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程鸿(左) 水源村驻村第一书记郭璞(右)
心系百姓,把群众急事当作家事
今年60多岁的老牟,是水源村低保家庭,家中共有2人,住在三间土坯房里。妻子精神二级残疾,早些年不幸患了脑萎缩,已经没有了劳动能力,仅靠老牟一人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由于房子年久失修,今年九月,其中一间意外倒塌,造成经济损失2.8万元,其他房屋也有裂缝,随时有倒塌的风险。因重建房屋的费用高昂,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经核实情况属实,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郭璞向上级反映了他家情况,最终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中支出型救助标准,申请给予2人6个月救助金11440元,解决了老牟的燃眉之急。同时为保障村民正常用水,郭璞与村“两委”班子积极申请省级衔接资金75.68万元,实施水源村饮水安全巩固项目,新建200方低位蓄水池1座,增压泵站1座,巩固了饮水安全成果,保障村民用水状况,提高用水安全性和便利度。
发展产业,用实干创实绩
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和重要举措。针对村民发展无方、创业无门、致富无路的问题,郭璞在吃透村情、外出考察、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会同村“两委”一班人积极联系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城关区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单位,从2023年开始带领村民种植适宜当地生产的、经济效益更好的白兰瓜新品种——兰白946。2024年,积极为村民们了申请瓜产业补助资金,为种瓜农户每亩补助价值150元地膜,对于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除每亩补助150元地膜外,还补助了价值50元有机肥。同时,引进兰白946种子500袋,用于改良品种,免费发放化肥6.68吨。帮助开展2024年“爱心订瓜、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有力的“源头活水”。
美化环境,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为群众办实事,既体现在发展产业这样的大动作上,也体现在关心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两年来,郭璞力求全面掌握村民生活情况,关注家庭收入、义务教育、环境卫生等,不断为村民谋福祉。“走进水源村,看到山都是光秃秃的,给人一种‘视觉贫困’,我想种些树,改善这种情况”郭璞说道。2024年初,郭璞和村“两委”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帮扶单位,争取资金,联系树苗。逐社进行勘查,确定栽植路段、地块和树种,着力打造村容村貌园林化特色乡村,共种植柳树、榆树近1000株。同时聘用26名脱贫群众、2户监测对象开展环境整治,由点及面、迭代升级,持续改善村内环境卫生。此外,水源村党总支启动“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开展文明积分兑换活动,通过“小积分”带动“大文明”,激发村民参与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美丽的新时代和美乡村。
审核:杨晟途
值班主任:曹 佳