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微塾
修辞技巧之对比
一、定义
对比是一种在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这种对比,可以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征,或者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
人物对比
例如在高适的《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战场上战士们出生入死的情景和将领们在营帐中沉迷歌舞的情景进行对比。一边是残酷的战争和战士们的艰辛,一边是将领的荒淫无度,鲜明地揭示了军中的矛盾,批判了将领的失职。
事物对比
像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用柳树的繁茂美丽(“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剪刀这一简单工具(“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对比,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大自然的创造力,春风就像一把剪刀,裁剪出了如此美丽的柳树,让读者对柳树的美和春风的神奇有更深刻的认识。
场景对比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的酒肉多得发臭,而路边却有穷人被冻死。这一场景对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贫富悬殊,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二、技巧
选择典型的对比对象
要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突出主题的事物或场景进行对比。比如在表达世事变迁的主题时,可以选择过去繁华的都市和如今的荒芜作为对比对象。
像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选择了东晋时期王、谢两大贵族的豪华宅邸(过去)和如今成为普通百姓住所(现在)这两个典型场景进行对比,很好地体现了历史的变迁和家族的兴衰。
把握对比的程度和细节
对比的程度要适当,不能过于隐晦,让读者难以察觉,也不能过于夸张,失去真实感。在细节方面,要通过具体的描绘来展现对比的差异。
例如在描写人物对比时,可以从人物的行为、服饰、言语等细节入手。如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诗中通过宫使的飞扬跋扈(行为)和卖炭翁的无奈(行为)的细节对比,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性格。
结合其他修辞手法增强效果
对比可以与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相结合。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既有桃花潭水的深度(具体的事物)和汪伦的情谊(抽象的情感)的对比,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深千尺”),使得这种对比更加鲜明,情谊的深厚也更加突出。
三、作用
突出事物特征
通过对比,能够使事物的特点更加显著。
比如在描写莲花的高洁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莲花生长的环境(淤泥)和它自身的品质(不染、不妖)进行对比,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让读者对莲花的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强化情感表达
对比可以深化作者的情感。
在描写爱国情怀时,“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将自己的衰老孤独(“僵卧孤村”)和爱国之心(“尚思为国戍轮台”)进行对比,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虽处境艰难但仍心系国家的深厚情感。
揭示主题和哲理
它有助于揭示诗词的主题或蕴含的哲理。
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少壮时期和老大时期进行对比,通过两种状态下的不同结果(努力与伤悲),揭示了珍惜时光、勤奋努力的主题,让读者明白其中的哲理。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