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肾病,中医也有一手!疗效“肾”好
政务
2024-12-16 16:15
上海
肾脏疾病又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
因为早期的症状
通常较隐匿
不易被察觉
可能当出现症状去就诊时
才发现已到了病情终末期
也就是所谓的尿毒症
本期嘉宾
慢性肾脏病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包括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异常,比如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升高,肾脏病理异常,超声或CT检查异常以及肾移植病史等,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由于多数患者发病初期自我感觉是没有任何不适感的,因此要从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身体的小变化,比如每次排尿后观察一下尿液的情况等,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及时就诊。②蛋白尿: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泡沫尿,即小便后出现啤酒泡一样绵密的泡沫,且长时间不易消退;③尿量的异常:尿量增多明显,或尿量突然减少,或者夜尿增多;
包括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的情况以及低钾血症的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无尿,高钾血症、低钙血症,出现抽搐情况。代谢性酸中毒多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反应迟钝、深大呼吸,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消化系统:一般最早出现,表现为胃口不好、恶心呕吐,晚期表现为胃肠道溃疡、呕血、便血等症状;神经系统:早期阶段常表现为乏力、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四肢疼痛等,晚期可出现四肢的抽搐,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血液系统:最常见的就是贫血,这种肾脏引发的贫血的情况往往随着肾衰疾病的进展而加重。还会引起皮肤、粘膜的出血;此外还会导致血中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受损,使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有高血压、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相关疾病,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呼吸系统:常见肺部感染、胸膜炎等疾病,主要表现为气促、气短、过度换气等症状;此外肾衰患者还易并发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常表现为骨痛、肌无力,严重者出现骨折,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情况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本原理是在西医对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方法。特别是疾病的早中期,中医药有很大的优势。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通过口服中药汤剂、静脉给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结肠透析等,中医疗法能有效地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疗法
对于慢性肾脏病,中医认为其本在脾肾亏虚,夹杂风邪、湿热、瘀血、浊毒。根据患者辨证的结果,标本同治,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中药:日常多选用具有滋补肾气、养血活血、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等作用的中药,常用黄芪、当归、山药、丹参、茯苓、冬虫夏草等,具有改善肾脏血液循环、降低尿蛋白、调节免疫等作用。艾灸:艾灸是治疗“虚”证的主要方法,研究也多表明,艾灸可以有效地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和水肿,可选择的穴位包括足三里穴、关元穴、气海穴和肾俞穴等,一般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穴位贴敷:将某些药物调和成膏状、丸剂或饼剂贴敷在人体的腧穴,刺激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耳穴压丸: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取穴如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脾、肝等。中药结肠透析:源自传统的低位保留灌肠,利用肠黏膜的生物半透膜特性,在尿毒症状态下,通过清除尿素、肌酐及含氮代谢产物,并产生类似血液滤过清除中分子毒素的效果。一方面改善肾功能,另一方面可同时改善血肌酐升高带来的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一大特色治疗手段。中药足浴: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渗透皮肤,被足部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常选用路路通、艾叶、鸡血藤等药物,临床上用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引起的腰酸乏力、手足不温、下肢水肿、皮肤瘙痒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