社。这一时期主要诗词代表人物为荣梦枚、张泽普等。荣孟枚着有《佛桑馆诗文存稿》《延春室诗话》《佛桑馆挽联集》,编有《冷社诗集》等传世;张泽普有《虫吟诗草》传世。牡丹江地区宁安新成立了商山诗社,今有《真吾楼诗集》传世。而哈尔滨的马忠骏则于1940年将遁园唱和诗词结集而成《遁园杂俎》12卷,现已成为哈尔滨文化记忆中之独特风景。
解放后,新诗成为一统天下,鲜有旧体诗词创作,只有几位省级领导,偶有几首诗词尚能够见诸报端,余皆音稀韵冷。影响较大者惟邹问轩之《诗话》。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传统诗词创作回归诗歌园地。1987年黑龙江省诗词协会成立之后,全省诗词创作日趋繁荣,各个诗词组织(诗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黄钟大吕、铁板铜琶,如钱江之潮、壶口瀑布,汹涌澎湃,震撼寰宇;清词丽句,唐风宋韵,如满山杜鹃,通衢紫丁,绿了黑水,红了兴安。
值此传统文化回归之际,中华诗词振兴之时,为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共享《千家诗》编纂之壮举,余不揣谫陋,与梅翁(徐景波)联手,由余组稿,梅翁负责编辑,遂共同确定体例。诗先为古体,次为近体。古体依次为五言、七言、杂言;近体依次为五律、七律、五排、七排、五绝、七绝。词,同调编在一起,不同调按字数自少到多排列。调名与标题间加居中实心圆点。曲,北曲在前,南曲在后。先小令,再带过曲、集曲,再套数。每首分别标宫调,宫调用鱼尾号【】调名与标题间加居中实心圆点。
经过半年努力,《千家诗·黑龙江编》42人作品,24部诗集,蒙梅翁自报奋勇,全部承揽整个编辑工作。经其焚膏继晷,呕心沥血之劳作,遂成今日24卷之规模。对于全省来说,虽有沧海遗珠之憾,然已初具“黑水英华”之大观也。42人24集,分别为柳成栋之《杖国集》,徐双山之《止观集》,徐景波之《寒梅集》,王卓平之《轻舟集》,赵宝海之《青山翅膀集》,李勇之《毅盫集甲稿》,王志滨之《出尘集》,崔广礼之《草斋集》,王叔梅之《若水集》,曹阳之《蒹葭集》,李树先之《龙燕逸韵集》,王德臣之《桑榆集》,刘淑彬之《雪梦集》,孙亦东之《濯心集》,邹积慧、张智深、鄂明尔合编之《三家诗》,杨克炎、张登奎《蚕衿集》,盛武凯、盛义甫父子合编之《绿园集》,王玉芝、王冰原、王丹阳同胞三姐妹合编之《棠棣集》,刘国际、张宜生张景峰合编之《青春缘集》,佟光、王福生、龚志华合编之《玄冥集》,刘英明、王金合编之《鸣皋集》,姜立凭、张明艳、路长荣合编之《雪兰竹集》,李雪莹、刘敬娟、杨庆莲、李跃贤合编之《雪草莲雨集》,单继芳、李静莹、于影合编之《芳梅影集》。
24部诗集编成之后,入编诗友又对自己的诗集,反复修订,认真增删,使之更加完善。另外,主办方发现多部诗集缺少序言,遂一一进行补充。单集无序者各自补序,十部合集除一部作者自序外,其余均由梅翁操刀执笔,撰写简练前言,以代诗序。
为扩大影响,梅翁还将24部诗集统一推荐给《桃花源间》微信平台,以《黑水英华》栏目名称逐人逐期刊发,分别转发到各自朋友圈中,进行宣传,效果甚好。
值此,《千家诗·黑龙江编》即将付之剞劂之际,为向吕梁松先生表示衷心地感谢,遂率尔操觚,略述《黑龙江编》编辑颠末,爰为之序。
驿马山人柳成栋
戊戌三月十九日序于冰城长铗归来斋
(注:后因出资人出版单位的原故,该套丛书改名为分省的诗抄,黑龙江省的诗人共出版六集:《杖国集》《寒梅集》《轻舟集》《桑榆集》《荒庐拾韵》《绿园集》)
投稿作品要求:来稿要求格调积极、内容健康向上,可读性强,自行检测格律。必须声明是“原创首发”,且之前未在其它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纸刊上发表例外)。剽窃别人的作品以及一稿多投引起的纠纷,由作者负责。
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并附300字以内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张。可以在本台“查看历史消息”中阅读往期文章,对简介和照片的格式进行参考。
投稿邮箱:mm0127m@163.com成功投递后会收到自动回复。
来稿两周内如果未被采用,作者可自行处理。因来稿较多,如有诗作投稿时间超过两周仍未被平台采用,作者可联系主编询问,以免有遗珠之憾。
投稿内容可接受古体诗词、诗论诗话、诗词解读等与古典文学相关的作品。数量以二十首左右为宜。作品推送后应积极转发给朋友并分享到朋友圈。前期在本平台推出的作品阅读量低于100的,原则上不会再次采用。
注:如有赞赏,将归属平台主体,留作平台运营。
本台由九州诗社协办,有意申请成为会员的诗人请与本台主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